主题:推进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笔谈) 编者按 加快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健全特殊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当前,我国特殊教育领域呈现出显著的类别发展与区域发展不均衡态势,这一现象已引发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刊邀请部分特殊教育学者和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分别基于“普职一体化”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等视角,闸发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以期推动学界对此问题的持续关注,助力特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残疾人事业一定要继续推动”,要“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决不能让残疾人掉队。十三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如期实现。“十四五"时期,党和政府继续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团结带领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
在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特殊教育的区域合作显得尤为重要。粤港澳大湾区涵盖了广东省的珠三角九市以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其凭借战略地位和丰富的教育资源,被定位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随着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深人推进,各城市之间的教育合作日益紧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建设目标之一就是积极拓展粵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打造教育高地。 特殊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融合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关键路径,也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理念、政策与实践的深人推进,当前我国融合教育发展重点已从规模扩展走向内涵建设。在此背景下,质量评价体系建设逐渐成为促进融合教育优质发展的核心机制,受到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的关注。但现有研究多聚焦于理论构想或者学校层面实践,强调教学支持、课程实施、学生表现等微观要素,较少关注区域层面在统筹政策落实、资源保障与制
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已进人从“学而有教”到“学而优教”的内涵发展阶段,但校本实践中仍存在种种困境,制约着特殊教育学校普惠发展目标的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福州市仓山区培智学校以“幸福教育”为核心理念,历经十多年的实践,形成了“环境有温度、教师有情怀、学生有尊严、学校有未来”的幸福教育新样态,受到新华社等媒体关注和社会好评。 一是构建多元主体支持的生态机制。长期以来,特殊
【摘要】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关注不同教育阶段之间的连续性,孤独症儿童幼小衔接是教育连续性的关键环节之一。我国孤独症儿童幼小衔接存在内涵理解狭窄、多方合作意识与合作机制缺乏、各主体间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国际经验表明,以儿童为中心的支持原则、权责分明的多方合作机制、家校社协同的信息支持体系对孤独症儿童幼小衔接具有积极作用。立足本土,未来需做好孤独症儿童幼小衔接机制的顶层设计,依托个别化教育计划制订并实施个别化转衔支持计划,构建孤独症儿童幼小衔接的信息协同体系。
【摘要】学前融合教育是适龄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共享学前教育发展成果的首倡路径。学前融合教育应当通过积极介入与适性施策,实现超越相加的内在融合。而学前融合教育的“融合性”需要依托家园政医社的有机连携,并通过政府统筹的跨部门协同机制加以保障。同时,学前融合教育要重视软硬件充分准备,园方要做好管理准备、环境准备和人力准备,地方部门要构建以资源中心为枢纽的地域支援体系。为此,学前融合教育需要确定助力建成未来包容性社会的终极目标,涵育包容性童年社会,培养包容性未来公民,承续包容精神并为包容性实践作出示范。
【摘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一名小学二年级阅读障碍学生为对象,围绕语音意识、拼音认读、识字量和阅读流畅性开展四轮系统化教学干预。干预整合直接教学、多感官教学、结构意识识字法及重复阅读等策略,依循“计划一行动一观察一反思”的循环机制优化实践路径。通过测验、观察与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评估学生阅读表现和教师的专业能力变化。结果表明,学生在阅读技能、相关认知能力及非智力因素方面均有明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亦同步发展。研究验证了综合干预的有效性,凸显了“系统设计一个别实施一动态调整”的干预路径,为普通小学阅读障碍学生的识别与支持提供了实践依据与理论参考。
【摘要】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构建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厘清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家庭、学校、社区活动参与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对于推进特殊教育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自编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日常活动参与调查问卷》,从家长和教师的视角对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在家庭、学校、社区中活动参与的行为投入与心理投入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在家庭中的活动参与优于学校和社区;学生的障碍类型、年龄及主要照料人的角色对其活动参与情况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建议在特殊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中唤起家长的责任感,强化学校的媒介角色,激发社区参与协同育人的主动性。
【摘要】唇读是听障者获取信息、融入社会的关键能力。对18篇汉语唇读理解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现有研究多关注听障青少年,采用群组实验设计,以“口形视频一图片”匹配范式进行评估,影响因素包括语言级别、听觉辅助、语言环境等,干预研究仅涉及镜前模仿策略。基于此,未来研究还需扩展研究对象、完善评估工具、深化认知机制研究,并积极探索提升听障者汉语唇读理解能力的干预策略,为其言语语言能力发展与教育教学提供有效建议。
【摘要】培智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智学生同样享有接受高质量思政教育的权利。课程思政在培智学校教学质量建设中的推动作用,体现在其遵循一般课程思政建设的规律,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当前培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中存在思政元素挖掘深度不够、课程思政开展方式有限、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单一的现实困境。未来培智学校应重点提升教师思政专业水平,丰富课程思政开展形式,细化课程思政评价标准,以评促改,实现教学高质量发展。
【摘要】教育戏剧作为一种干预手段,通过模拟社交情境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了社交互动的机会。梳理教育戏剧在孤独症儿童社交技能干预中的研究进展发现,教育戏剧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交技能具有积极影响,且教学模式灵活,强调专家介入及教师先备能力培训,数据收集方式多样,以社交量表为主。未来研究应扩大样本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验证教育戏剧干预的适应性,并结合混合方法研究,以深化对教育戏剧干预机制的理解,优化干预效果。
【摘要】沙盘游戏作为一种非语言游戏疗法,为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干预提供了新方向。通过应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2006年1月1日—2025年4月17日间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与文献计量分析发现,沙盘游戏对孤独症儿童心理干预的成效主要表现为:有效支持孤独症儿童表达内心想法与情绪,从而优化自我关系的建构能力;通过操作沙具及与他人的互动增强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意识,从而提高其与他人关系的处理能力;促进孤独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从而提高社会关系的构建能力。因此,未来孤独症儿童的沙盘游戏教学可以依据自我建构理论,通过“探索自我一理解自我一建构自我”的路径创生与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关系。
【摘要】孤独症儿童随时可能遭遇环境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若未得到妥善处理,会对其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技能是孤独症儿童未来独立生存的基础,但我国对孤独症儿童安全技能的研究较少,相关文献匮乏。研究利用Webof Science和EBSCO两大数据库,搜索国外近20年发表的有关孤独症群体安全技能干预研究文献,从干预方法的分类及应用、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发现既有研究主要采用行为技能训练,同时结合视觉支持技术与创新手段。未来研究可围绕技能泛化机制探索、个性化干预方案开发、多方法整合运用、家庭与社区协同模式构建以及长效效果评估体系完善等方面展开。
建成教育强国目标,不仅需要增强使命意识,更需要切实担当。特殊教育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2025年6月7日,第四届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讲坛暨2025年特教教师“博爱塑魂奖”表彰大会在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举行,来自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的专家,以及全国大中小特殊教育学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代表、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代表等200多人出席。本次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讲坛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