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该文基于数智技术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探讨数智技术赋能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理据,指出数智技术的发展加速人与AI的互动,数智化的“东风”能为智能时代的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插上“智慧的翅膀”,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外语专业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能为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数智时代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强化价值导向,以铸魂育人为落脚点,用价值逻辑统合
摘 要:该文结合作者近年来进行的测绘工程专业卫星导航定位课程授课实践以及参与测绘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各项工作,基于OBE理念,从面向产出导向的课程教学大纲修订与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以及专业课程体系下课程思政等方面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究与实践,以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专业办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和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传统的海洋科学人才培养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和国家的需求。社会对于既懂科学、又懂技术的,具备可用性、复合型、有成长性的海洋科学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深圳大学应用海洋学教学体系针对以往存在的教学问题和短板,实施专业交叉融合和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具体措施包括针对海洋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交叉,更新和扩充教学内容;采用项目驱动、问题
摘 要:程序设计是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痛点”问题,基于人脑认知的双重编码理论来设计课程的总体框架。该文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进行重构,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驱动教学的反馈与反思,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相互重叠的四种思考方式来完善教学设计,采用混合式团队教学模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痛点”问题。 关键词:人脑知识双重编码理论;程序设计;混合式教学
摘 要:该文以“立德树人”为专业课程思政设计之本,在体系构建和资源建设层面提出我校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基础课程群课程思政的基本理念。立足专业课程内涵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将学科历史、课程背景、专业实例作为课程思政载体,并通过阐析各载体中的主要元素,引导学员树立远大理想,探寻科学规律,达到提升思想境界、厚植家国情怀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最后,通过具体的专业内容,对专业课程思政的理念和方案进行教学实践。
摘 要:近年来虚拟仿真课程建设已成为一流本科课程研究的新热点,其能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弥补传统讲授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当代设计类教学的要求。该研究以内蒙古科技大学获批的省级一流课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虚拟仿真实验为例,通过课程的初步设计,并对使用后的1 510人成绩进行定量分析,再结合神经网络SSA-Elman预测模型对调整后的实验进行成绩预测,以达到精准教学的目的。结果表明,风景园林规划
摘 要:面向中原经济区、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培养工程能力卓越的测控领域工程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河南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以工程教育认证与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通过开展一系列专业综合改革、师资队伍与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多元化的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与评价等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实践结果表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工程教育认证、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生
摘 要:在新工科和“双一流”建设的契机下,围绕“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的目标,根据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结合湘潭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构建“虚拟仿真-GMP实训-产教融合”三位一体协同创新育人平台。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优化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加强虚实结合平台建设,注重产教融合,培养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制药
摘 要:基于保险学学生学习意愿与体验的问卷调查,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词频分析的方法,分析总结课程思政设计、实施、探索的效果与经验。进而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成效与问题提出学以致用、以赛促学、产学协同的优化设计路径,打造“依托1门课程、1套师资,模块式、混合式、实践式”的“1+1+3”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关键词:保险学;课程思政;问卷调查;教学设计;学习意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
摘 要:如今,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到各大高校的教学中,该文从课程大纲修订、思政育人元素挖掘、思政教学实践等方面对水利工程硕士的水沙动力学课程思政实践进行研究,探索如何把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创新性地将“课程思政=知识目标+案例讲解+思政目标”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融入到教学实践,有意识地结合学院优秀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专业技能在重大工程上的运用,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及提高学生的职
摘 要:人工智能基础课程在财经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财经院校交叉学科建设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浙江财经大学为例,通过分析人工智能基础课程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基于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效果评价等视角,提出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与策略,从而实现课程思政视域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摘 要:该文首先介绍数字逻辑设计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设计和实施情况,之后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该课程思政的思政效果、学生评价以及不足。问卷显示课程思政在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中具有重要作用,且揭示思政案例选取和授课教师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该课程思政的探索可为后续其他课程的思政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数字逻辑设计;调查问卷;教学与实践;思政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农业专业硕士是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人才支撑。该文探讨三螺旋模式在农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并以乐东火龙果科技小院为例,分析其具体实施及效果。三螺旋模式强调政府、高校,企业的协同合作,以促进实践创新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乐东火龙果科技小院通过这种模式,提供学生在生产一线的实践机会,使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科技小院不仅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推动火龙果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尽管该
摘 要:针对当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专业实践改革力度弱及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该文基于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模式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与探索,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专业实践育人途径谋划、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举措及产教融合实践育人机制实施,形成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的育人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产、学、研相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
摘 要:以“互联网+”大赛为代表的创新创业大赛地位日益突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锤炼意志品质,在比赛中使学生增长智慧才干,将比赛中所学到的知识与专业课学习中面临的问题相结合,一些抽象性的问题便迎刃而解。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教与学相结合,可提高教师们的讲课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论结合实际的协同发展能力,进而教学质量便会逐步提升,从而使学生踏入社会以后能够更
摘 要:粉末冶金是一门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应该与工程实践紧密关联,同时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对教学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冶粉成金”大学生创新实践团队深入合肥波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一种典型零件——粉末冶金含油轴套为研究对象,探究现代粉末冶金生产制造全工艺流程以及蕴含在其中的关键技术,设计并制作信息化视频作品。基于产学教融合的实践创新训练促进了大学生对专业领域工程实践层面的认知,并
摘 要:该文旨在探讨以应用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通过对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以应用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科学评价体系。该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推动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应用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在新农科的建设背景下,培养涉农类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培养农业应用性复合人才的重要环节。在高等农林类院校,本科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已较为成熟,但涉农类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没有形成十分完善的教育体系。该文从涉农类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出发,阐述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并分析如何通过导师的指导将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和学业任务的完成过程,与研究生的创
摘 要:本科毕业论文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应用型能力形成的关键环节,是学生本科学习全过程知识和能力的集中体现。在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命题、开题、指导和成绩评定4个过程对攀枝花学院钒钛学院2015—2018级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基本现状进行分析,并从管理制度、监管系统、精准选题、强化指导和优化答辩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以此提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摘 要:桥渡设计是典型的交叉型学科,内容丰富、实践性强,适合采用虚拟仿真技术辅助开展教学。通过详细梳理课程教学内容、重难点和适宜教学方法,并基于文献分析开展学科发展趋势调研,结合平台服务于教学、科研和工程的目标需求,设计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架构。进一步根据学科特色,总结虚拟仿真场景应达到的主要效果,并对平台中拟开设的三个仿真实验的内容、目标和逻辑体系进行详细设计。 关键词:桥渡设计;虚拟仿真;教学
摘 要:传统专业英语课堂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局限、考核方式保守和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参与式教学是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并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该文给出岩土工程专业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案例,在原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增设包括科技英语的特点、科技论文的阅读和写作,以及专业英语应用场景模拟3个专题,采用超星学习通实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课堂互动全教学过程管理,基于BOPPPS模式设计课堂教学,可有效
摘 要: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而教学资源建设是系列教改的基础。在分析新工科教育与传统工科教育差异基础上,揭示多介质新形态教学资源建设需求,提出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多介质新形态教学资源建设方法,包括以先进的学习理论为指导安排教材结构、体例;以立体化教材、公众号、小程序和抖音等新形态介质传递教学内容;以新知识新技术为牵引促进创新创业能力;以不同领域新应用实例夯实跨界综合能力;以文化自信、忧患
摘 要: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民族院校“合作与实践”体系的有效改进与提升至关重要。当前,该体系存在协同育人效率不高、优质实习基地不足、实践教学与课程体系脱节、导师队伍交流不足以及管理评价精细化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相应的改进与提升策略,包括优化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导师队伍建设及精细化管理评价体系。通过对这些措施的实施,旨在提升民族院校师范专业的教育质量
摘 要:针对贵州民族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近世代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材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近世代数课程中开展问题教学法和类比教学法的必要性、基本框架和注意事项,并以环论为例简要展示问题教学法和类比教学法的开展过程。教学实践表明,问题教学和类比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掌握近世代数的基本知识,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近世代数;课堂教学;问题教学法;类比教学法
摘 要:环境地理学是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学专业必修课,探索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对于指导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梳理环境地理学的课程特点,制定环境地理学的课程目标,从教学构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思政设计等方面探索并构建环境地理学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构建能够增强对人类活动影响下地理环境的变化过程以及人地关系的地理空间作用的认知,拓宽有关环境地理学及其交
摘 要:教育部提出的要建设具有“两性一度”特点的金课,重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这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要求。该文以导数概念为例,阐述如何通过优化教学设计,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形态,实现高等数学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要求。 关键词:金课;混合式教学;导数;高等数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
摘 要: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核心课,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从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开展建设工作。调查建设工作的效果,结果表明筛选到令学生满意的课外教学形式,为同行开展课程建设提供参考。这种教学形式的教学效果还存在上升空间,通过优化教师队伍和激励学生,有望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建设;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专业核心课
摘 要:该文基于教学实践探讨结构力学大班教学采用“雨课堂+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效果。通过对2个学期多个教学班的统计数据分析表明,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班级及格率高、高分段人数占比大、课程满意度高,其中雨课堂及SPOC参与度高的学生成绩更佳。雨课堂的课堂互动与期末成绩的相关性最高,纸质作业的成绩与期末成绩也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表明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同等重要
摘 要:借鉴德国“学习工厂”的经验,按照企业批量生产模式,建设面向真实产品生产的工程实践教学平台,构建“服务学习、真实体验”的工程实践学习情境,开展无限接近企业批量生产的全流程工程实践活动。串联工程问题,将工业生产过程成功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实现企业生产与工程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工程训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工程观、质量观、系统观,为开展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
摘 要:为适应测绘学科发展新趋势、对标新时期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改革要求,针对目前高校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重难点问题,结合西南大学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提出新工科背景下测量学“五维一体”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方案,为多维度、系统化推进测量学课程建设及非测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工科;测量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
摘 要:高等教育的所有课程都应承担育人的功能,高校教师应积极进行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首先分析研究生课程——单片机工程应用的课程特点,课程具有知识点多且交错联系复杂,内容比较抽象,综合性、工程应用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特点。然后整合课程内容,设计出既能体现关键知识点,又能在工程中经常用到,而且能方便学生动手实践的教学案例。实施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达到育人育才的目的。通过课程教
摘 要:医疗健康领域对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生物材料课程在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针对该课程目前存在的知识涵盖面广且零散,现有授课内容与真实的临床应用场景分离等问题,提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课程内容“以典型医疗器械为主线,重构生物材料知识结构,达到深度医工融合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内容分为共性基础、组织工程、肌骨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四个板块,以医疗器械构建和应用中
摘 要:信息技术发展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区隔,拓展高校教育供给并推动师生权力分配从异化失衡走向深度平衡。但普适化网络参与在拓展高校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也对思政课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提出新挑战。为了不因“技”而失“目”,高校思政课应在遵循有用性和有限性原则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推动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即构建智慧化信息教学环境,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以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对学生的文化熏
摘 要:立足新时代,创新是实现强国战略的驱动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社会转型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土木工程人才“创新”。该文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提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双驱四翼”式教学改革模式。以驱动大学生创新素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从制度层面、教学方法、资源整合、实验条件和实践基地等方面完善教学改革思路,为新时代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大国工匠”创新人才发挥积极
摘 要:由于疫情及后续遗留症状对国内经济的持续冲击,加之高校毕业人数逐年激增,人才供需问题将越来越突出,给高校就业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对此,发掘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各种难题,并有针对性积极应对,有效推进高校就业工作,妥善解决青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将大学生就业问题转化为社会发展强大动能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疫情冲击;高校就业工作;新困境;应对思路;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
摘 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中,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受此启发,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打造具有材料学科特色的学风建设新媒体平台,以此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媒体平台助力人才培养工作。该文归纳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工科建设过程中学科特色新媒体平台构筑的探索与实践经验,总结立足新媒体平台进行“三全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取得的初步成效,对高校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摘 要:新工科人才的培养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紧密相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科技发展已进入到“自主创新”的新阶段。面对全球激烈的科技和经济竞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则是赢得这场竞争的关键,新工科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就成为工科院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针对目前人才培养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障碍,需要对现行工科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良,特别是提高工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理论学习及实践训
摘 要: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高等工程教育注入了新动力,工程设计能力则是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制药工程是以培养制药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新工科专业,但目前专业在制药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着明显不足。该文以广东工业大学制药工程设计竞赛实践为基础,开展赛教融合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探索。通过系列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以赛促学,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以赛促练,强化培养综合运用
摘 要:学术沙龙是一种灵活的学术交流形式,新冠疫情背景下,线下的学术沙龙活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同时线上交流活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各种会议应用被广泛用于线上交流,而智慧教学平台的诸多配套功能可对学术沙龙的内容及形式进行改善,在疫情期间,成为组织研究生交流、扩展教学的有力补充。从开始的无奈之举,到后来逐渐摸索出一系列线上活动的优势与长处,线上沙龙活动,不但在疫情期间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完成学业、增
摘 要:工业革命的发展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有着互促互进、互动互融、调适调整的深层次关系。在现今工业4.0浪潮发展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如何适应未来新产业、新经济发展是当下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该文分析当前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结合工业4.0时代背景人才需求,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工业4.0;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模式;产业变革;
摘 要: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肩负重要使命,提升学生的学术英语综合能力,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是研究型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该研究围绕学生对学术英语能力的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教师进行访谈。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认为,学生的学术英语基础能力和用英语开展学术科研的能力都亟待提高,学生的学术视野也有待进一步拓展。鉴于此,笔者提出以支架教学为理念,以任务教学为途
摘 要: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指示精神,高校应创新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方法,实现专业理论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针对西方经济学课程,其传统教学存在“纯理论”和“舶来品”的特征,需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改进,重视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和吸收思想政治元素,提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课程思
摘 要:全球抗疫下中国共产党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伟大实践(以下简称“共产党全球抗疫实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改变当前高校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更多关注理论层面的系统讲授、忽视共产党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伟大实践教育的基本倾向,有利于大学生更加全面、更为客观地看待中国共产党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从理论到实践的整体性巨大贡献。高校应充分挖掘共产党全球抗疫实践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精准提
摘 要:土木文明浅析是天津大学全面推进“四新”建设后,首批立项的新工科通识课程。该文从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目标的提升、专业内容与思政典型案例的打造、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丰富、课程考核形式的优化及考核标准的细化四个方面,阐述该课程的思政教学探索和实践过程。通过将课程德育目标与课程原有知识、能力目标的有机结合,突出课程目标对于毕业要求中“天大品格”的支撑。通过具体工程案例,介绍我国近年来在基
摘 要:针对新工科课程思政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核电站建设作为土木工程新工科的研究对象,结合哈尔滨工程大学建校背景,探索将哈军工大学文化和核工业军工文化的创新历史和红色基因融入土木工程课程思政。从多角度阐明满足国家发展需求是我国新工科创新发展动力源,为新工科思政教育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载体。 关键词:新工科;核电站建设;课程思政;创新文化;红色基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摘 要: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概论是一门前沿性通识课程。将课程思政融入生物技术类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合改革创新、爱国主义、工匠精神和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培养具有理想信念、科学精神和敬业精神的生命科学工作者。首先,探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概论开展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然后,深度分析和挖掘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程;接着,以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展示思政融入课程教学的过程;最后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翻转课堂、理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