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漫步不同城市,艺术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融入日常:在重庆,江畔音乐会的琴声与粼粼水波共振,将流动的音符融进山城的晚风;在山东枣庄,台儿庄古城的演员们化身商贾、船工、文人,在街巷、码头、商铺间自然表演,让游客一览大运河的千年繁华盛景;在吉林长春,南岭净水厂的老厂房上演“变形记”,沉浸式戏剧在此打破舞台界限……从景区的沉浸式旅游演艺项目,到商业街区、产业园区、文博场馆等城市空间的特色演出,这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文本一: 在困难的日子里(节选) 路 遥 这可是一个绝好的早晨。太阳从遥远的地平线那边升起来,给积雪的大地涂抹一层淡淡的红颜色。整个黄土高原这样一装扮,生气顿时显得异常的雄壮起来。瘦骨伶仃的我背着行李,出现在冬季的原野上,走进这样一幅大自然的图画中。出了县城,穿过平展的田野,进了大山夹着的深沟——山路立刻变得崎岖险要起来。 我艰难地跋涉着。为了不掉进深涧,
作家简介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注册心理咨询师。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畅销书。毕淑敏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内容导读 开启心灵之旅 ——《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导读 在
伯牙,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荀子·劝学》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吕氏春秋·本味》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
追根溯源 语出《周易·乾·文言》:“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译文:君子始终是白天勤奋努力,夜晚戒惧反省,即使遇到危难,也会免遭祸害。这是为什么啊?孔子解释说:君子致力于增进美德、广修功业。对上忠诚、对下守信是增进美德的途径。言谈举止中正有度,充分展示自己的正心诚意,这是积聚功业的门户。 抽思拨典 朝乾夕惕:乾,勉力
追根溯源 语出叶燮《原诗》,原文语境: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功名之士,决不能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能为敦庞大雅之响。故陶潜多素心之语,李白有遗世之句,杜甫兴广厦万间之愿,苏轼师四海弟昆之言。 名言点拨 摆脱名利的束缚,人才能生活得轻松。叶燮是清初诗论家,他不仅诗写得好,而且对人生世事有很深刻的认识。他对功名之士与轻浮之子的剖析,揭示出人性中矛盾对立的关系。热衷名利者
追根溯源 语出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秋凉晚步》,原诗为: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诗词点拨 这两句意为,古人认为秋天是悲伤的,我却认为未必如此,轻微的寒意,正好是令人舒适的天气。诗人观察细致深入,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充分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这两句与刘禹锡《秋词》中的名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有着相同的人生态度,启迪着我们如何保持
[文题演练][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各地中小学生掀起了“研学游”热。“研学游”发展迅速的原因被认定为,研学旅行既可让孩子增长见识,也可满足学生们的多样化需求,让孩子们玩得开心、学有所获…… 而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以及考教结合的落地,又逐渐兴起了跟着课本去旅行的“课本游”——想要感受“升国旗”“开国大典”,必须去天安门;想要理解鲁迅,当然要去绍兴;想要领略“落霞
命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毛泽东于1910年离乡赴东山学堂求学时所作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咏蛙》,毛泽东于东山学堂咏怀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于1925年重游橘子洲时所作 以上材料是毛泽东在青少
旧书的边缘微微卷起,泛起许多人记忆中的淡黄——这是我们指尖摩挲过的温存,是目光停驻又移开时留下的光晕;而那些写下的批注,也并非墨水的污渍,更像是个体思韵穿越时光,在纸页间留下的温柔回响。 对此,有人视其若珍宝,也有人为此扼腕叹息,遗憾现如今数字化的发展就像是一场无法阻止的洪流,抹去了所有的实体印记。对我而言,这些时光所刻下的印记,绝非书籍的伤痕,正如卡尔·萨根所说的那样:“一本书就像一颗种子,它
第31届金鸡电影节在颁发终身成就奖的时候,把这个奖项颁发给了牛犇老前辈,肯定他塑造了许多经典的角色,可其实这些角色,全是配角。但哪怕是这样看似不起眼的配角,牛犇老前辈都塑造得相当出色,无愧于“一生扮演小角色的大演员”之称。 我记得作家陈彦曾说过:“主角就是自己把自己架到火上去烤的那个人。”的确,在困境与挑战的烈火中淬炼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是当好主角的必要条件之一。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在我看来,要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