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解读 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是历史课程的重要育人功能之一。了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把不同时期的英雄人物具体化、形象化,切实体验、感受各个历史时期英雄人物的业绩,从中获取精神力量,形成责任担当意识,增强家国情怀。 主题 整合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 1. 英雄人物及主要事迹 (1)戚继光:明朝中期,抗击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巩固了东南海防。 (2)郑成功:
[主题 解读] 货币是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从古至今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整理中外历史上货币的发展情况,对中外货币发展史形成基本认识,初步了解经济史和金融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和金融素养。 [主题 整合]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演变 币质变化 (1)从春秋时期到宋朝时期 (2)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主题 解读] 文化交流与人类的产生相伴而生,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日益密切,中外文化交流越来越重要。对中外文化交流进行梳理和研究,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文化观,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性,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力,增强文化自信。 [主题 整合] 一、中华文化影响世界 1. 科学技术 (1)四大发明通过阿拉伯人和
[主题 解读] 水陆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是国家基础建设和国家有效治理的一个方面,其发展水平体现了综合国力的发展程度。梳理、概括不同历史时期水陆交通的建设与发展,对历史上水陆交通发展的问题进行综合探究,培养勇于探究、合作交流、沟通表达、实践创新等共通性素养。 [主题 整合] 一、中国历史上水陆交通的发展 1. 秦朝 (1)陆路:修筑驰道。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车同轨”),并修
主题 解读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18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各国先后进入工业时代,在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对工业革命后的环境问题进行探究,通过模拟新闻演播等方式,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涵养家国情怀,并发展共通性素养。 主题 整合 一、中华民族的生态观 1. 古代 (1)道家: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庄子继承了
[主题 解读]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内涵。它不仅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励中国人民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加深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苦历程,深切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和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是
[主题 解读] 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与研究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资料,具有直观性。本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识读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梳理、总结古代、近代和现代的世界格局演变,了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分析当今世界发展的新趋势。 [主题 整合] 一、古代的世界格局 1. 古代世界从多元发展到局部交流 2. 不同世纪的世界格局 二、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主题 专练]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专题解读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交融共同形成的,在漫长的过程中形成多元一体格局。中国历史以“大一统”著称于世,虽历史上有多个政权并立的时期,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线索梳理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1. 部落联盟时期:活动在黄河流域的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逐渐发展为汉族的前身,初步形成了民族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 2.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的“诸华”“诸夏”同周边民族交往密切,出现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 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是颛顼、帝喾、尧、舜的祖先,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祖先,还是汉朝人和匈奴人共同始祖。这种观念有利于( ) A. 消除民族矛盾 B. 促进边疆开发 C. 加强君主专制 D. 强化民族认同 2. 史学家顾颉刚指出:“秦、晋两国又有同样的成就,秦的成就是融化了西
专题解读 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不断推出自己的科学理论,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线索梳理 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 1. 创立时期(1919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 下表中毛泽东系列活动的背景是( ) A. 革命根据地创建 B.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C. 北伐战争的开展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下图可以用来说明中国共产党( ) A. 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 积极发动全民族的团结抗战 C. 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D. 实现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转变 3. 毛泽东
专题解读 近(现)代化是指由封建社会向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上的近代化,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 线索梳理 一、中国式现代化 1. 概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如图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下列选项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 开关:在戊戌变法时闭合时间最长 B. 电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最亮 C. 电阻: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最大 D. 电池:“自强求富”是不变动力 2. 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其中有句歌词为:“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
专题解读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和革命都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改革和革命史。无论是改革还是革命,都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进步为目标的,但二者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改革和革命在人类发展史上是交替进行的。自古及今有许多不同性质的改革和革命。 线索梳理 一、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1. 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1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 据《战国策·秦策》载:秦“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此策最重要的历史影响是( ) A. 增强秦国军队战斗力 B. 推动秦国社会转型 C. 秦国确立土地私有制 D. 发展了秦国的农业 2. “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上史实描述
专题解读 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解放”是因为“束缚”,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或变革需要有长期而深刻的思想理论作准备,思想解放运动有的兴起于革命前奏中,吹响了新社会产生的号角;有的出现于急风骤雨的改革动员时,所以它又是社会变革的先声。本专题主要梳理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旨在说明思想解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线索梳理 一、中国古代思想 1. “思想高峰” (1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士都采取宽容的政策,“合则留,不合则去”,允许人才流通、学术自由,让他们著书立说、发表个人的意见。此举( ) A. 提高了儒学地位 B. 促进了思想解放 C. 结束了兼并战争 D. 加速了民族交融 2. 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儒家文化备受打击。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大大推动了儒学的发展,虽然两者
专题解读 15世纪地理大发现打破了地域藩篱,新航路开辟使欧洲通过殖民扩张建立起全球性贸易网络,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工业革命后,英国凭借“世界工厂”地位主导国际秩序,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传统殖民体系,冷战思维笼罩世界四十余年。20世纪末,随着新兴经济体崛起和欧盟等区域组织发展,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进入21世纪,全球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 如图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它反映了( ) A. 欧洲列强的早期殖民扩张与争霸 B. 拿破仑帝国的对外战争 C. 一战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 D. 北约与华约的冷战对峙 2.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上有文章提出:“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
新闻材料 2024年12月4日,正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该遗产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
新闻材料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于2月23日正式发布,文件全称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三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一以贯之,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持续加力。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新闻材料 2025年1月,中国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连续发布了DeepSeek-V3和DeepSeek-R1两款大模型,掀起行业巨浪。两款大模型的成本与动辄数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国外大模型项目相比堪称低廉,而性能与国外顶尖大模型相当。同时,DeepSeek与外国大模型巨头闭源的路径不同,采用开源模式。中国这家公司的发展模式与成果让硅谷高度关注,多家西方主流媒体纷纷发文感叹“中国AI模
新闻材料 2024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2024年国家宪法日主题,各地各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宪法宣传周”活动,大力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强调“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
1. 文字类材料选择题 (1)特征说明:在题干中引入一些新材料创造新的问题情境,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以“能力立意”“素养立意”为主,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关注社会,以史为鉴。 (2)技法点拨:①读,详解材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内涵;②找,时间、人物、地点、事件,注意材料当中的转折词(转折词后面往往是材料强调的重点);③联,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思考材料有效
一、文字类材料选择题 1. 远古时期有“神农耕而作陶”“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的传说。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等地发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独木舟、陶器等。这些考古发现( ) A. 证明黄帝发明了舟船 B. 印证了神话传说都不可相信 C. 证明神农发明了陶器 D. 印证传说蕴含真实历史信息 2. 杜佑《通典》中记载:“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
一、材料分析题 1. 特征说明 (1)文字材料: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可分为两类:一是典籍碑刻类,即从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字资料中摘取的片断材料;二是文字作品类,即从诗歌、小说、剧本、对联、歌谣、传说等资料中选取材料。 (2)表格材料:其实是文字材料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以各种项目的数据为主体构成,将文字材料表格化。数据具有说服力强的特点,表格具有简
一、材料分析题 1.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与探索的历史,也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屈辱中崛起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上面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选取一位你所敬佩的人物写出他的主要事迹,并归纳他们的共同特质。(4分) 材料二 中国的民主革命时间很长,道路很曲折,牺牲很重大。中国的农民阶级一直是活跃在近代历史舞台上的革命主力军……在中国无产阶级自觉地登上历史舞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