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整合 一、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1. 早期人类 (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地处长江流域,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2)蓝田人,距今约160万年,地处黄河流域,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3)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群体生活,共同劳动,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会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根据考古发现,在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以下文物,这说明河姆渡居民( ) A. 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B. 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C. 开始出现阶级分化 D. 已经推行禅让制度 2. 相传黄帝之妻嫘祖会养蚕缫丝,近年来考古学家在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了牙雕蚕等蚕茧残片。据此可知( ) A. 传说蕴含一定的历史价值 B. 考古发掘
情境呈现 情境解读 1. 演变特点:汉字的演变由繁到简;书写逐渐规范化,注重写意和审美,逐渐发展成为书法艺术;书写载体越来越便利,书写质量和效率越来越高。 2. 认识:中国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是中华文化延续至今的重要载体;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促使书写载体发生变化,为书法艺术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汉字有助于强化民族认同,推动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例题链接 1. 从右面图片所示内容
知识整合 一、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繁荣 1. 制度创新 (1)科举制 ①概况:隋文帝依才能取士,隋炀帝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创立),唐朝完善。 ②影响: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权力,扩大了统治基础,对社会阶层流动也起到积极作用;还显著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 (2)三省六部制:隋朝建立,唐朝完善;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加强了皇权。 2.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下图所示的是一本历史读物的目录(部分)。与此内容直接相关的史事是( ) A. “文景之治” B. 隋的建立与统一 C. 行省制度的设立 D. 郑成功收复台湾 2. 在唐初的长安城,只有极少数高官和行动不便的人才被允许临街开门,但天宝(唐玄宗年号)之后,制度就逐渐放宽,到了9世纪,破墙开店的现象也日益增多。促使这一变化的
[情境呈现] [情境解读] 1. 中国古代管辖边疆地区的方式:设置地方机构,和亲,册封,战争冲突(对内平定叛乱、对外抗击侵略者)。 2. 认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实行直接、长久、充分有效的管辖,使边疆地区与祖国内地结成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台湾、新疆、西藏、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疆域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巩固发展的结果。 3. 对如今维护和发展民族关系的借
[知识整合] 一、近代列强的侵略 1. 鸦片战争 (1)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2)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3)影响: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将烟土投入海滩高处挖的水池中,再将生石灰抛入,然后用铁锄、木耙来回翻搅,直到把烟土化尽。该材料描绘的是(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C. 刘铭传击退法军 D. 邓世昌撞击吉野号 2. 下图所示是某同学的笔记,该笔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知识链接 解读说明 1. 报刊在近代的社会功能:报刊成为各阶级、各阶层宣传救国思想、救国道路的平台,推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文化、民主革命的发展;冲击传统思想观念,促进思想解放;传播知识文化,推动近代化进程。 2. 中国近代报刊发展的新变化和特点 (1)新变化:由外国人办报到中国人办报;由宣传社会生活到宣传政治主张、扩大政治影响。 (2)特点: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时代性;致力于挽救民族危亡;
知识整合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新思想——新文化运动 1. 背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尊孔复古逆流到处泛滥。 2.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3.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4. 重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5. 口号: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 6. 主要内容 (1)前期:思想革命,抨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下图是1917—1920年部分历史事件,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 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B. 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 C. 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D. 提高工人阶级的地位 2. 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并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大义当前,绝不退让。”材料反映了( ) A.
知识链接 解读说明 1. 中国共产党救国道路探索曲折的原因:列强的长期侵略及国内战乱等,使中国缺乏安定的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无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缺乏先进思想理论的指导;等等。 2.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关系演变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两次主动促成国共合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3. 从中国
知识整合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一)成立 1. 成立前的准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召开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 (2)主要内容: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定首都、代国歌、国旗;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2. 成立的标志:开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那天到天安门广场参加盛典的人们,虽然没有整齐的着装,可是听着54门礼炮齐鸣28响,那种当家作主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D.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2. 毛泽东曾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说明抗美援朝是为了(
情境呈现 情境解读 1. “一五”计划把发展重工业放在首位的原因:近代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帝国主义的孤立、威胁和包围,需要发展重工业以加强国防力量;受到苏联建设经验的影响;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愿望。 2. 中国的工业化探索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关系:中国工业化探索的历程反映了中国近现代追求实现国家独立和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作为世界主要大国领导人,我们应该不畏浮云遮望眼,秉持命运共同体意识,扛起历史责任,展现历史主动,推动历史进步。中国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时,首次将发展议题放到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中心位置,这次里约热内卢峰会把“构建公正的世界和可持续的星球”作为主题,并决定成立“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从杭州到里约热内卢,我们都致力于同一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如表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比例情况统计表。这表明少数民族地区( ) A. 经济地位得到提高 B. 人民民主得到保障 C. 贫富差距彻底消除 D. 基层民主不断完善 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 实
情境呈现 情境解读 1. 中国方案具有的优势:具有创新性,能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可行性,在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兼顾他国。 2. 当今中国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是爱好和平的负责任大国,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3. 中国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的意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
知识整合 一、古代亚非文明 二、古代欧洲文明 1. 古代希腊 (1)发展历程: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时期→荷马时代→城邦时代(公元前8世纪,出现“小国寡民”的城邦)→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雅典全盛)。 (2)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①表现:雅典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如图是奥地利发行的纪念金币。该金币的图案设计取材于( ) A. 古代埃及文明 B. 两河流域文明 C. 古代印度文明 D. 中国古代文明 2. 罗马大竞技场的柱式来自于希腊,圆形拱门来自于两河流域的亚述;罗马法的抵押制度来自希腊,有些契约制度却来自于埃及。据此可知,人类文明交往( ) A. 推动了区域文化的统一
情境呈现 情境解读 1. 如何理解“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矛盾”? 工业革命使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巩固了资产阶级制度,但也使工人阶级受到资产阶级的压迫,双方矛盾尖锐;密切了世界联系,使得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但也使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加剧。 2. 对两次工业革命的认识:创新是一个民族、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动力,要增强创新意识;科技是第
知识整合 一、民族解放运动 1. 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玻利瓦尔,圣马丁(两人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2)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年):代表人物章西女王;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0年、1930年,甘地):动员了广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制作时间轴是中学生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时间轴所探究的主题是( ) A.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B. 殖民与反殖民的斗争 C.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D.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2. 下面人物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所施行政策的共同影响是( ) A. 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 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 C. 都改变了本
情境呈现 情境解读 1. 国际组织与世界格局的关系:国际组织推动世界格局演变;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引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凡尔赛体系的形成;世界格局的发展推动新的国际组织产生;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协调世界经济发展。 2. 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国家利益、综合国力、意识形态。 3. 对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认识:国际政治格局演变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