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生注意到,患有牙周炎的人似乎更容易出现心血管健康问题。日本广岛大学生物医学与健康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发现,导致牙周炎的牙龈卟啉单胞菌不只在口腔兴风作浪,还会随血液进入心脏,加剧心脏纤维化,并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刷牙、使用牙线和定期看牙医不仅能促进口腔卫生,还可能有助于保护心脏。 《循环》2025.5 保持口腔卫生有利于心脏健康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人类每
好消息 2型糖尿病新免疫疗法开发有望 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内脏脂肪产生的白细胞介素-7支持调节性T细胞生存,并最终抑制2型糖尿病发病。这一机制的发现有望为开发2 型糖尿病新免疫疗法提供思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存在于内脏脂肪的免疫细胞调节性T细胞能够防止脂肪组织内的炎症发生,进而抑制2 型糖尿病发病。(新华社) 降压治疗可降低痴呆发生风险 目前针对痴呆尚无有效治疗措施,只能
六一儿童节,孩子们会在欢声笑语中尽情享受美好时光。我们不禁感慨,孩子真的长大了。这样的时刻,仿佛曾经发生过?是孩子第一次独自系上鞋带,还是开口说出“妈妈,我自己来”,又或者是他们首次懂得如何安慰大人?就是这些细枝末节,让我们明白,他们已从只会哭和笑的宝宝,逐渐成长为有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小小少年。 成长是人生必经的修行。从青涩到成熟,每一步都踏着时间的节拍,每一程都伴随智慧的累积。这个过程中,有泪水
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均衡、合理饮食对于儿童身高增长、智力发育及免疫功能的完善,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儿童有挑食行为。儿童挑食不仅给家庭带来挑战,更可能对其生长发育甚至心理健康造成潜在影响。 孩子为什么会挑食 生理因素 挑食行为在1~5岁最为常见,部分儿童的挑食可持续到青春期甚至成年期。儿童早期味觉系统尚不成熟,尤其对苦味反应敏感,他们可能会排斥西蓝花
如今,家长们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还关注孩子的身高。看到自己家的孩子比同龄人矮半个头,就会心生焦虑,甚至不惜尝试各种方法让孩子长个儿。青少年身高差异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科学解析孩子身材矮小的原因,才是破题关键。 影响身高的核心因素 ●遗传因素决定生长的可能性 遗传因素决定了孩子生长发育的潜力和最大程度。人身高的60%~70% 由遗传因素决定,30%~40%的身高空间可受后天因
肥胖症是以体内脂肪聚积过多为主要症状的营养障碍性疾病。儿童时期的肥胖,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近年来,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17岁儿童超重肥胖率已达19%,且呈低龄化趋势。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到2030年,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将增加到近1/3。 去年暑假期间,一对体形肥胖的夫妻领着他们的孩子小明走进了我们的诊室。据了解,小明从小体重偏大,身高140厘米,体重6
在儿科诊室此起彼伏的咳嗽声中,总有家长抱着反复生病的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办。频繁就医不仅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学业,也让家长陷入焦虑。看似平常的感冒、发热背后,暗藏着儿童免疫系统发育规律与外界环境的复杂纠葛。理解这种动态平衡的奥秘,正是破解孩子反复生病困局的关键。 孩子反复生病的三大诱因 生理因素 儿童免疫系统的特殊性,构成其易感性的生理基础。新生儿虽携带母体抗体, 但这种被动免疫在6 个月后逐
在儿童口腔科的日常诊疗工作中,家长们常围绕乳牙龋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蛀牙)提出诸多疑问:“孩子天天刷牙,为什么还有蛀牙?”“乳牙会换掉,有必要做治疗吗?”这些普遍存在的困惑,反映出家长对乳牙健康的认知存在局限性。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乳牙龋病的相关知识。 为什么孩子容易有蛀牙 刷牙是保护牙齿、防止蛀牙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很多家长也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每天刷牙的好习惯。但孩子有蛀牙,原因很多,不是单
在孩子的成长画卷中,体态如同一支无形的笔,悄然勾勒出孩子未来的健康蓝图。挺拔的身姿,不仅是青春活力的外在体现,更是骨骼、肌肉协同运作的成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儿童呈现“站似垂柳,坐如歪松”的姿态特征,这些不良体态正侵蚀着孩子们的健康根基。 在门诊工作中,我常看到因体态问题前来就诊的孩子,一些看似平常的姿势问题可能引发脊柱侧弯、近视加深、运动能力下降等连锁反应。在这场关乎终身健康的“体
“医生,我家孩子才5 岁,就查出近视,是不是要立刻配离焦镜?”作为小儿眼科专科医生,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在门诊遇到这样询问的家长。随着角膜塑形镜(OK 镜)、多点离焦镜等产品的普及,家长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 科学配镜“三要三不要” 眼镜的本质是光学矫正工具,通过调整光线折射路径,使物像精准聚焦于视网膜,给予配戴者更清晰的视觉感受。近视是眼轴过长导致焦点前移,需用凹透镜分散光线;远视则是眼轴过短导
“大夫,我家孩子以前挺听话的,学习也很主动,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怎么劝都不想去学校,也不学习了……”在儿童精神科门诊,我们经常会看到满面愁容的父母带着他们“突然厌学”的孩子前来就诊。很多家长认为,厌学是孩子“不努力”“想躺平”,但实际上,这可能是孩子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信号。孩子可能遇到压力过载、亲子冲突、人际交往困难,甚至有潜在的精神心理问题,需要我们给予更多关注。 孩子为何突然厌学 “你怎
作为一名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师,我的日常工作就是跟孩子和家长们一起解决养育中遇到的问题。很多来到心理门诊的家长,一谈到孩子玩手机的问题,就眉头紧锁,好似遇到了洪水猛兽……每当此时,我就会用专业的认知心理疗法,纠正家长们对于电子设备“灾难化”的认知,然后再同他们一道,慢慢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如何在触屏时代帮助孩子。 触屏也是在触碰这个世界 在我看来,触屏其实也是在触碰这个世界
在山东省枣庄市某小学的课堂上,张老师正用幽默的语言讲解身体隐私保护。当屏幕上出现卡通人体图时,原本低头窃笑的学生们逐渐挺直腰板,专注地聆听这个曾被视作“禁忌”的话题。这段教学视频在社交平台获得逾百万次转发,折射出新时代的家长对科学的性教育的迫切需求。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意识到开展性教育的重要性,网上也流传着一句话:“你嫌性教育太早,但坏人不会嫌孩子小。”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
在血液科病房的日日夜夜,我们见证的不仅是疾病与治疗的博弈,更是一个个关于勇气、温暖与生命韧性的故事。其中,赵阿姨的故事很有代表性。 急诊处理“发热谜团” “快安排输液!”轮椅的碰撞声刺破了医院走廊里的宁静,65岁的赵阿姨蜷缩在轮椅中,她枯瘦的手背上扎着留置针,额头上贴着退热贴。家属递过来的急诊病历显示,赵阿姨已经持续发热38天,最高体温达40.2摄氏度,一个月内体重骤降6千克,CT 显示全身多
“医生,我生过两个孩子,现在有点贫血,这很正常吧?”在社区义诊现场,张女士拿着自己的血常规报告单前来咨询。有这一想法的患者并不少见。作为血液病科医生,我见到过28 岁的二孩妈妈重度贫血诱发心衰,也遇到过65 岁的退休女教师因未及时治疗缺铁性贫血,最终查出食管癌……这些案例提醒我们:要重视贫血问题,别让它偷走健康。 不少育龄期女性会认为,自己贫血很正常。这可能是因为她们身边生育后出现贫血症状的
误区一 视力训练能治好近视 分析与建议:市面上有人声称,用“神药”或“神器”等对眼部进行涂抹、敷贴、按摩,有助于孩子提高视力、轻松摘掉眼镜。但是,近视不能治愈和逆转。视力训练之所以能够提高裸眼视力,是因为训练了眼部肌肉,短暂提高了眼部调节力,长期训练甚至可能会导致近视度数增长更快。 误区二 戴眼镜会让眼球变形 分析与建议:近视度数增长是眼轴增长引起的,目前这一发展过程是不可逆的。部分
在泌尿外科诊室,28岁的白领女性小李正因排尿灼痛而眉头紧蹙。过去3天,她经历了每天十几次频繁如厕,每次排尿都伴随刀割般的疼痛。起初,她以为是妇科问题,自行用洗液清洗,结果出现了血尿,她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前来就诊。泌尿外科确诊她为大肠杆菌引起的尿道炎和膀胱炎,经抗生素治疗后痊愈。 尿道炎是女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堪称“泌尿界的感冒”。约有80%的女性一生中至少经历一次尿道炎。根据《中华泌尿外科杂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令人谈之色变。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每年新发胰腺癌患者约有11.89万例,其中10.63 万例最终走向生命终点。更可怕的是,一项纳入1000例胰腺癌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近1/3的胰腺癌患者曾被误诊为胃炎、胰腺炎或肝胆疾病,患者平均延误诊断时间3~6个月。面对这个善于伪装的“致命杀手”,科学的筛查策略是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防线。哪些筛查手段能帮助我们穿透
作为长期奋战在急救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我们看见过太多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引发的生死危机。这些患者中,有的是因漏打胰岛素突发昏迷,有的是感染后未监测血糖拖成重症,还有的青少年患者因叛逆,拒绝对抗“甜蜜杀手”……这场由代谢紊乱引发的“酸碱危机”,正以每年15% 的增长率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而这些悲剧,大多数是可以避免的。 凌晨3时,17岁的小雨被抬进抢救室,她的呼吸间弥漫着明显的烂苹果
小张所在的公司每年春天都会组织员工体检。今年,小张在接受B 超检查时,被医生告知有一个肝脏结节。当时,小张很纳闷:“只听说过肝脏囊肿,原来肝脏也有结节?肝脏结节说明什么问题?要怎么处理?”他马上拿着体检报告到普通外科就诊。 医生告诉小张,作为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肝脏承担着新陈代谢、解毒排毒、营养储存等重要功能。不管是结节还是囊肿,都是这个“化学工厂”出现的异常情况,这不仅会影响其正常运作,还可
在繁华的都市里,小林和他的女友小诗谈着一场艰难的异地恋。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小诗满心欢喜地踏上了前往小林所在城市的列车。久别重逢,这对恋人一刻也不愿意分开。没想到当天深夜,这次甜蜜的相聚却演变成一场惊心动魄的急救。 午夜时分,小林突然右手紧捂胸口,原本红润的脸色迅速转为青紫色。他的呼吸陡然急促起来,脖颈处青筋暴起,胸膛剧烈起伏,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尖锐的哮鸣音,整个人似乎在艰
夏天来了,蚊子也活跃起来。每年6 月,全国各地雨水增多,气温、湿度均比较适宜,是蚊子繁衍的高峰期。蚊虫叮咬不仅会让皮肤瘙痒,还会传播疾病。让我们一起学习防蚊妙招,呵护家人健康。 提前驱蚊灭蚊 1. 积水清理,扼杀蚊虫“摇篮”。定期清理花盆托盘、饮水机托盘、地漏等处的积水,保持容器干爽。生活垃圾随时清理,保持室内环境整洁。 2. 物理屏障,构建防蚊防线。家中安装纱窗、纱门并及时关闭,蚊虫较多时
本期问题来自“健康大家谈”直播活动的网友提问。 01骨折后需要卧床静养吗? 网友提问:前几天我的小腿骨折了,骨折后需要卧床静养吗? 出诊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孙浩林 在骨折早期(骨折后1 ~ 3 周),患者的骨折部位需要严格制动,但身体其他部位和关节仍需进行锻炼。在骨折中期(骨折后3 ~ 6 周),患者需要适当活动。例如,下肢骨折患者在下肢非负重的情况下可适当行走。在骨折晚期(
阿司匹林又叫乙酰水杨酸,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物和抗血小板特性的环氧化酶抑制剂,它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效果,还可以抗血小板聚集,甚至预防肿瘤。作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常用药物,它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在产科领域,阿司匹林也有神奇的作用:妊娠期低剂量使用阿司匹林,可以预防或推迟子痫前期的发生。 什么是子痫前期 子痫前期是一类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指孕妇在怀孕前血压正常,怀孕20周后出现血压明显升
我们的心脏就像一辆不知疲倦的泵车,夜以继日地将血液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然而,一旦这辆泵车的某些管道(血管)内壁受了损伤,或是血液变得太黏稠,管道就容易被堵住。这就是现在人们都很关注的血栓形成问题。用于帮助保持血液顺畅流动的抗凝药物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有效预防血栓,也可能带来出血风险。 抗凝药物作用大 口服抗凝药物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方面作用很大,可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心房颤动等诸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维生素C是一个频繁被提及的名词。从预防感冒的保健品,到各种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它似乎无处不在。维生素C究竟是什么?它对身体有着怎样的作用?可以天天吃维生素C 补充剂吗? 维生素C的特殊性质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其化学名称为L-3-氧代苏己糖醛酸内酯。从化学结构上看, 它是一种含有6个碳原子的酸性多羟基化合物。这种独特的结构赋予了维生素C 很多特殊的性质。 维生素C具
谈到消夏、驱虫、防病, 人们可能会想到一种具有独特香味的植物——艾草。在我国,艾草用于治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艾灸。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炷,在燃烧中透出的热度,可以很好地刺激人体穴位,促进经脉气血运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在闷热、潮湿的夏季,大家可以适当进行艾灸,以温经通络、通畅气血、益气温阳、调和脏腑、提高免疫力。 常用的艾灸方法 使用艾条悬灸或用
糖尿病在中医药学中属于“消渴病”的范畴。中医认为,糖尿病发病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肝肾亏损、气血不足等因素相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具有独特的优势,糖尿病患者在不同季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养生调理,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遵循整体观念, 强调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综合运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食疗等多种方法。 内治方面 临床研究和药理学研究发现,鬼箭羽、天花粉、黄连、葛
夏季是蚊虫活动的高峰期,如何利用中药来防蚊呢? 驱赶蚊虫用中药 在民间,人们在千年以前就开始通过焚烧艾草驱赶蚊虫。熏艾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驱蚊功效,但操作时应注意安全,且时间不宜过长,烟熏时尽量避免人留在屋内,烟熏后要及时开窗通风。婴幼儿、孕妇、过敏体质者慎用艾草驱蚊。艾草性温,阴虚血热者应用可能会加重手足心热、口干口渴症状。因此,阴虚火旺、血燥生热者慎用艾草。为了安全、有效地使用艾草,大家在用
荷花花叶清秀,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喜爱。荷亦称为莲。本期,我们一起来了解吃莲的好处及注意事项。 一莲出九药 一莲出九药,全身皆是宝。《本草纲目》记载,莲花、莲子、莲房、莲须、莲子心、荷叶、荷叶蒂、荷梗、藕节等,均可药用。 莲花能活血止血、祛湿消风、清心凉血、清热解毒。莲子能补中养神、益心肾、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莲房能消瘀、止血、祛湿。莲须能清心益肾、涩精止血、解暑除烦、生津止渴。
“养生的方式千万种,最可行的是哪种?”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养生热度居高不下。中医认为,养生要“因天之道”,即顺应天时和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然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离“自然”的生活越来越远。因此,现代人养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回归自然。 饮食回归自然 《黄帝内经》指出,饮食的基本原则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饮食养生,大家要做到营养全面均衡,少吃经过加工的高盐
食疗是一种独特且历史悠久的中医养生方式,其遵循“药食同源”的理念,认为食物和药物一样,具有寒、热、温、凉四性,以及酸、苦、甘、辛、咸五味,合理运用食物的这些特性,能够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肿瘤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进行合理的饮食调养,能够缓解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体恢复。 以“味”选材 酸味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的功效。肿瘤
见字如面 医生,您好! 我今年50 岁,一直从事财务工作,工作上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但最近我常常感到疲惫不堪。前段时间,我在公司晨会上发言时,突然语塞,精心准备的报表数据瞬间从脑海中消失了。我大脑里一片空白,说不出一句话,引来同事们一阵议论。有时候,我的情绪就像是坐上了过山车,忽高忽低,毫无规律可循。更糟糕的是,夜间频繁的潮热、盗汗,让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我和丈夫争吵不断,家庭关系也逐
刘女士的“看病马拉松” 医院诊室里,42岁的刘女士第三次掏出装满检查报告的文件袋。过去3年,她辗转就医于消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呼吸科等多个科室,在几个大医院做了胃镜、肠镜、心脏造影等多个检查,而且把全身PET-CT检查都做了,住了几次院,始终查不出持续存在胸闷等症状的原因。 3年来,刘女士天天念叨自己身体不舒服,感到一点“风吹草动”,就要上医院看看。现在的她无法正常上班,连家务也做不了,整
生活中,抑郁症就像一个隐形的敌人,悄悄地影响着很多人的心理健康。但好消息是,通过科学治疗和持续的支持,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可以逐步恢复健康,重拾生活的信心与勇气。那么,抑郁症患者的整体康复过程是怎样的?抑郁症患者如何才能从症状改善走向功能恢复呢? 康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可以肯定地讲,大多数抑郁症患者是可以康复的。康复不仅仅是抑郁症状的消失,还包括抑郁症患者能够重新融入社会,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
高考作为学生人生中的重要节点,不仅是一场知识的较量,更是一次心理的考验。高考结束后,很多学生本以为会如释重负,却发现自己陷入另一种心理困境——反复回忆考试细节、懊悔发挥失常、担心成绩不理想,甚至因此夜不能寐,梦中仍在考场奋笔疾书……家长该如何识别孩子的异常心理表现?孩子高考后的抑郁或焦虑状态会带来哪些影响,又该如何科学应对?我们提前做好攻略,跟孩子一起实现顺利过渡。 高考可能引发心理异常
在临床营养科的日常工作中,我们见到了不少减重后又反弹的案例,其中一位减重者令人印象深刻。她姓刘,今年25 岁,身高163 厘米,之前的体重一直在65千克左右徘徊。刘女士曾多次短期尝试各种减肥方法,但收效甚微。工作后,她下定决心节食减肥,每天只吃一些水煮蔬菜和少量鸡胸肉,在坚持3 个月后,她的体重成功下降到55 千克。达到预期体重后,刘女士又恢复了正常饮食。然而,没过多久,她的体重就开始迅速反弹,甚
心血管疾病背后的饮食问题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测中国心血管疾病现患病人数为3.3 亿,甚至有年轻化表现。心血管疾病的幕后推手为不良生活方式,其中一日三餐的饮食非常关键。 2015 年到2017 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显示,居民能量供给充足,但比例不科学,即饮食结构不合理。虽然从长期变化趋势看,中国居民膳食总能量摄
孕期是女性生命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饮食安全直接关系胎儿发育与母体健康。孕期饮食要在传统饮食习惯与现代科学知识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满足营养需求,又要规避潜在风险。以下五大孕期饮食禁忌,值得准妈妈们关注。 避免生食与未煮熟食物 警惕“鲜”背后的风险 风险解析 生食或未彻底加热的食物可能携带李斯特菌、沙门氏菌或弓形虫等。孕妇感染以上病菌后,轻则发热、腹泻,重则出现流产、早产或胎儿畸形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今,我国已从乙肝高流行区转变为中流行区,但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育龄妇女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仍维持在5%~6% 的水平,母婴传播依然是我国慢性HBV感染的主要途径。部分女性在孕育新生命时难免会产生焦虑:病毒会传染给孩子吗?在备孕、怀孕、分娩及哺乳的过程中,如何才能确保孩子健康? 科学备孕 奠定健康孕育基础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女
想象一下,你在咖啡厅里享受静谧时光,邻座的孩子突然不受控制地发出“吭吭”声,还频繁眨眼、清嗓子、耸肩。或许你会以为,这是孩子在调皮捣蛋,家长也可能因尴尬而大声斥责孩子。而实际上,孩子的这些表现可能是抽动症的症状——一种被严重误解的神经发育障碍。这种神经发育障碍让很多孩子陷入“想控制却控制不了”的痛苦漩涡,那些重复的肢体动作与异常发声,可能正是孩子大脑神经传导失衡发出的求救信号。 生物学密码大脑的
编前语 上期,我们刊登了《这样运动会伤了半月板》一文,提醒热爱运动的朋友注意保护膝关节。但是,不少读者可能因此产生误解:既然运动伤膝,那干脆少动甚至不动,半月板是不是就不会受伤了?事实并非如此!本期我们将聚焦“久坐族”和“懒人党”,揭示那些被忽视的半月板隐形杀手——日常蹲姿、体重压力、久坐等,这些看似无害的习惯,其实都在悄悄磨损膝关节。让我们从细节入手,守护膝关节健康。 “医生,我平时不爱运动
随着健康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体育运动。然而,健身过程中的运动损伤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个人健康,还可能阻碍长期的身材管理。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运动损伤并非运动员的“专利”,它同样潜伏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在康复科门诊,因运动不当导致损伤的患者不在少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几个典型案例。 案例1∶50岁的王先生通过体检发现高脂血症后,为了快速降脂,每天坚持跑步1小时。由于缺乏科学指导,
标题 “医生,我刚发现自己怀孕了,但之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打了肉毒素除皱, 这会不会对宝宝产生不好的影响?”诊室里,李女士满脸焦虑地问医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意识的增强,医疗美容已经从少数人的奢侈消费转变为大众化的保养选择。同时, 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女性在追求美丽的同时也步入了孕育新生命的阶段。孕期女性的身体经历着巨大变化:激素剧烈波动、皮肤机械性拉伸、生理性免疫抑制
在当下这个追求美与活力的时代,社会包容度持续提升,外貌管理已不再是女性的专属课题,男性整形美容市场也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上海市某三甲医院整形外科门诊,每周三设立的“男士美容专场”总是排满预约号。据统计,2023年,我国男性医美消费规模突破200 亿元,客单价较女性高出30%,一个充满潜力的新消费市场已然成型。 与女性不同,男性更倾向于低调变美。他们很少在社交平台分享变美过程,却悄然以更立体的五官、
“医生,我孩子的手指突然伸不直了,一掰就会‘咔哒’作响!”诊室里,一位母亲焦急地说明了情况。她的孩子被确诊为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事实上,这种疾病并非儿童专属,程序员、家庭主妇、乐器演奏者等群体,也常因手指频繁活动而中招。若不及时干预,手指的症状可能从“隐痛”发展到“卡死”,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什么是狭窄性腱鞘炎 手指的灵活运动依赖两个关键结构:肌腱(拉动手指的“绳索”)和腱鞘(包裹肌腱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中轴关节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影响脊柱和骶髂关节活动。该病起病隐匿,患者多从腰背或骶髂疼痛、僵直,以及关节活动受限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后期骨桥形成“竹节样”,出现驼背畸形。 脊柱关节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炎症,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减少肌僵;提高肌力,延缓病情进展,防治关节僵直、变形。接下来,我将分期介绍脊柱关节炎患者如何开展康复治疗。 早期 对于早期脊柱关节
随着室内装修材料和涂料的广泛使用,室内空气污染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长期暴露于甲醛超标环境,会带来多重健康威胁,孕妇、儿童等敏感人群面临的健康风险尤为突出。甲醛有味道吗?甲醛超标会对身体造成哪些损害?下面,我们带大家一起了解室内甲醛的真相。 室内甲醛来自哪里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易溶于水,35%~40%的甲醛水溶液就是我们熟知的福尔马林。它的挥发期长达3 ~ 15 年,尤其
夏天,大家都喜欢去河边、海边、泳池里“浪”一下,享受清凉。玩水虽然舒爽,但耳朵进水可就不舒服了,甚至会引起大麻烦。 耳朵进水就会得中耳炎吗 很多人问:“医生,耳朵进水了,是不是就一定会得中耳炎?” 我们的耳朵里有一个“小门”叫鼓膜。它就像一堵墙,把耳朵分成外耳道和中耳两个部分。在正常情况下,这堵墙能把水挡在外面,不让它进去“捣乱”。但要是这堵墙出了问题,比如鼓膜破了一个小洞,或者呛水,细
如今,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猫、狗等“ 毛孩子”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健康风险。 其中,浅部真菌病如猫癣、狗癣等,就是最常见的健康隐患之一。 “人宠共患病” 浅部真菌病属于“人宠共患病”,由犬小孢子菌、石膏样毛癣菌等病原体引发,通过直接接触或环境污染物传播。宠物感染后常表现为圆形脱毛斑、鳞屑增多、瘙痒及皮肤增厚,严重时可出现溃烂或色素沉着。人类感染则表现为躯干四肢环形红斑(
袁越 没人喜欢疼痛,所以止痛是很多人的“刚需”。其实,痛感具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躲避风险,减少伤害。 曾经有个巴基斯坦男孩从来感觉不到疼痛,于是他依靠在大街上表演赤足走火炭和刀扎手臂来谋生。但也正是因为他从来不怕疼,所以对风险毫不畏惧,某一天在和朋友玩闹时,他从房顶上跳了下来,不幸摔死了,他当时还不满14岁。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杰弗里·伍兹听说这个故事后,专程去巴基斯坦找到了这
令人生疑的“过敏性水肿” 30岁出头的刘莉(化名)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和一个和睦的家庭,但在平静生活的背后,却有一个身体症状困扰她多年。10 多岁时,刘莉反复、间断出现全身不定部位的水肿,不痛不痒,每次持续几天就会自行缓解。近年来,这种症状表现为月经来潮时全身不定部位的水肿,疾病表现基本和之前相同。20多年来,刘莉虽辗转就诊于多家医院,但一直无法确定水肿的原因,有的医生判断是“月经血过敏”,但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