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是新征程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路径,也是当前实现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瓶颈突围的有效途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华民族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实现了夯实意识形态根基、推进体系化建构、全面凸显“中国特色”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文化建设发展规律,形成了习近平文化
摘 要:全面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对于推动文化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发展基础扎实,学术成果丰硕,发展前景大有可为。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要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还存在学科体系设置匹配、布局平衡待优化,学术体系原创水平、支撑发展力度待提升,话语体系“有理
摘 要: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新村民”是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群体,是城市精英向乡村流动的一种新现象,是一支具有新技能和新思想的人才队伍,对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浙江省青山村通过“新村民”赋能乡村建设,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的典型。基于浙江省青山村的个案考察,阐释“新村民”何以兴起,探索“新村民”的群体定位,研究“新村民”赋能乡村建设的作用机理与实现路
摘 要:目前乡村文化建设存在乡村数字文化设施基础薄弱、农村居民数字化素养层次相对较低、乡村数字技术领域人才匮乏以及农村数字政策有待完善等问题。新质生产力将对推进乡村文化资源的创新性发展、加快乡村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拓展乡村文化传播的时空化场域、培育乡村文化发展新增长点和提升乡村文化发展新要素支撑等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中,新质生产力的繁荣发展,必将推动数字技术与优秀乡土文化相结
摘 要:基于Meta文献分析方法,对清洁能源生产与消费预测的既有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目标进行再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清洁能源平均生产量将在2025年、2030年、2035年、2050年、2060年分别达到8.94亿吨标准煤(占比34.97%)、12.69亿吨标准煤(占比44.24%)、16.45亿吨标准煤(占比53.50%)、27.71亿吨标准煤(占比81
摘 要:中国致力于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建立在经济福利和生态福利基础上多层次的共同富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提高全民经济福利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必要环节,而抑制居民生活源碳排放则是面向“双碳”目标增加生态福利的重要方面。以201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选取地势平整度为工具变量,实证研究了城乡收入差距对生活源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居民生活源碳排放越多,且该
摘 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内涵和重要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在守正与创新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守正创新是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规律性的精准把握,守正创新是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价值论的科学认识,守正创新是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实践论的系统总结。具体而言,守正,就是要坚守马
摘 要: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一项宏大的系统文化工程,是我国促进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弘扬的重大战略决策。此举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创新国家文化公园投融资机制,是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文化公园投融资机制创新需从强化政府主导、拓宽融资渠道、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完善法律制度体系等方面努力,形成新时代我国国家文化公园投融资机制创
摘 要:数字技术嵌入城市社区合作治理实践为创新社区治理提供了赋能路向。数字技术赋能通过数字关联重构了国家与社会微观层面的关系,促进了城市社区合作治理要素的激发和重组,其赋能主要体现在增量、重塑、整合和效能四个层面,迸发出城市社区合作治理的内生性力量,共同生成了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社区内生驱动型合作治理模式。然而,在实践中受理念、结构、过程与目标等因素的制约,亦有呈现“负能”样态之可能,阻碍了城市社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