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导引 “情感”,一个独特的词,它温暖而优美,是珍藏在人心底最宝贵的东西。倘若没有情感,整个世间将会变得枯燥乏味,缺少温度。人的一生与“情”字是分不开的,亲情、友情、爱国情、思乡情……每一种情都让人无法割舍。 主题文1 带白蘑菇回家 毕淑敏 妈妈爱吃蘑菇。 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 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 路旁有三三两两的藏胞,坐在五
纵向比对 当2025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以老舍笔下的欲言又止、艾青诗中的嘶哑呐喊、穆旦文字里的炽热拥抱叩击考生心灵时,这不仅是文字的较量,更是一场时代精神与思维深度的双重试炼。2025年的六道作文题,以文学性与思辨性交织的独特面貌,既延续了对青年精神成长的关注,更开辟出“意象解码”“传播链分析”等全新思维战场。解读2025年高考作文题,对比近三年命题的演变,从审题立意、素材转化到文体训练,构建202
每年的冬天,我们都会看到许多形态不同的雪,作为现代人,赏雪的流程自然是拍照、拍视频、发朋友圈。那么,古人在雪天又会做什么呢? 堆出一座动物园 在古代的雪天里,古人们也会做充满童趣的游戏,比如堆动物,如狮子。不仅是富贵人家喜欢堆雪狮子,就连宋代的皇宫里也对雪狮子充满了兴趣。南宋的周密曾在《武林旧事》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皇宫里赏雪堆雪狮的基本流程:“后苑进大小雪狮儿,并以金铃彩缕为饰,且作雪花、雪灯、
初次来到山西平遥,浓郁的古色古香扑面而来,古城犹如一位童颜鹤发的故人,静静伫立在三晋大地上,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 平遥其实就是一本厚厚的古典名著,每张扉页都浓缩了一段沧桑的历史,纷至沓来的游客带着一份向往、一份好奇行走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仿佛在和这位久违的故人手拉着手一起用虔诚感受古城那厚重的历史和悠久的晋商文化。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代,被誉为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它也
追根溯源 语出唐代刘知几《史通》:“斯则圣人设教,其理含弘,或援誓以表心,或称非以受屈。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大意为:由此可见,圣人实施教化,包含着非常宏大的道理。他有时对学生发誓以表明心迹,有时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承受对自己形象的损害。然而,那些平庸的只学到儒家思想皮毛的人,他们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与错误,对于请教他们的人,他们不说自己不懂,而是
能从原虫到人类,从野蛮到文明,就因为没有一刻不在革命。 ——鲁 迅 追根溯源 这句话出自鲁迅的文集《而已集》中的《革命时代的文学》,原文语境是:在此地是听惯了“革命”了,江苏浙江谈到革命二字,听的人都很害怕,讲的人也很危险。其实“革命”是并不稀奇的,唯其有了它,社会才会改革,人类才会进步,能从原虫到人类,从野蛮到文明,就因为没有一刻不在革命。 点拨 纵观历史,守旧和停滞永远不会成为历史的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司空图 追根溯源 语出晚唐诗人、诗论家司空图的《漫书五首》。 长拟求闲未得闲,又劳行役出秦关。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离家远行,去家不远时还没感到语言上的差异。渐行渐远,逢人交谈,口音越来越不同。 点拨 诗句委婉地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渐觉乡音异,实际上是写离家渐远思乡情渐浓。这时又听到一声莺啼,恰似家乡山中鸟鸣
题目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成为自己的光,照亮自己的路,做自己热爱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做自己故事里的主角。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深度解析】 材料所给的这句话蕴含了深刻的自我认知和人生哲理。“成为自己的光”强调了个人内在的力量和独立性。这意
实战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苏东坡频遭贬谪,在被贬期间,官职卑微,生活困苦,但他最终调整心态,接受现实,逐渐释放了内心的痛苦和不满,实现了与自己的和解,在诗词创作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 18岁的中国攀岩运动员骆知鹭,经历过比赛失利,遇到过状态起伏,却坚持步履不停、目光向前,在训练时经常和自己较劲,终于拿到了2024 年巴黎奥运会“入场券”。 “与自己和解”“和自己较劲”中蕴含
真题回放 有学者用“专”“转”“传”概括当下三类文章:“专”指专业文章;“转”指被转发的通俗文章;“传”指获得广泛传播的佳作,甚至是传世文章。他提出,专业文章可以变成被转发的通俗文章,而面对大量“转”文,读者又不免期待可传世的文章。 由“专”到“传”,必定要经过“转”吗?请联系社会生活,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初稿呈现 专韵自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