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导引 饮茶之风始于中国。泡上一壶茶,清饮雅尝,悠闲小憩,意趣盎然。凡来了客人,以茶待客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中华茶文化,携带着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内涵,卷起滚滚茶韵,涌动在每个爱茶人的血脉中。 主题文1 茶韵悠长 韦良秀 茶,有着一种平心静气、清旷自若的淡泊,永远保持着一种与世无争的境界。茶香
解题技巧 修辞手法是高考近几年的必考点,在语言文字运用中该考点的考查往往融入在语段中,对学生修辞格掌握要求并不多,主要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这九种。主要考查学生对这九种辞格的运用能力。考题或将其与扩展语句结合起来,或将其与句式变换结合起来,或将其与微应用文写作结合起来,总之,灵活多变。近些年流行的考查方式是分析其在特定语境中的表达效果,设题方式大体是比较,即“从语
解题技巧 “表达效果题”,句子一般出自描写抒情类语段。这类语段主要是对某些意象或环境等进行多角度的细致描摹,有些还辅以适当的抒情成分。题目通过对原句的修改,让考生通过比较修改句与原句在用词、修辞、句式、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差异,感受到原句特有的语言魅力。 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常见思维角度 语句表达效果的比较应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仔细找出原句与改句之间的不同之处;第二步,对找出的不同之处进行判断,
人们习惯用史料来描述文学史的高峰状态,而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我们或可尝试用大数据来显示和验证。唐宋诗词世界华茂繁荣,大数据可带我们领略其中新的风采。 唐宋诗词的多个“第一” 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座高峰。据统计,东汉到隋末近六百年,诗歌总共才五千余首,而到唐代,诗歌第一次超过万首并直接跨越到五万多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唐诗比之前的八代诗增加了七倍多,诗人由六百余位增加到三千余位,诗人和诗作
追根溯源 语出宋代魏泰《东轩笔录》:“唐子方始弹张尧佐,与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公,则吴奎畏缩不前。”译文:唐介开始弹劾张尧佐的时候,谏官都向皇帝进呈奏章,等到弹劾文彦博的时候,吴奎却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点拨 畏缩不前,意思为畏惧退缩,不敢前进。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面对敌人、困难,我们应该拿出一点勇气来,因为
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 ——管 仲 追根溯源 出自《管子·正世》,其相关语句为:圣人者,明于治乱之道,习于人事之终始者也。其治人民也,期于利民而止。故其位齐也,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 点拨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迷恋过去,也不要局限在今天;要与时代一起改变,与世俗一同变化。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要与时俱进,紧扣时代的脉搏,跟上时代的节拍,这样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与时俱进是时
霸气震神州,凌云志未酬。——李清照 追根溯源 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五言《绝句》。原诗为: 霸气震神州,凌云志未酬。 乌江夜若渡,两汉不姓刘。 点拨 这两句诗高度赞美了项羽的霸气盖世,壮志凌云,对其悲剧结局表达了深深的惋惜之情。曾经项羽面对秦始皇仪仗说“彼可取而代也”,表现出壮志雄心和万丈豪情。虽然“力拔山兮气盖世”,怎奈“时不利兮骓不逝”。垓下之战,项羽率部突围,虽曾杀伤敌军多人,终
前 言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是:整体由局部组成,整体离不开局部;局部又隶属于整体,服从整体。认识了事物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我们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就要着眼于有机的整体。当然,我们也要学会抓住关键和要素,从已知的局部推知未知的全局,从个别认识一般。古人云:“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我们要学会见微知著、见近知远、见显知隐,锻造自己的远见之功、先见之明。
文题速递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有人认为应该常给自己念念紧箍咒,也有人认为不需要给自己念紧箍咒,放开手脚更重要。 你赞同哪一方的观点呢?请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认识与评价。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初稿呈现 常常念念紧箍咒 助成顽猴成佛路 山东省潍坊市第四中学 王彦超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