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精神上独立自主先后经历了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精神上独立自主得到升华、精神上由封闭僵化到独立开放、精神上独立自主实现新的飞跃四个历史阶段。精神上独立自主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础,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然要求,是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独立性的必要前提,是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需要,也是坚定历史
[内容提要] 精神生产是马克思用以建构现实社会、观照人的现实生活的重要范畴。马克思从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性———实践活动———出发,立足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事实,解蔽了黑格尔悬设在外的精神运动的思辨哲学逻辑,批判了费尔巴哈主体性缺失的形而上学悖谬,开辟了精神生产理论的科学论域。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是对人类社会精神生产问题的回答,以整体性视角阐明了精神生产是社会全面生产的重要构成,对精神生产的未来发展
[内容提要] 资本具有巨大的文明作用,这种文明作用表现为“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但是,资本文明以“悖论”的方式展开,在推动文明进步的同时带来种种文明病症。资本文明悖论源自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即价值增殖,换言之,源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下,重提资本文明面及其历史限度,有助于
[内容提要]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中国青年精神生活富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全过程教育引导、全覆盖舆论宣传、全方位文化熏陶、全链条保障护航,循序渐进地推进中国青年精神生活富裕,引导广大青年心怀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关键词] 中国青年;精神生活富裕;教育引导 [作者简介] 张志建,法学博士,江苏师范
[内容提要] 大数据技术以其精准、具体、高效的分析能力,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路径,为认识把握价值观培育规律提供了数据基础,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提供了现实依据。借鉴分析域驱动目标域的分析框架,以搭建数据仓库为基础,构建网络舆情分析、安全预警干预、多元主体参与、数据分析决策机制,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决策和实践。 [关键词] 大数据;社会主义
[内容提要] 后现代主义思潮具有的反理性主义、去中心化等特征,对当代青年价值观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鬼畜文化作为盛行于中国互联网的青年亚文化现象,以拼贴、恶搞和戏仿等方式展现着独特的后现代主义风格,推崇感官至上、解构权威、情绪宣泄等,容易造成青年精神追求的矮化、价值的迷失、认知的极化。对此,应优化供给结构、更新话语体系、观照青年现实需求,对错误的价值观进行纠偏,促进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活世界的生成
[内容提要] 泛娱乐化现象是在资本增殖逻辑推动下,以技术手段将个体的剩余劳动时间以娱乐的方式纳入资本总体生产之中所形成的与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相对抗的现代文化景观。泛娱乐化现象在价值观念生成、传播、认同的全链条各环节之中,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价值选择,造成了价值观念侵蚀、价值观念传播的封闭化、错误思潮认同等问题。立足于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应从驾驭资本逻辑、规范算法技术应用、加强主流价值观建设
[内容提要] 流量不仅是网络关注度的虚拟数字化呈现,而且还具有流量变现的资本增殖效应。在流量逻辑支配下,近年来以符号审美为特征的青少年网红消费现象呈现出井喷式发展之势,成为当下蔚为壮观的网络亚文化景观。网红消费的过度泛滥,易触发青少年审美异化、道德失范,引起不良社会思潮。破解青少年网红消费中的价值困惑及其文化隐忧,需要在科学把握网红和网红经济特点及其形成规律的基础上,丰富精神世界,厚植网红消费健康
[内容提要] 大中小学思政课劳动教育一体化是一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复杂系统工程。基于系统思维,深入分析大中小学思政课劳动教育一体化内蕴的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等系统特征及其子系统与要素构成,并在此基础上剖析其在现实方面存在的诸多困境,进而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课程体系、教育评价体系构建、育人力量与资源整合等方面,探究具
[内容提要] 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文本载体,将经典研读运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有助于增强教学的政治性和学理性,激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结合清华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民主专题教学实践,经典研读在文本选取上,应聚焦学生的困惑并兼顾文本的可读性,有针对性地选取经典著作;在教学形式上,应注重师生间的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相统一的协同优势,增强理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