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李锐):20世纪以来,对中国上古史的讨论一直是学界的热点之一。疑古派秉承前人成绩,挑战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统,由此引发了关于古史系统以及相关古书的大讨论,古史重建的工作也就被提出来,成为此后几代学者的毕生追求。不管是从传统文献出发,还是结合出土材料;不管是从时间出发,还是从空间区域出发;也不管是历史学,还是考古学、民族学,都运用这种理论或那种理论,抑或兼而有之,从而使古史系统和古史重建取得了
清华简《四告》由于语言及古史内容多与今《尚书》相合,公布以来备受学者重视。《四告一》中的“宅天心”,整理者指出其又见于郭店楚简《成之闻之》篇。依今古文之间常见的异文关系,“宅”应读为“度”。【刘钊:《说“度天心”》,《书馨集续编——出土文献与古文字论丛》,中西书局2018年版,第188页。】“天心”之外,《四告一》还有“天德”“纲纪”,《四告二》又有“天常”,它们是古史记述系统中的高频关键词。由这
整个古代尤其是上古时代民众识字率较低,口述是一种重要的文献传播途径,学界对相关问题已有所关注。 参见[美]夏含夷:《先秦时代“书”之传授》,《兴与象:中国古代文化史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63-178页;杨翼骧:《我国史学的起源与奴隶社会的史学》,吴泽主编:《中国史学史论集(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2页;徐中舒:《左传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徐中舒编注:《左传选》,中
主持人语(南炳文):本专栏此期刊登了高寿仙研究员撰写的《明代府州县的繁简与等级划分——以江西为中心的考察》及陈廷湘教授等撰写的《“遇邪”与清代假命案的形成与处理——以〈巴县档案〉为中心的讨论》二文。前者论述了明代政区分等制度的嬗变,尤其对江西的有关内容做了重点深入的论述,包括关于明代江西政区繁简等级基本资料的统计分析、前后演变、决定等级的因素等。后者以《巴县档案》所记资料为依据,深入探讨了学界少有
摘 要: 有清一代,凡最终确定并不构成关系人犯罪的命案称为假命案。在对假命案的处理过程中,涉案人及州县官员均有借用“遇邪”之类理据来促成案件和解的行为。虽然百姓以死者“遇邪”为由和解命案的背后多隐含金钱因素的推动,但知县为了顺利结案,对于这一结果往往乐见其成,甚至在审案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主动引导涉案人确认死者遇邪身亡之举。然而,由于朝廷以儒家思想规范社会,总体上不容妖邪鬼怪之说,州县在上呈详文中又往
摘 要: 作为美国外交政策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自由”观念并非完全由美国人“原创”,而是有着深刻的欧洲理论源头和国家实践印记。在革命年代,美国开国先辈在设计国家外交政策的过程中,基于中立国国家角色定位,“舶来”了欧洲的“自由船所载货物自由”原则,主要体现在“1776年条约计划”中。而在争取加入1780年“武装中立”联盟,以及与欧洲国家的谈判中,富兰克林、亚当斯等人借鉴并阐发了源自欧洲启蒙思想家
摘 要: 二战后欧洲出现的严重经济困难和“美元荒”问题,成为美国在西欧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现实障碍。在冷战爆发的背景下,为拯救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在马歇尔计划的制订过程中做出妥协与让步,淡化了经济援助与西欧国际货币合作目标之间的关系。在马歇尔计划实施后,美国通过经济合作署严格控制西欧国家对美元援助的使用,强化了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干预能力,并通过建立欧洲支付联盟,逐步主导西欧国际货币合作进程,最终在西
摘 要: 汉晋时期,尚方隶属少府,主要为皇帝和宫廷制器。南北朝时期,尚方机构及其职能发生变化,但南朝与北朝又有差异。南朝左尚方负责王朝军械制作,右尚方仍为宫廷制器。左尚方制军械,改变了尚方的“私奉养”性质。北朝自魏孝文帝以来,尚方改隶太府,被纳入朝廷财政体系,制器不再仅供皇帝和宫廷使用。南北朝尚方及其职能变化,虽不尽一致,但尚方“私奉养”色彩皆渐淡化。不过,汉晋六朝尚方一直具有为皇帝和宫廷制器的职
摘 要: 南京临时政府与清政府的财政命运极其相似,皆受财政地方主义的羁制,陷入“中央孤悬”的境况。在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中,以临时性的非税收收入为主,缺少稳定的税收来源。税收本应由各地解送,但革命省份在接收原财政体系之后,并未积极向中央解送应缴款项协助纾困救急,反而还希望获得中央财政的拨款,甚至截留成为常态。这当然与各省的政治态度及财政赤字有关,但仍受清末以来财政地方主义的直接影响。中央允许地方
摘 要: 由于共和时期的对外征伐和内战仇杀,罗马公民人口呈减少趋势。帝国时期,精英阶层盛行不婚不育之风,人口生育率下降,公民家庭少子化现象严重。为解决人口危机,奥古斯都相继出台《反通奸法》《婚姻法》,倡导传统家庭观念,鼓励结婚多育并惩罚不婚不育。后世诸帝大都奉行这类婚育法令,并加以补充和优化,特别是颁行了保障母子(女)权益、禁止弃婴及设立贫儿补助计划等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妇女儿童的基本权益。为
摘 要: 西欧中世纪晚期在战争领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1387年奥诺雷·博内在《战争之树》一书中阐述了新的战争伦理观点。他抛弃了自奥古斯丁以来的“战争性恶说”,宣扬“战争性善说”;贬抑传统封建骑士的战争功绩,突出平民参战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并阐明平民的战争责任;主张以胜利为导向,抛弃或弱化战争中的道德限制。究其实质,奥诺雷·博内立足于主权政治的趋势,从国家视角评估战争的合法性与正当性,颠覆了中
摘 要: 中缅建交是当代中缅关系的起点。早在1948年12月,缅甸便初步决定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吴努政府更多考虑的是何时承认的问题。最终,在确定英国和印度即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后,缅甸于1949年12月16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但由于中缅双方彼此猜忌防范,直到1950年6月8日两国才正式建交。历史记忆、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因素共同塑造了建交前
摘 要: 辽朝完整的宫卫体系形成于中后期,空间上形成小禁围、大禁围、禁围外三大区域。每一区域有各自的宫卫,小禁围内有两重宫卫,另外两大区域各拥有一重宫卫,共计四重宫卫。各区域宫卫军依次由南北面都护卫太保、诸行宫都部署、殿前都点检掌领。三位宫卫长官皆有自己的直属军队,他们职能相近,分工明确,共同协作构成辽朝的宫卫体系。在辽朝宫卫体系发展过程中,以诸行宫都部署为首的宫卫长官逐渐参与到辽朝军、政事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