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周年优秀歌曲演唱会是一场跨越十年的时间巡礼,也是用音乐语言记录人文山河的空间地志。在这场时空融汇的盛大活动中,始终贯穿着两个核心词汇:“人民”与“生活”,这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集中展示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10年来我国交响乐优秀创作成果,以音乐的形式反映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音乐家协会共同主办,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文联音乐艺术中心承办的“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2024大型原创交响作品音乐会,于10月15日晚在国家大剧院精彩呈现。
进入新时代以来, 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欣欣向荣。作为汇聚民乐力量的专业社团,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始终关注其发展走向, 并通过学会创建的“华乐论坛”“华乐讲坛”等平台对其进行理论梳理和专业研讨。本文将围绕对新时代民族管弦乐艺术实践与思考, 为推进民乐高质量发展探寻新路径。 一、探源溯流 国乐之根 2014 年10 月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音乐教育家,首都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姚思源在音乐教育领域辛勤耕耘半个多世纪,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高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姚先生具有深厚的音乐涵养和扎实的理论积淀,投身音乐教育事业育人六十余载,培养了大批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创作了数百首富有教育意义且内涵深刻的音乐作品;他一生致力于学校美育,屡受挫折依然不遗余力呼吁美育立法;他提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思想,
2024 年, 是赵季平投身影视音乐创作的第四十个年头。笔者重温了他四十年来创作的大部分影视音乐,再一次真切感受到这些作品在中华民族文化现代化进程中走出了一条既独具个人特质与属性,又有着广泛启示意义的路径,本文称之为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赵季平经验”。 一、赵季平经验形成的时空机缘:从延安传统到民族复兴 无论从作品呈现, 还是从其所处的时空方位,都可以判定,赵季平的影视音乐几乎必然地会成为民族文化
找季平从未说过自己有什么音乐哲学。但他曾言及语言、绘画与音乐表达哲学命题的不同,以为要理解哲学,最合适是音乐,要与天地对话,有更大想象空间,音乐最好。为什么?抽象。抽象就能普遍。这便已是哲学思维。 音乐必与哲学相关,而有对立、转化、展开、衍生、分解、综合,理性与非理性、感性与非感性、逻辑与非逻辑、人生与价值等。无人则无哲学,亦无艺术,更无音乐;无情也无哲学,亦无人性,当然没有艺术;哲学穿透了声音
相较于其他歌剧创作者,理查德·瓦格纳的艺术创作是具备系统思维的,他的艺术观念有完整的闭环,更有明确的艺术创作路线图。瓦格纳不满足于写出几部畅销的歌剧商品,更鄙视为迎合大众而创作流行的“口水咏叹调”,他是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山之巅,构建以艺术为核心的教化体系。《尼伯龙人的指环》(后简称《指环》)正是瓦格纳这一伟大理想的实现物,而这部旷世奇作在2024年8月再次登陆北京。 《指环》:复古的戏剧观与超
如果提问,在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 Puccini,1858—1924)看来,自己创作的最优秀的歌剧是哪部,答案可能会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因为得到这一非凡肯定的并不是他本人上演率最高的三部杰作《波西米亚人》《蝴蝶夫人》和《图兰朵》,而是百多年来艺术身影一直显得格外独特的《西部女郎》(La fanciulladel West,1910 )。因此,当长期制作和演出重要歌剧作品的国家大剧院在2024暑期、
卷帙浩繁的论著曲谱, 先秦以来所留存的各类制式的琴器实物, 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其所承载的文化现象、思想观念与志趣情怀,共同构筑起当代古琴艺术发展的基石。面对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古琴艺术,如何审视自身所专事的专业领域,并能够正确地认识、判断个体实践方向对于古琴艺术全局在当代发展的价值与意义,首先需要我们运用整体性思维对古琴艺术加以审视与分析。“整体性思维就是从整体出发,对系统、要素、结构、层次(部分)、
“承德清音会”于2010 年入选文旅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随即被列入传统音乐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存的文化成果和传承群体也逐渐受到政府、社会以及高校研究机构的关注和保护。然而,出于复杂的客观因素, 其当前存续情况仍不容乐观,史料流失、代际传承断层、创作创新瓶颈等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作为当前高校专业音乐教学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
20世纪20 年代,国乐大师刘天华先生提出一系列国乐改进思想,且身体力行,集音乐创作、演奏、教学、器乐改良等于一身,开启了二胡历史发展的新篇章。回顾百年二胡传承发展之脉络,“影响20世纪中国二胡事业发展的最大学派———刘天华二胡学派,是由于周少梅苦寒奠基,刘天华一代宗师,储师竹、陈振铎、蒋风之、刘北茂承上启下,陆修棠、张季让、俞鹏等发扬光大的二胡传承体系,一脉相承, 代有传人而生生不息, 兴旺发达
郭颂是致力于东北民歌音乐编创地域化的探索者和领军人。他一生都在致力于整理、创作、演唱、推广以东北民歌为代表的东北民族民间音乐,始终坚持唱作合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音乐理念, 将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鲜明的地域风貌、人民大众喜听乐赏的东北民歌艺术作品呈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他创作、编曲的《新货郎》《越走越亮堂》《乌苏里船歌》《山水醉了咱赫哲人》等作品口碑载道,是其扎根东北黑土、
19世纪末留声机与唱片的发明, 使人类记录声音成为可能, 对于音乐艺术而言这更是一个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中国艺人声音档案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4 年, 此后录音与唱片事业的发展几乎与中国“新音乐”发展的时间同步,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见证了20 世纪西乐东渐的历史进程与沧海桑田的变化。其中有一个现象并未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即中国新音乐代表性体裁(歌曲、合唱、室内乐、交响音乐与民族管弦乐等)的首次录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 伴随着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形势和处境进一步恶化及一些重要城市相继沦陷,中华民族危如累卵。为了“高度发扬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克服一部分人的悲观情绪,反对任何投降妥协的企图,坚持抗战到底”。1939 年5月,周恩来发表了《二期抗战的重心》,强调了敌后游击战争的重要性。郭沫若、矛盾、司马文森等也发表相关文章指导二期抗战的文化工作。在此背景下,李凌、林路、赵沨等人在中共的直接领导下
一、区域国别中的“东南亚” 东南亚一般被认为包括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和东帝汶等十一个国家。美国斯坦福大学唐纳德·埃默森(Donald'K.'Emmerson)教授曾经给“东南亚”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曾经被认为是文化衍生的边缘地带, 大概位于印度的东面和中国的南面,被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构建成的一个由特定国家组成的万花筒。”这句话的三个关键词精炼
区域国别学作为专门的中国域外研究和国外研究、国际研究的学科,其中的音乐文化研究大有可为。区域国别音乐研究领域,东南亚华人音乐文化受到较多关注,这里居住着全球三分之二的海外华人人口,当地多元族群社会及其从殖民、后殖民到全球化时代的演进过程,其中蕴藏着丰富学术蕴藏。 本文基于档案文献与近来海外实地调查的一手资料,选择中国与“新马”之间的音乐流动传播问题为个案,具体探讨如下问题:1.何为“区域”? 为
自2022 年9 月“区域国别学”成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后,历史学、法学、政治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学科纷纷予以关注,“区域国别学”通过将多学科的知识体系相互融合,构建出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知框架,用于理解和解决区域、国家和全球层面上的复杂问题,为相关决策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知识指引。“区域国别音乐研究”则是针对特定区域或国家的音乐传统、风格、实践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的专门研究,旨在探索音乐如何与
自“南京会议”(1980 年)召开以来,西方民族音乐学研究理念、研究方法、研究视角逐渐进入中国音乐学界,在四十余年的发展中,民族音乐学学科观念对中国学者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间的冲突、博弈、争论日渐显著,尤其是对本土化“田野”与“方法”经验的探讨延续至今。90 年代以来,伍国栋的《民族音乐学概论》(1997 年,2012 年)、杨民康的《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实例》(200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