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良好的土壤通气性可提高甘薯块根中ATP 含量,促进干物质向块根的转运。本研究从块根呼吸强度、呼吸途径的变化方面,研究不同质地土壤对块根呼吸代谢及能量供应的调控机制,为甘薯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淀粉型甘薯品种‘商薯19’和‘济薯25’为试材,于2020、2021 年进行了两季大田试验,供试土壤质地包括砂壤土、壤土和黏壤土。于甘薯移栽后45 天起,每20 天进行一次植株取样,
摘要: 【目的】探究玉米−花生垄作间作和施磷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为优化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体系及进一步改善土壤结构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2022 年在河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进行田间试验,以玉米‘郑单958’和花生‘花育16’为供试材料,设玉米−花生平作间作(FIC) 和玉米−花生垄作间作(RIC) 两种种植模式及P2O5 0 kg/hm2 (P0) 和180 kg/hm2 (P
摘要: 【目的】针对新疆棉田磷肥投入过量、利用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开展不同施磷量对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棉花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以确定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以及合理施磷量,实现绿洲棉田磷素收支平衡和磷肥高效利用。【方法】于2018—2022 年在新疆棉花主产区沙湾市开展田间试验,设置P0 (0 kg/hm2)、P50 (50 kg/hm2)、P75 (75 kg/hm2)、P100 (100 k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磷水平紫色土中油菜磷素吸收以及土壤生物有效性磷含量对外源碳、磷的响应,挖掘不同磷水平条件下,碳、磷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的潜力。【方法】供试高磷土壤取自蔬菜地,有效磷、全磷含量分别为163.23 mg/kg、1.72 g/kg,低磷土壤取自粮田,有效磷和全磷含量分别为3.93 mg/kg、0.31 g/kg。油菜盆栽试验设置不加碳不加磷(CK)、添加磷(+P)、添加碳(+C)、
摘要: 【目的】研究几种盐碱土改良剂单独施用与配合施用对团聚体和玉米产量的改良效果,以及主要作用机理,为内蒙河套灌区盐碱土壤改良提供可行的技术措施。【方法】在内蒙古河套灌区进行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供试作物为玉米。试验共设8 个处理:CK (不施改良物料)、T1 (脱硫石膏15 t/hm2)、T2 (新型改良剂15 t/hm2)、T3 (牛粪有机肥7.5 t/hm2)、T4 (脱硫石膏7.5 t/h
摘要: 【目的】铁氧化物是水稻土中活性较高、最常见的氧化物之一,其形态易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转变。水稻土中水分条件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铁氧化物转化的两个重要因素,探究土壤水分条件变化和外源活性有机碳添加条件下水稻土铁氧化物的形态变化,旨在加深对水稻土铁循环的理解。【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供试水稻土采自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试验设置干湿交替 (AWD)、持续淹水 (F) 和落干 (FC) 3 种水分条件,
摘要: 【目的】探究盐胁迫与盐碱复合胁迫对葡萄砧木幼苗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影响。【方法】沙培试验以‘5BB’葡萄砧木幼苗为材料,设置3 个营养液处理,分别为对照(不添加盐、碱),盐胁迫(0.20 mol/L NaCl 溶液) 和盐碱复合胁迫(0.10 mol/L NaCl 溶液+0.10 mol/L NaHCO3 溶液)。幼苗处理14 天时,取样测定干鲜重、根系形态、SPAD 值
摘要: 【目的】培育容器大苗是果树高效建园、缩短缓苗期及快速投产进入丰产期的重要途径。开展木霉生物有机肥促进容器大苗生长效应与机制研究,探讨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根系和地上部生长指标间的关系,为容器大苗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以两年生早熟砂梨新品种‘苏翠1 号’ (Pyrus pyrifolia ‘Sucui1’) 为试材连续开展两年试验,设置3 个处理:80% 原土+20% 普通商品
摘要: 【目的】绿色、可持续及高经济效益是矿区生态修复的重要要求。研究由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endophytes,DSE) 制备的微生物制剂的不同施用方法,对蛋白桑(Morus alba L.) 生长、营养品质和光合效率的影响,为矿区生态修复提供有效方法。【方法】试验设在陕西省神木市哈拉沟煤矿复垦区蛋白桑种植区,将DSE 胞外代谢物采用叶面涂抹、灌根、叶面涂抹+灌根3 种方式
摘要: 【目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 与作物存在互利共生关系,可增强宿主对镉(Cd) 的耐受能力。研究AMF 对不同Cd 积累型辣椒Cd 吸收积累的影响,探索AMF 降低辣椒可食部位Cd 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供试土壤为石灰性黄壤,该土壤上已连续种植辣椒8 年。丛枝菌根处理包括接菌(+AMF) 和不接菌(−AMF);Cd
摘要: 【目的】研究氮肥配施生物炭、有机肥对菜心生长和养分积累的影响,为优化菜心养分管理策略、推动菜心提质增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2 年和2023 年,在广东省蔬菜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基地开展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氮肥用量,包括不施氮(−N) 和优化氮肥用量(N 135 kg/hm2,+N)处理;副因素为有机肥(+M) 和生物炭(+C) 处理。在收获期取样测定菜
摘要: 【目的】硝态氮是旱地植物的主要氮源,NRT2/3 是植物吸收硝态氮、调节氮素吸收的重要蛋白家族。本研究对生菜NRT2/3 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研究各成员基因理化性质、基因结构等生物信息和其在蔬菜生长中的功能。【方法】在NCBI 网站 (https://www.ncbi.nlm.nih.gov) 查询并下载拟南芥、水稻的NRT2/3 及已被注释的生菜NRT,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鉴定生菜NRT2
摘要: 【目的】探究柳枝稷 (Panicum virgatum L.) 在不同磷水平下的生理代谢及转录水平变化,以解析柳枝稷磷响应特征,挖掘磷高效利用基因。【方法】以‘Pathfinder’品种柳枝稷为供试材料,采用水培方法(Hoagland 营养液) 进行培养试验。营养液设置4 个KH2PO4 供应水平:20、100、200、500 μmol/L (分别记为P20、P100、P200、P500)
摘要: 【目的】比较基于贝叶斯统计构建的烤烟叶片临界氮稀释曲线与传统方法的区别,以确定其是否可用于氮营养诊断,旨在简化和准确进行烤烟氮营养诊断。【方法】基于两年、3 个氮肥用量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氮肥施用量下移栽烤烟不同生长天数的叶片干物质积累量、氮含量。利用各取样时期最大叶片干物质重,将所有处理样本分为生长受氮限制组和不受氮限制组。然后,分别应用贝叶斯统计和传统两步法建立叶片临界氮稀释曲线,使用
摘要: 水稻根际微生物是指水稻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区域内的微生物,其对水稻生长、养分利用及土壤碳、氮、磷等养分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探讨水稻根际微生物驱动的土壤碳、氮和磷循环的关键过程及主要影响因子,为创造有利于微生物活性的微环境,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基础。水稻根际微生物驱动的碳循环过程主要涵盖微生物固碳、有机碳矿化、甲烷排放。这些过程主要受外源有机质输入,如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的影响,其次是受水分
摘要: 【目的】通过长期定位实验,探究长期不同氮磷钾肥配施对大豆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为黑龙江省黑土区大豆产量、品质提升和土壤质量维持提供技术支撑。【方法】田间试验始于1990 年,以‘东生17’大豆为试验材料,设置了不施肥 (CK)、磷钾肥 (PK)、氮钾肥 (NK)、氮磷肥 (NP) 及氮磷钾平衡施肥 (NPK)5 个处理,系统分析不同氮磷钾肥配施下大豆产量及其矿物质 (磷、钾、钙和
摘要: 【目的】磷素是水稻生长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磷营养供应不足将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研究低磷条件下水稻根系的生理响应及其基因的差异表达,明确水稻根系差异表达基因对磷高效吸收和利用的生理调控机制,旨在为农业生产中磷高效吸收利用水稻品种的选种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试验,供试水稻材料包括磷敏感基因型通粳981 (TJ981)、耐低磷基因型郑旱6 号(ZH6) 和根系扩展型镇稻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