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得人则安,失人则危。”如何识才、爱才、育才、用才、敬才?当年新四军锻造人才方阵的成功做法,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历史镜鉴。 君不见,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岁月,新四军站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战略高度,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当前,中国改革已进入攻
本期特别策划推出《革命强中强——新四军锻造治国治军人才历史回眸》一文,阐明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人才强国战略实乃民族复兴国之大计。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人才建设。1949年12月6日,新中国成立不久便成立了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同年12月18日,周恩来通过广播电台,代表党和政府诚邀海外留学生及学者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回忆历史,感慨良多。 强国有我,跟党为先。曾记否,钱学森、朱光亚
能征善战、文武兼备的新四军,不仅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功勋,也培养铸就了一大批治国治军人才,为人民共和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新四军走出来的栋梁之材灿若繁星,他们有刘少奇、李先念、陈毅、张云逸、邓子恢、粟裕、谭震林、黄克诚、方毅、张爱萍、吴学谦、邹家华、韦国清、叶飞、张鼎丞、陈丕显、彭冲、陈慕华、洪学智等党和国家及军队的优秀领导人,也有薛暮桥、孙冶方、范长江、李一氓
编者按蒋明华,是江苏省南通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向本刊推荐的封面人物。他有两段比较漫长的人生经历:装甲兵部队军旅生涯27年,在地方行政任职和社团组织工作29年。半个多世纪里,他无论在什么岗位,宗旨始终如一,就是为人民服务。为此,蒋明华以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牢记初心,真情为民。他从江苏如皋走出去,又回到如皋来,他说,故乡是老区。 0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参军报国,是青年人理想志向之一,蒋明华也
“当前,正值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即将迎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并发表重要讲话1周年的重要时刻,我们战友相聚,座谈讨论,意义不同寻常。”9月18日上午,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会长于中海将军一席话让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师生感动不已。 这天上午,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生、系副主任陈海懿率历史学院在读博士生一行来到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双方就建立战略合
想感受一座山的峻峭,你必须要有征服它的勇气;想探究一条河的秘密,你必须要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仲夏时节,蛙鸣如鼓,花红柳绿,蜂飞蝶舞。我驱车来到安徽合肥巢湖市银屏镇。巢湖,曾称南巢、居巢湖,俗称焦湖。巢湖南可截天堑长江,北控“淮右襟喉”合肥,左与大别山形成掎角之势,右威胁古都南京。巢湖军事地位历来为“天下有事是必争之地”。曾有军事专家认为,北方军队南下由江淮之间渡江有两个要道,一个是江苏浦口,另一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Agnes Smed‐ley,1892—1950),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1928年底,她以德国《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曾协助宋庆龄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为外国报刊撰写关于中国革命的报道。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她以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身份,随八路军、新四军转战华中和华东,写过许多著名的战地通讯,报道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后来
皮定均,原福州军区司令员。他在新四军所带的部队被称为“皮旅”,以作风严谨、善于打仗而闻名全军,深受毛泽东主席的喜爱。皮定均有3个称呼:“皮猴子”“皮老虎”“皮驴子”,人称“三皮将军”。有叫错的名字,没有起错的外号,皮定均的每个称呼都对应着他身上一部分宝贵的特性。 “皮猴子”出马,大获全胜 1914年,皮定均出生在安徽金寨一户贫苦人家。年纪轻轻的他磨练出了一副机智灵活又果敢坚毅的
1942年,为打通新四军驻汉口物资供应通道,新四军五师师长李先念决定开辟天潜沔水上运输线。 湖北潜江如一条扁担挑南北(南沔阳北天门)。潜江泽口码头是兵家必争的战略隘口,地位极其重要。那时,泽口码头被日伪控制,要想从这里转运新四军采购的物资就必须建立地下交通站。五师二团接受了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贺水生再次回到他曾经战斗过的熟悉的泽口码头,当起了粮行掌柜。不久,他就与丁家埠刘掌
嘹亮的军歌,不仅凝聚着军魂与军威,也总会让人回想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1939年,由陈毅等集体作词、何士德作曲的《新四军军歌》,成了一首伴随着新四军征战沙场、传遍大江南北的经典歌曲。这首雄壮的军歌,既道出了新四军名称的由来,也展示了新四军的战斗历程、伟大创举和卓越贡献。历经85个春秋,《新四军军歌》依然传递着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力量,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军人顽强拼搏、砥砺奋进。 以
2017年,当北京西山枫叶红遍的时候,在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红色文物保护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等4家单位联合主办的“永恒的丰碑——2017北京·红色文物保护公益宣传活动”中,安徽省无为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负责人左华获得了全国十大“红色文物保护感动人物”称号。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个称号得之不易,可说是每件文物都浸透他的汗水和辛劳。 2013年前后,坐落在无
2007年7月29日,在新四军成立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央电视台《流金岁月》栏目将《东进序曲》摄制组健在的主创人员、原著作者的亲属、参加过郭村保卫战的新四军老英雄及热爱新四军、热爱老电影的热心观众和青年学生会聚一堂,共忆经典,重温大片。我也荣幸地应邀,以一个热爱新四军、热爱老电影的热心观众的身份参加了聚会。 会场设在《流金岁月》节目的录制现场,灯光明亮,观众满座,舞台左边天蓝色
“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这首儿时边跳皮筋边唱的童谣,曾经传遍大江南北,是许多70后、80后小伙伴的美好回忆。这首童谣看似没啥内涵,唱的却是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背后的艰辛故事。 1955年我国决定开始建立和发展原子能事业,经过漫长的选址勘察,最终将核试验基地选定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荒漠。这里几乎寸草不生,却生长着一种名叫“马兰”的花,美丽且生命力顽强,
1945年10月,国民党一面假惺惺要与我们举行和平谈判,一面调兵遣将,准备大肆进攻我们解放区。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党中央对我新四军进行了改编调整,四师十一旅、十二旅和骑兵团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张震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饶子健任副司令员,姚运良任参谋长,所属的三十一团改为七十三团,三十三团改为七十五团,刚起义过来的十八师的两个团,分别改为七十七团和骑兵团。我仍在七十三团任副团长。 194
先有沪剧《芦荡火种》,后有京剧《沙家浜》,两部戏不仅唱红了新四军36位伤病员的一段抗战传奇,也让与敌伪顽斗智斗勇保护新四军的阿庆嫂成为几代人的红色记忆。 江苏省常熟市新四军研究会秘书长金耀良的外婆是阿庆嫂的原型之一,这些年来,外孙为延续外婆的红色梦想含辛茹苦,让人很是敬佩。后来因为工作关系,与耀良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前段时间与耀良在会场并肩而坐,我问:“你外婆为什么能走红大江南北?”他答:“不仅
编者按江苏镇江新区是革命老区,更是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地区,承载着太多的历史烟雨,古风雅韵。 万国宝原是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姚桥镇的文化站长兼管文保,今年70多岁了。有人调侃,万国宝这名字起得有点大,世界万国之宝,找不到这样的人,即使有,不是圣人就是神仙。因其能说会写,诗歌、小说、散文、小品都能来两下子,他在报刊上发了不少文章,说他是“镇宝”倒还适中。还有人说:“你们不知道呢,万国宝当文化站长不仅
江苏镇江新区儒里村,是南宋大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后裔在江苏最大的聚居地之一。村里现住朱姓居民4400多人。近200年里,从这里迁往大江南北及海外的朱氏子孙不下千余人。 儒里村有千年古街,当年的繁荣名震方圆百里,通街都是“脱板门”的商铺,招牌、布幌沿街悬挂。而今,仍有保存相对完好的朱氏宗祠。 朱氏宗祠始建于元末明初,原为三开间两进双包厢四合院。清康熙年间,朱氏后人扩建,占地140
华山村有棵古银杏树,传说是道人张天师所植,树高38.8米,直径1.94米。古银杏旁边有座张王庙,据《镇江市果树志》记载,树庙同年。张王庙是南朝梁时所建,可想而知,这棵银杏的年龄,已有1500多年。 华山村“银杏王”之所以活了千余年,是当地村民代代守望和努力维护的结果。据居民冷百生回忆,抗战时期,他爷爷冷增昌是华山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他的爸爸、革命烈士冷成林当时也是地下党,曾担任过华成乡副乡长、农会
抗日战争期间,江苏镇江的华山村属山北县。当年,陈毅来华山村一带视察抗战工作,听了冷增昌的事迹介绍后,当即召见了冷增昌,他握着冷增昌的手说:“你是我们苏南抗日根据地的优秀地下党员,人民感谢你。”说完,他吩咐手下人取来8块银元,递到冷增昌的手中:“你的突出贡献不是8块银元的价值。但这是组织上的一点心意,请收下。” 冷增昌接过8块银元,激动不已,手在微微地颤动。他心里想,为了赶走罪恶的日本侵略者,多少
1 1943年1月,新四军军部进驻黄花塘不久,新四军卫生部部长沈其震调到延安任中央军委卫生部第一副部长。随即崔义田被任命为新四军卫生部部长,宫乃泉、戴济民任副部长。崔义田与宫乃泉是同学,宫乃泉在二师卫生部一时还没将工作交接好,但为了让宫乃泉到职后方便工作,崔义田提前将自己住的房子腾出来,打扫粉刷干净,留给宫乃泉住,自己则借住到一处较小的民房里,这让宫乃泉深为感动。 为了进一步
右边这张珍贵的照片是1952年菡子在上甘岭前线高射机枪阵地参加战斗时拍摄的,那年她31岁。从照片上看,我军的这挺高射机枪,是苏联产的地对空双重超级杀手12.7毫米高射机枪。这款高射机枪在我军中服役了整整40年,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战争。有意思的是,这款高射机枪不仅仅用于防空,更具有强悍的平射能力。它阴差阳错地成为步兵手中最强悍的压制性机枪。 菡子是江苏省溧阳市茶亭汕头村人,生于1921年3月
季敦友,去世前是栟茶中学的门卫,熟悉他的人知道,他原是新四军的一位排级干部。 1928年10月,季敦友出生于苏中如东苴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0岁丧父,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以行船为生。他曾参加儿童团,1946年7月参加新四军。1947年春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济南战役后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在涟水保卫战中,季敦友所在的连队担任正面防御,埋伏在最前面的防风长堤上。敌机狂轰滥炸,整个涟水城被
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日劲旅。为保持军队的纯洁性、革命性,使全军尽快适应政治、经济等环境的转变,赢得战斗的胜利和群众的认可,新四军全面加强纪律建设,以铁的纪律锻造铁的人民军队。 加强思想教育,严明铁的政治纪律 新四军中来自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员因艰苦的游击环境,长期未能接受系统而又严格的政治教育;而大批新入伍的农民和知识青年也需要完成从老百姓到革命军人的转变。为加强对新四军干部战士的思
□叶挺生平事迹新展在其家乡对外展出 (翟卞)今年是新四军军长叶挺诞辰128周年。9月10日上午,重新打造的叶挺生平事迹展揭幕仪式,在叶挺家乡、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举行。叶挺在抗日战争中出任新四军军长,后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威逼利诱,写下著名的《囚歌》明志。抗战胜利后,他获救出狱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这次新展的叶挺生平事迹,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为主题,包括9个部分25个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