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山东省辖内农村商业银行的微观视角,从普惠金融广度、深度和普惠性三个层面,选取农村商业银行16个经营指标,运用熵权法编制农村商业银行特色的普惠金融支持指数,以2014—2022年山东省81个县(市、区)数据为样本,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普惠金融能否促进乡村振兴进行实证检验。主要得出如下结论:一是与传统金融相比,普惠金融更能显著促进县域乡村振兴;二是普惠金融通过产业带动效应和减贫增
摘 要:社会信用作为制度环境的核心构成,对企业的变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推动的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水平。作用路径及经济后果检验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通过决策优化效应和资源虹吸效应两条路径作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并最终
摘 要:国际油价波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但对亚太和中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还有待拓展。鉴于冲击类型不同,本文将日度频率的油价波动分解为供给冲击、需求冲击和风险冲击,并基于基准回归模型与动态GARCH-Copula-CoVaR模型考察三类冲击对亚太和中国股市的影响与风险溢出。回归结果表明,需求冲击和风险冲击引起的油价上涨能显著提高两地区股市的平均收益,而供给冲击对此几乎无影响。从
摘 要:随着“双碳”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推进,ESG投资关注度持续提升。但由于不同评级机构的ESG评级标准各异,同一家公司存在明显的ESG评级分歧现象,极大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过程。文章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ESG评级分歧对公司股票收益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显著降低了公司股票收益,经过一系列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调节效应检验表明,实
摘 要: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并建成开放型经济格局。本文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显著提高企业实体投资率,其中的重要作用机制是融资约束缓解、金融化投资绝对收益水平下降、实体投资绝对风险水平下降。此外,本文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后企业金融化投资规模和投资倾向的变化,并对比了企业采取不同投资决策的财务业绩表现。本文在微观企业层面证明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
摘 要:近年来,以客户权益保护为目标的金融机构适当性义务开始强调其民事救济功能,最高人民法院对此提供了一系列宝贵的审判指导意见,但仍有三方面难题亟待进一步探究。一是在处理适当匹配与告知说明的关系问题上,宜以分别审视二者为主,寻求更为妥善的救济方式。二是在主体概念的边界范围问题上,不应局限于金融消费者的外在形象,而应依法综合判断。三是在民事责任路径的抉择问题上,一般侵权所提供的救济较为恰当。面对
摘 要:企业数据因自身的公共物品属性无法发挥客体界定担保权利私域的参照物作用,而企业数据利益具有财产性与价值性的内容,并能够依托其利益的形态与现行法律框架下的担保客体形态相容纳。区别于单一的赋权或行为控制,将企业数据纳入尚未上升为权利的法益体系并对企业数据利益适用担保法的积极规制,能对担保利益予以更加积极灵活的保护。理论上,企业数据利益因具有特定性与独立性且能够变价转让而具有担保客体适格性。在
摘 要: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拓宽产业融资渠道,为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关键引擎。选取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为样本,深度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激发农村创业活跃度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两条传导途径间接
摘 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耕地保护既需要耕地制度本身的改革创新,也离不开国家财政金融系统的支持。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形成了与耕地产权和保护制度持续创新相配合的比较有效的耕地保护财政金融融合支持体系。借鉴其经验,我国需在深化耕地产权和保护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构建相互协调、共同发力的财政金融融合支持耕地保护新格局,加快发展多层次专业化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在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基金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工具,需要调整投资方向和策略,以满足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一方面,需更加关注创新、绿色、低碳、高质量的产业领域,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在此过程中,产业基金应积极支持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等领域发展,为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还需关注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以及产业环境的演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