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中国传统易文化中,以整体论世界观为基础,万事万物的生发变化遵循“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共通模式。据此,文章将两仪、四象、八卦等抽象概念在人类会计实践中具体赋值,依据易文化的推演法则构建人类会计发展进化模式,以期发现隐匿在纷繁复杂会计表象背后的会计发展脉络和运行模式,为会计发展提供具有“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理论视角。研究表明,人类会计实践遵循太阴—少阳
【摘 要】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产业链治理成为破解系统性减碳难题的关键路径。文章立足产业链治理视角,构建涵盖理论体系、动力机制、绩效评价及保障政策的系统性研究框架,旨在揭示“双碳”目标实现的协同机理与行动逻辑。首先,提出产业链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框架,以责任共担与利益共享为核心,整合战略、流程与能力三维度,阐明产业链共生系统中质量、效率与动力变革的低碳价值生成机制。其次,解析政策协同、价值协同
【摘 要】 文章聚焦数据富集型行业的能源企业,如何借助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生产工具——数据资产,实现能源企业绿色创新。选取2013—2022年A股能源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数据资产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资产能够显著提高能源企业绿色创新水平;高管信息技术背景与绿色环保背景对数据资产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基于企业产权性质、所属能源性质以及划分区域性质的异质性结果,发现东部
【摘 要】 文章基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现象,以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创新力量为切入点,深入探析其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阐明新质生产力如何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研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模型,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新质生产力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显著影响,揭示了新质生产力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等路径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及绿色金融水平的调节作用。结论表明,新质生产力能直
【摘 要】 随着国家对医疗行业监管的不断加强以及医院自身发展战略的调整,公立医院面临股权转让的问题。目前关于公立医院股权转让的政策文件多,转让程序复杂且存在较大风险。文章以样本医院转让其所持有的广东一家营利性医疗机构25%的股权为例,详细梳理了公立医院股权转让过程中涉及的政策和流程,分析并探讨了股权转让过程中申请内容不全、股权瑕疵、侵犯优先购买权、信息披露不实、竞价规则歧义等风险点,提出了公立医院
【摘 要】 为了调查公立医院业财融合实施现状,为公立医院深化业财融合提供实证参考,文章对广西、山西等地206名来自公立医院领导层、职能部门及临床科室的人员展开调查。结果显示,80.10%的医院已开展业财融合,但各级医院进展存在显著差异。医疗信息系统使用率达80.58%,而集成数据平台(24.27%)与决策支持系统(22.82%)应用不足,系统互联互通性有待提升。目前,业财融合进程中主要面临跨部门协
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及全国卫生健康财务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提升医疗机构经济管理水平,助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4月19日,由《会计之友》杂志社主办,山西省审计学会、上海复翼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喀斯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北京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北京中天恒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支持的“2025龙城医院财务审计研讨会”在太原隆重举行。国家卫健委财务司原一级巡视员、中
【摘 要】 文章基于既有理论成果,突破管理阶段与范畴的边界限制,系统探究了成本企划开发阶段质量成本管理与成本企划的交互效应及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影响机制,有效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理论空白。在制造企业运营实践中,产品质量水平与成本控制能力是构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维度。因此,如何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即成本企划开发阶段)实现质量与成本的战略协同,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命题。研究表明,质量成本管理与成本
【摘 要】 标准验证是标准制(修)订和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标准科学合理、适用先进,提升标准质量和实施效果的重要技术手段。文章从项目支出预算定额标准验证的内涵入手,探讨了项目支出预算定额标准验证的内涵与必要性、主要内容和方法,以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运行费为例,将作业成本法的理念应用于定额标准验证工作,在分析定额标准验证的目的、范围、依据和原则的基础上,基于作业成本法原理,根据“职能—业务—作业—
【摘 要】 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背景下,科技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对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创新效能具有关键作用。文章基于国家科技管理新要求,揭示当前管理存在支出效率缺失、第三方评价缺位和信息披露不足等问题,并以山西“晋创谷”为例,创新性提出引入DEA模型量化科技支出效率、构建第三方评价机构动态管理库以及建立基于AHP中介效应的信息披露模型等策略。研究表明,通过专项资金撬动产业升级、“揭榜挂帅”权责重构及绩效-
【摘 要】 供应商和客户是企业供应链中的关键参与者,探讨供应链关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作用是我国推行“双碳”经济的微观基础。文章基于2012—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正反两方面探讨供应链集中度对企业ESG“漂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供应链集中度在环境效应方面的“挤压效应”仍大于其“协同效应”,即供应链集中度会助推企业ESG“漂绿”行为的发生。机制分析表明:供应链集中度上升会通过
【摘 要】 企业数字化转型已从内部业务、组织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拓展为供应链上下游生产要素、组织关系等数字化协同。针对现有研究多聚焦单企业风险、忽视网络化溢出机制的理论缺口,文章基于供应链溢出理论,构建“数字化转型-溢出效应-风险传导”理论框架,以2010—2023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动态面板GMM模型控制内生性,综合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法,揭示数字化转型
【摘 要】 2024年公司法修订版开启了企业财务的新篇章,以法律形式明确企业可以使用注册资本和资本公积弥补亏损,这是企业在弥补亏损方式上的一个新突破。文章分析了注册资本和资本公积弥补亏损的法律依据与实践,梳理了从1994年第一部公司法到2024年新修订公司法的立法演变,揭示了目前资本公积弥补亏损规定中缺乏债权人保护条款可能导致削弱企业偿债能力的后果,进而影响到企业债权人利益的问题。研究建议为资本公
【摘 要】 我国企业主动修复并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情形比较少,这是否合理?以2013—2023年A股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企业高质量发展视角,通过与被动修复内部控制缺陷情形进行比较,研究主动修复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内外部治理环境的保障作用。结果表明:相对于被动修复,主动修复并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有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且股权制衡度和审计师声誉越高,上述关系越明显。进
【摘 要】 以沪深A股上市实体企业2007—2023年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商业信用和银行借款双重视角实证测度异质性债务融资对企业金融化行为的治理效果。研究结果证实,相较于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对企业金融化存在显著治理作用。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主业替代和代理成本是商业信用和银行借款对金融化产生差异化影响的重要作用渠道,且银行借款还能够通过强化逐利动机加剧企业金融化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规模越大
【摘 要】 文章基于2011—2023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了耐心资本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心资本对企业提升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从机制角度来看,耐心资本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增强创新能力以及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来提升企业的新质生产力。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耐心资本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正面效应在规模大、市场势力弱且市场化程度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因此
【摘 要】 融资担保是解决小微企业、“三农”融资的政策性工具,平衡其准公共属性与市场化运营至关重要。文章以HN省某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例,运用本量利分析模型,研究降费扩量、政策补助、风险分担等因素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提出了政策支持、风险共担、数字化转型等优化路径。研究发现,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在履行政策性使命的同时,应健全、完善资本金补充机制及政府补助政策,构建“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利用信息化、数字
【摘 要】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质生产力作为支撑。《“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强调,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文章首先从新质生产力与审计关系的视角,分别从新质生产力促进审计技术升级与创新、新质生产力促进审计流程优化与自动化、新质生产力促进审计质量与效率提升三个方面陈述了新质生产力对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深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对审计技术创
【摘 要】 数据资产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战略资源。对各领域数据资产实施审计,是助力数字经济安全稳定向好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迭代升级的应有之举。文章基于数据资产特点,运用经典审计理论,深入诠释数据资产审计内涵,深刻剖析数据资产审计风险,立足审计主体视角提出应对策略。审计主体需通过提升自身专业胜任能力、推广研究型审计思维方法、运用数字化审计组织方式、制定数据资产审计准则和搭建数据资产审计平台等方式
【摘 要】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驱动下,企业智能财务系统的构建和应用方兴未艾。文章系统分析全面推进财务智能化转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分析高校和企业在智能财务系统构建和应用实施阶段存在的差异和面临的挑战,提出采取分层推进策略、顶层设计和动态治理、产教融合和能力重塑、治理框架和技术防护、敏捷迭代和生态协同等解决方案,并针对企业和高校面临的挑战分别提出应对策略,从而系统性破解智能财务转型中的结构性矛盾,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