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档案馆(省方志办)馆长(主任)一行到清河县调研指导三轮地方志书编修工作 3月6日,河北省档案馆(省方志办)馆长(主任)一行到清河县调研指导第三轮地方志书编修工作并组织座谈。邢台市档案馆(市方志办)二级调研员、清河县县长出席座谈会,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翰占稳主持会议,县方志办全体人员参加座谈会。 会上,闫恒卓代表县委县政府介绍了清河县第三轮志书编修工作的总体情况。县方志办就具体工作开展
编者按:当抗战胜利迎来第八十个年头,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再次在神州大地回响,这场全民族用血肉筑就的伟大胜利,不仅粉碎了侵略者亡我中华的野心,更淬炼出气壮山河的抗战精神,成为融入民族血脉的精神密码。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本刊特辟“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栏,通过档案史料,回顾中华民族那段经受战火洗礼、从衰败走
“支前”,是在人民革命战争中,人民群众和地方政府以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前线的一切活动。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政权稳固,“支前”工作扎实有效,至今仍有许多革命文献和史料留存。这些文献史料生动地记录和见证了人民群众“支前”的伟大壮举,再现了当年边区人民“支前”的鲜活情形。 笔者收藏的这些仅有巴掌大小、一昨长短的文献史料,产生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它们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以担架运输为内容的
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有这样一位老人,手中的笔伴其一生,书写了一套跨越六十四载的非正式“村史志”。 从1956年2月3日起,青龙满族自治县(原青龙县,以下简称青龙县)草碾乡新立村村民滕芝(当时为草碾高级社第5队),就在务农之余开始记日记,整整写了64年23000余天,其间从未间断。一位平凡的农村共产党员,64年如一日,坚持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写下了65本(其中2017年分为上、下两本)100多万
编者按:为全景展示我省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图景,让更多人了解河北省传统村落的历史和现状,河北省档案馆(省方志办)与河北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带着方志寻古村》系列微视频,以馆藏档案、方志为线索,在全省270多家古村古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古村古镇,深挖传统村落蕴含的农耕文化、商业文明和淳朴民风等历史文化资源,促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文化发展优势,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
编者按:清明,是一年中兼具自然与人文双重意义的特殊节气。值此时节,让我们怀着崇敬与肃穆之情,缅怀那些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他们用生命捍卫的和平与安宁,是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坚实基础;他们所追求的理想和信念,指引着我们在新的征程上汲取奋进的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红色家书,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通过认真研读革命先烈袁国平的家书,我们能够深切
在兴庆校区的静谧一角,一座古朴而庄重的建筑巍然屹立,字体隽秀的“档案馆”赫然悦目。在这片宁静的空间里,泛黄的纸、风干的墨,丰富的照片、多样的实物,如同历史的碎片,拼接出交大漫长而辉煌的历史画卷,记载着交大人的奋斗与拼搏、智慧与勇气。 2024年2月,陕西省档案局举办“用劳模精神激励新时代实践伟力”征文活动,基于写作的需要笔者在档案管理系统敲击下“劳模”字样,在涌现出来的诸多信息中,“郑南宁劳模”
2024年7月25日,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河北省档案条例》修订并予以公布,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力度大,调整新增内容多,影响力强,意义深远。 一、名称修改 《河北省档案条例》修订最鲜明的一个特点是名称的修改,这是出于对档案与档案工作的内涵与外延的范围不同而做出的决定。档案是一项关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事业,既涉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
2025年1月24日,国家档案局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试点工作档案管理办法》),该办法为延包试点地区提供了操作指引,为维护农民权益、护航乡村振兴奠定了制度基础。土地承包关系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档案管理工作则是保障政策连续性、维护农民权益的关键支撑。为深入贯彻落实《试点工作档案管理办法》,需从政治站位、制度建设、技术创新等多维
当今时代,人工智能作为炙手可热的前沿技术,其演进轨迹与档案管理领域“收、管、存、用”的核心业务形成了复杂的互动关系。本文根据近25年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节点,结合档案收集、整理、著录、检索利用的实际需求,通过回顾和展望相结合的形式,系统梳理人工智能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的发展脉络,为档案事业的优化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第一阶段:初步应用与基础技术的发展(2000-2010年) 千禧年以来,计算机技
深入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加快档案资源数字转型,建立以档案数字资源为主导的档案资源体系,是“十四五”期间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于全国县级以上综合档案馆来说,大力推进增量档案的电子化,继续做好存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最终实现“应数字化档案数字化率达到80% ”的目标,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非常艰巨的一项工作。因此,从微观的角度深度解析纸质档案的数字化,不仅对于掌握档案信息化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档
在高等教育持续深化改革与“双一流”建设稳步前行的双重驱动下,高校档案工作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作为高校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与知识沉淀,档案不仅承载着学校的历史记忆,更蕴含着巨大的潜在价值,档案资源的价值实现路径已从“实体保管”的基本范畴向“知识赋能”的意义范畴转化。然而,当前我国高校传统档案工作仍侧重于档案的保存与管理,强调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编研理念深陷于旧有模式,忽视了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迈人数智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档案作为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其文化服务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为档案工作的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推进则进一步为档案文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创新档案文化服务,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档案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数智时代档案文化服务建设的内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发展,日益融入社会发展各领域,各行各业竞相制定数字发展战略,出台相关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档案是数字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记录,数字技
国家综合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机构,是特定区域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科技等方面活动的历史记录库、信息资源库。然而受行政区划的影响,即使是同级或者上下级的综合档案馆之间,其档案资源也长期处于相对封闭和孤立的状态。国家重大战略和规划,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往往在地域上跨多个省区市。档案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面临馆际孤立与国家重大战略的跨区域特点的矛盾。如何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集中殉难地,也是雨花英烈红色档案保存、利用、展示的重要场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雨花英烈革命文物和红色档案,有文物馆藏5381件(套),基本展陈以“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生平事迹
干部人事档案是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在党的组织建设、干部人事管理、人才服务等工作中形成的,反映干部个人政治品质、道德品行、学习工作经历、专业素养、工作作风,以及家庭状况、社会关系等情况的真实记录材料,是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干部和评鉴人才的重要基础,是维护干部人才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属于党和国家所有。在数字中国建设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数字
作为记录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珍贵载体,红色档案涵盖革命文献、烈土手稿、历史影像等资源,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对红色档案资源进行挖掘、保护、开发、利用、宣传,不仅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还可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红色档案资源的时代价值
档案管理在残疾儿童康复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可以确保每个儿童的个性化康复方案得以顺利实施外,还有利于机构内外的沟通协作,为残疾儿童康复治疗提供全面支持。 一、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残疾儿童档案管理意识 目前,残疾儿童档案管理仍存在意识薄弱、归档不及时、档案资料缺失等问题,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相关主体提高对残疾儿童档案管理的重视。一方面,针对残疾儿童家庭,通过开展家长培训、交流研讨等多
岁月悠悠静无声,档案片片踏纸痕。中华上下五千年,朝代兴衰、政权交替、制度变迁,均因档案鲜活与真实的记载而流传后世。档案宛如历史长河中奔腾的浪花、宛若人类文明传承中飘逸的纽带,为我们还原着历史轨迹、传承着中华文明,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一代又一代兰台人因与档案的相逢,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着绚烂的兰台人生。我的兰台故事,平淡而不平凡,它好似一颗星星,与无数的兰台故事一起,嵌人这片由档案工作汇成的浩瀚星空,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