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教育信息化的有序推进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数字化教育政策持续推进、数字化教育设施日趋完善、数字化教育资源日益丰富、数字化教育理论日臻成熟、数字化教学能力稳步提升。与此同时,中国的教育数字化仍然面临着许多实然困境,如重政策引领、轻实践探索的问题依然严峻;追求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目标任重道远;规模化教育和个性
摘 要:数智时代的人机对话使人类对于实现对话式学习这一愿景满怀期待,而AIGC则为苏格拉底式对话这一古老的教育梦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可能性。本研究追溯了千年前苏格拉底对话的教育智慧及对话进程,提出了AIGC使能的苏格拉底对话新形态——“数智苏格拉底”(I-Socratic),形成了数智苏格拉底式对话中促进学习者主体性塑造的“3S3L”提示语策略,揭示了数智苏格拉底式对话的三种样式:与作为引
瑞尔·米勒(Miller, R.)是一位享誉国际的当代未来学家,现为法国巴黎高科路桥学校商学院研究员,曾于2015年至2022年间任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未来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是国际未来素养和未来教育研究的领军人物。他长期致力于未来素养与未来学研究,
摘 要:未来素养是最近十多年里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牵头推动而日益被国际社会广泛熟知的一个概念,代表着一种未来研究新范式的产生。从背景上看,未来素养的产生是基于学者们对未来社会转型性质的判断、传统预测型范式在当代受到质疑,以及以米勒为代表的一批
摘 要:面向明日世界的“未来素养”在实践中被狭隘地等同于“为未来做准备的素养”。这种理解背后隐含的是一种社会功能主义的方法论误区。社会本位论的沿袭、工具理性的僭越与人类对于确定性的寻求,共同建构了社会功能主义在教育变革历程中的演进逻辑。超越社会功能主义需要方法论的重构:未来素养不是将人视作治理性话语下的某种“资本”,而是以人为伦理性主体;不是实现单一的未来理想,而是走向“复数乌托邦”;不是一劳
摘 要:教育是需要同时兼顾文明传统、社会现实及未来发展的关键事业。其中,“未来”议题尤其是当前全球教育领域普遍关切、亟待推进的核心课题,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倡行的“未来素养”理论架构和实践经验,为阐明该议题指明路向、贡献方案。未来素养内涵丰富,
摘 要:未来素养实验室是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设计开发,旨在提升未来素养的一种实践模式。经过十余年的实践,该实验室已推广至全球44个国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方法论和富有成效的实践原则。本研究围绕未来素养何以可学、未来素养实验室创生着怎样的新型学习方
摘 要:未来素养对中小学教师至关重要,影响着他们的未来观、学习观和教育观。本研究针对上海和成都两地案例校中小学教师开展了以“重构2050年的未来学习”为主题的未来素养实验室活动,并基于活动数据进行了质性研究。研究发现:两地案例校中小学教师当前持积极但无力改变的未来观,其未来学习观深受政策话语、专业术语、影视媒体和日常经验的影响,这说明中小学教师缺乏一定的自主思考与判断意识;令人惊喜的是,随着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