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数字化是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内容,国际组织在推动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发挥关键角色,引领、规范、指导着数字技术赋能教育的合法路径。然而,由于其发展背景、历史使命、理念愿景各有所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欧洲联盟这四个不同国际组织在全球教育技术治理议题上虽展现出一定的全球共识,却也呈现出相互之间的权力博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全球福祉与战略利益的话语体系博弈
摘 要: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对虚拟和现实连接的需求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极点。这种连接的需求促使人类与机器充分融合,进而出现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融通的新型主体——“超级个体”(Mega-Individuals)。“超级个体”的诞生使得一种新型学习形态——融通学习(Consilience Learning)成为可能。融通学习是指在富技术环境支持下,融合了生物属性和技术属性的“超级个体”在线上与线下打通
摘 要:生态文明教育是渗入所有知识领域和所有教育过程的新型教育形态,对助力经济低碳循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而且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需要。然而,我国生态文明教育面临理论供给不足、实践形态单一和治理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困境与诸多挑战。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全面建设美丽中国、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教育应深入贯彻落
摘 要:互联网时代,伴随着知识的生产主体、生产方式以及传播流程的改变,知识的演化机理和演化特征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对于此类知识演化规律认识的不足制约了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深化。从遗传变异的生物进化理论视角出发,可构建遗传变异视角下的网络化知识演化动力模型,进而依托互联网社区型课程cMOOC的数据,探索互联网中知识演化的特征。网络化知识演化动力模型是描述知识演化过程、阐释知识演化内在作用机理的理论
摘 要:信息科技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国际竞争的战略支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快速革新推动社会经济数字化转型,赋予学校信息科技教育新任务。为应对社会发展与学生成长需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社会发展趋势,面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信息科技课程需要聚焦学科关键技能,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实现
摘 要:作为数字原住民,高度参与在线学习成为“Z世代”的显著特征。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多分类有序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家庭背景的“Z世代”存在互联网使用鸿沟;同时,互联网使用对学业表现的影响因学段、先前成绩排名不同而有差异。具体而言,互联网使用具有阶层与成绩异质性,即家庭背景越好,成绩排名更优者,越倾向于使用互联网学习;互联网学习有效促进大学学业表现,而对
摘 要:教师教育一体化是教师终身教育的应然状态,但当前却存在理论体系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课程建构未完成、师资力量未足配、评价效能被忽视等问题。微认证作为蕴含终身教育理念的新兴能力认证方式,在价值逻辑上具有与时代教育理念相契合的优势,在目标逻辑上指向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终身评价体系,在实践逻辑上基于数字评价的创新推动教师教育一体化。微认证赋能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实践框架由微认证评价数据源层、微认证服务
摘 要:数字技术是推动技能劳动者构建美好生活的核心驱动力,但对数字技术的无节制滥用,极易逾越传统人与技术稳定的关系界限,使技能劳动者深陷被数字技术反向驯化的困境。基于鲍尔格曼的技术哲学观,数字技术在对技能劳动者的工作世界、生活世界以及精神世界赋能改造的同时,也将导致“人—技术”关系的失衡,呈现去技能化、交往异化、泛娱乐化的焦点异化样态,陷入“内卷化”的工作世界、“殖民化”的生活世界以及“贫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