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研究,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从“一块整钢”“科学体系”“理论结晶”的思想定位来看,这一思想体现着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的本质规定性。立足党的二十大对这一思想的新定位新诠释新升华,从“一块整钢”完整把握思想内容、思想特质、思想哲学的整体性,从“科学体系”全面把握逻辑展开、要素组合、层次结构的系统性,从“理论结晶”深刻把握原创性
摘要: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制度建设经历了萌芽尝试—快速发展、问题凸显、制度跟进—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三个重要阶段;通过顶层设计推进“综合法+基本法+配套法”法律体系完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法规政策标准精准化体系化,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框架。面对国外农业跨国公司全产业链竞争优势与国内绿色转型难题,借鉴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及土地改良经验,健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增强强制性和约
摘要:根据文意可以将清华简《畏天用身》分为七个章节。此文认为既要重视天(人力之外不可控制的因素),也要重视人自身的意志和能力。虽然是天人二分的思路,但较之天,作者更强调人,强调“心”的能动性、“作”的必要性、“知”的有效性、“法”的重要性。此文希望有为的统治者能够圆方并行、动静相养,具备最大的冷静、顽强以及最高的智慧,不达目标不罢休。为此,统治者需要提升自身的修养,坚持不懈地努力,秉持坚定的信念
摘要:清华简《畏天用身》是一篇新见战国佚籍,具有重要的思想史价值。该文主张天人相因的天人观,强调天与人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凭依,不可偏废。具体到人的因素,该文主张注重事在人为的实践观,认为“用身”是“作”的途径、“图”是成事的关键、“作”是“知”的基础。至于如何“作”,作者认为需要勉力、谨慎、有“恒”、有“法”,并强调“知其不可而不为”。该文的思想与《恒先》《心是谓中》等战国竹书有较密切的关联。
摘要:清华简《五纪》简19—21描述了后帝“建神正向”的过程,以此段为根据可绘制出十八大神的位置图。后帝是创制而非创世,其“建神正向”是在一定基础上完成的(如天圆地方的空间框架等)。后帝实际建神的对象是四冘、四柱、四唯十二神,此十二神分别位于与其名称相配的十二个方位。此过程反映了后帝“惟王建国”,试图“辨方正位”“敬授民时”等目的。除了神祇的排位,德目也是此章不可忽视的部分,众德目的选择和排序是作
摘要:清华简《畏天用身》围绕天人关系,在倡言天人相分观念的同时,又兼备天人相合的文化传统,揭示了战国天人相合观念所呈现的新面向。《畏天用身》所见天人相分观念并不否认天对人的限定作用,而是通过抬升人的主体性地位强调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基于此,《畏天用身》天人相合观念主要体现在人与命运天、人与自然天的关系。但战国天人相合观念并不局限于此,还体现在人与主宰天、道德天的关系等层面。诸子根据其思想学说需要,
摘要:AIGC带来了算法传播的交互转型,内容生成逐渐依赖人工智能程序。相比于传统媒介时代的传播生态,AIGC呈现出从人人交互到人机交互的变化,带来了内容生成与内容获取的自动化、模型化。传统媒介时代记者基于新闻采写的亲身实践活动让位于“人类+AIGC”协同式内容生成,创作流程也从过去的直接创作转变为根据用户输入的提示词进行交互式创作。在形式上,AIGC展现出跨媒介形式进行内容创作的能力。算力的提升与
摘要:以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技术载体的财税公共法律服务,是数字时代优化政府决策过程、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的基本单元。但是,在ChatGPT参与财税公共法律服务的过程中,技术理性突破与财税信息人格利益保护、数据歧视偏见与公共法律服务正义维护、深度伪造失控与公共法律服务安全保障之间的张力愈发凸显,可能会导致ChatGPT在参与财税公共法律服务的过程中对公民信息隐私权、信息平等获取权以及信息信赖利益造成侵
* 摘要:刑事诉讼制度如何有效治理轻罪,是我国助推刑事司法现代化的重大改革议题。我国当前刑事诉讼制度推进轻罪治理,需要建立起以附条件不起诉为中心的轻罪预防性治理模式。附条件不起诉能够推动轻罪治理的预防性转向、提供轻罪治理的预防性激励,以及引导轻罪治理的预防性控制。作为轻罪预防性治理模式的中心,附条件不起诉应当遵循适用条件明确、项目设置突出矫治价值、监督考察程序健全的基本范式。随着实践与理论的推进
摘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全球各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评价标准和行动纲领。在时间进程过半的中期节点,评估显示当前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不甚理想。考虑到17项目标间相互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条件下难以同时同步推进各项目标。结合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提出的面向深度变革的切入点组织框架,首先梳理实现能源脱碳目标的动力机制。其次剖析实现能源深度脱碳面临的现实挑战,包括可再生能
摘要:儒家基于君子小人正反对立范式构建了君子人格学说,主要涵括君子人格的核心文化心理特质与涵育路径两个部分,核心文化心理特质是“体”,涵育路径是“用”。君子人格的核心文化心理特质可以从本源、内核、方略和超越四个维度进行凝练,君子人格的涵育围绕情感推扩、认知精进、意志砥砺、立身范导和处世追求五条路径展开。 关键词:君子人格;文化心理特质;道德人格;理想人格 中图分类号:B84-09 文献标志
摘要:对人类学研究来说,“田野”既是研究者获得信息的来源,更是研究者介入他者并生产知识的空间,具有重要的学科调查属性和实践意义。现场式的田野调查,对于研究对象所在社会的直接性观察和可靠性记录十分关键。在人类学中国研究学术史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研究从过去只能“远观”向能够亲临其境的“现场”转变的开始,田野的现场感无论在中国研究还是人类学田野作业上都具有历史和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田野;民族
摘要:基层治理现代化命题为创新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提供范式指引。通过提高基层场域的治理韧性,统合治理克服科层治理和条块分割的内在局限,从而增强基层治理体系的行动力。与协同治理、整体性治理相比,统合治理以“全过程统合”的逻辑积极回应基层社会既要和谐安定又要充满活力的行动目标。它突出和释放党建势能优势,注重向下负责和敏捷回应,强调属地管理和属性治理、为民服务和筑牢基础的互动,致力于探索基层善治和共同缔造
摘要: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景观建设因能在短期内形成可视的乡村面貌改造效果而受到地方政府的普遍重视,并获得财政资源的分配倾斜。但这部分财政资源若应用不当可能会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财政配置的公共性、民主性和科学性,且可能对乡村治理产生消极影响。一方面项目制作为一种国家治理体制很难确保每项财政资源都能充分反映农民需求;另一方面农民缺乏有效的渠道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即使有表达也难以进入财政资源的配置决策中。换言
摘要:在各种立法方式中,法典编纂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统领性,需要充分认识法典编纂的价值重塑、体系重整立法革新功能,在法典编纂启动之时进行合理的立法选择。综合法律命名的各种因素,法典名称更应注重其政治性、实质要素和文化要素,以“生态环境法典”命名是更优选择。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立法实际,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应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目标进行法律关系评估和价值体系重塑;以编订为主,优化提炼污染控制法律规范;以纂修
摘要:生态环境法典编纂需要我们将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立法目的和价值取向。总则编规则体系应当以现行环境资源保护和循环经济与能源单行法律中的共通性规则加以构建,分则各编则应当以污染控制、自然生态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为指向,分别构建朝向社会、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目标的行政规制、权利衡平和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调节等法律规范体系类型。鉴于共通性生态环境规则和分则各编行为模式规范均包含不同性质的法
摘要:国家环保权力具有秩序管理权和公共财产权两大来源和基础,是两类国家权力在环保领域具体行使的形式和集合。尽管都为国家动用公共资源、限制社会行为提供依据和规范,但两类权力在目标与条件、对象与范围、内容与手段、对法律规定的依赖程度、公众的身份与权益等方面存在重大差异,分别适用于不同领域和情形,衍生出不同的规则体系。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应对这两类权力采取“共同但有差别”的对待,既兼容并包,都纳入整合范围;
摘要:每一个文学流派都是在一定的文化传统中发展起来的。文化传统既有时间性,呈现出历史深度;也有空间性,表现出地域广度。桐城派从清代早期至清末民初历时之长,自成传统,但探测其历史深度与广度,则需要置于民族文化的大传统中。由此可以发现桐城派历史契会与时代适变的文学智慧与思想智慧,同时从文化哲学层面理解桐城派是如何在不同条件下被承认,如何在观念纷争中被接受的。天下学者多归向桐城派,并更嬗递引至两个世纪,
摘要:沈廷芳在桐城义法之外标举“真味”,以醇味、淡味、神味论诗文,深得王士禛神韵说之要,上承查慎行诗文之味、沈元沧探源《骚》《选》之风。《隐拙斋集》中诸作于古雅中见绮丽、清幽处寓峻洁、灵妙外含隽永,兼有清远风味。沈氏编定的古文选本《文章指南》中也透露出以诗为文之旨,突破了古文七忌,以绵邈之致用意造奇,力求在雅洁的文辞后呈现古文之“神味”。沈廷芳“真味”论以自然灵妙之神味说拓展了桐城文派清真雅洁之
摘要:传记文在桐城派的古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从社会关系角度看,晚清桐城派的传记文书写体现了特殊的社会身份和与文化权力的关联。以桐城派作家为中心编写的晚清传记文的传主身份集中于官吏及学者文人,这两类传主都体现了文化权力可作为资源的属性。传记文总集的编纂更集中反映其功业、才学、道德教化的选择倾向。桐城派的撰传者一方面是被刻意选择的,另一方面又以撰者的身份地位对构建传主形象地位起巩固作用。传主声誉与传
摘要:安大简《仲尼曰》末句“仲尼之耑.也,僕快周恒”的文字释读有很大分歧,尤其是“耑.”二字,有“端语”“论语”“短语”“彖语”“转语”“颛语”“颛顼”“諯逆”“端诉”“耑诉”“短谏”“短识”“微语”等十几种不同意见。根据传世文献“耑”声之字与“制”相通以及“屰”和“语”的基本声符“五”音义相近,联系《大戴礼记》的篇名“曾子制言”,“耑.”应该释读为“制语”,篇名《仲尼曰》可称作《仲尼制语》或《孔
摘要:《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简称“安大简”)内容为《诗经》国风,其中丰富的异文材料对于研究《诗经》文献有着重要的意义。将安大简《诗经》与传世文献《毛诗》进行对比研究,细致梳理其中的异文材料,可挖掘简本异文在传世文本校勘、字词训诂、音韵等文献学方面的价值;同时也可对《诗经》中的一些诗意作新阐释。 关键词:安大简;《诗经》;异文;文献学;《毛诗》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志码:A
摘要: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的发表,对古文字学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学者可通过安大简提供的新见字形,对旧有疑难古文字进行重新释读。根据安大简《诗经》用为“食”的“以”字写法,可以考释出战国齐玺印中用为“伺”的“嗣”字异体“(以立)”,印文“司马伺”“司马门伺”当是司马属下的伺察官吏行使职事的标识,此类官玺的考释丰富了战国时代齐国的武官督查体系。 关键词:安大简;齐玺;(以立);司马伺 中图分类号: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