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明确指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两会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专门强调,高质量发展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民营企业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
近来,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关于人文经济学的论述,成为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代课题。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布置下一个题目:“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2023年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
人文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互为支撑、彼此促进的发展形态。2006年10月3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发表的《“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一文指出:“所谓文化经济是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2023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谈及苏杭两市时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列。”他同时提出,“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
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关注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强调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他所提出的人文经济学,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范畴,聚焦的主题内核应是坚持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不仅要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还要有高科技创新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科学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其中位列首位、具有统领地位和作用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鲜明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并从四个维度进一步揭示了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系。我们党是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创造者、推动者、实践者。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第五部分专章部署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要素放在一起进行系统谋划,旨在通过三要素的协同和配合推进科教强国战略,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这一论述蕴含了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丰富的时代价值,突出了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支撑和战略性支撑地位,是引领国家创新系统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遵循。 新时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江苏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称赞世业洲“这里的风景比画更漂亮”;专门听取低碳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汇报,观看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云平台演示,殷切寄语镇江“继续努力,为全国生态文明作出更大贡献”,为镇江推进低碳发展、生态提升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镇江作为国家低碳试点优良城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多次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每次都饱含着对江苏“三农”工作的殷切期望,2023年又赋予江苏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的重大任务,要求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江苏省委、省政府动员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立足江苏农业农村发展所处阶段方位、所肩负责任使命,把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作为
2023年7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打通堵点、接通断点,不断创新吸引外资、扩大开放的新方式新举措,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推动外贸创新发展,不断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驱动力量,也是双循环良性互动的重要表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以国内统一大市场为基础,深刻把握全球价值链重构趋势及其带来的挑战和机会,并充分发挥制度型开
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下基层,“到群众中去”。“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四下基层”中,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摆在突出位置,就是要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需要锤炼“三力”,当好“三员”,深入了解群众的政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强调“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要大力弘扬”。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调查研究,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
1988年12月20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带头参加宁德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当面接待上访群众102名,并在当天晚上召开会议,要求把约访制度和下基层开展信访接待日活动制度坚持下去。之后,宁德地委、行署将每月20日作为地县乡三级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为群众办了大量实事,解决大量信访问题,深受百姓拥护和欢迎。2003年9月1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带领省直部门和市县领导,到情况最复
“四下基层”即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法宝,是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有效方法,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在新时代彰显巨大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基层领导干部要深刻感悟“四下基层”的思想精髓,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
一体推进“三不腐”,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期实践中总结提出的原创性理论,深刻揭示了标本兼治、系统施治的反腐败基本规律。它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对于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体推进“三不腐”,深刻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彰显了共产党人与腐败水火不容、对腐败零容忍的政治立场和鲜明品格 “三不腐”最基础的内涵指向,首先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建设问题,明确要求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他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他特别强调领导干部群体在家庭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提出要引导广大领导干部弘扬家庭美德。贯彻落实这一要求,无疑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道德建设工程,必须选择科学规范、行之有
主流媒体是党和政府宣传政治思想的重要工具,通过媒体的报道、评论和宣传,政治思想可以传达给公众,影响和塑造公众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主流媒体做好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养至关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出今后五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明确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六大战略部署”。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要牢牢把握“走在前、做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三农”工作全局,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大论断,科学回答了新时期“三农”发展的许多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并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苏州市姑苏区是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辖区内小微企业数量大,群众诉求多样,公共服务需求密集。自2022年以来,姑苏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用好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基本内涵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对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尤为关键。 社会治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各种不确定因素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生动实践,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益指导。徐州市铜山区历来是苏北常住人口最多,区域面积、经济体量较大的区,虽先后历经七次区划调整,仍保持一定的地区规模。铜山整体呈“C”字形环抱徐州城区,周边多为城乡接合区域,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存在差异,加之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人员结构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特别是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江苏必须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社会治理现代化”概念的提出,意味着社会治理范畴实现了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向“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2023年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作为国民经济
射阳县位于江苏沿海中部,总面积773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26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130平方公里,全县常住人口75.9万,下辖13个镇(街道)、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2个市级工业园,是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投资竞争力、科技创新百强县。近年来,该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稳增长、优环境,中国式现代化射阳新实践迈出了
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为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以来,江苏省丰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扎实实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以实际行动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常态化运行“走转聚”工作机制
从“虎踞江东”到“江左风流”,从“五马浮渡江”到“江南佳丽地”。无论在文人笔下,抑或史家眼中,长江从来都是六朝最为醒目的地理意象。三国鼎立,永嘉南渡,在南船北马的古代世界,长江天堑是六朝的立国之本;荆扬沃土,覆衣天下,从运河凿贯到山林屯墅,六朝对长江流域更不乏开发之功。两者相生相伴、相依相存,攀缠回绕间,长江独有的历史气韵也在六朝时期得以形塑,深邃隽永,历久弥新。 南渡北伐:六朝长江的英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