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院考级艺术中心团队走进中州民乐 四月春暖花开,兰考县2025年“桐花颂”群众文体活动月如火如茶。作为活动重头戏,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民族音乐知多少”专场音乐会在兰考县礼堂盛大举行。音乐会以《人民的节日民乐的盛会》为主题,用二胡、古筝、琵琶、阮、扬琴等传统乐器演绎《红军哥哥回来了》《红太阳照边疆》等经典曲目,为兰考人民献上一场视听盛宴,让民族音乐之魂在焦裕禄精神的热土上深情回响。 4
众所周知,是全国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在坚持“疏控并举”的原则下,在“十八大后全市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近3000家。其中就包括了星海钢琴等众多地区的乐器制造企业。这对当时地区的乐器制造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为此,市委提出将打造成“博物馆之城”和“演艺之都”的目标,而乐器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在新型文化业态下所彰显的独特魅力不可小。 地处的乐器博物馆绝非简单的乐器陈列场所,而是
著名中提琴演奏家苏贞是中央音乐学院中提琴教授、中提琴教研室主任,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AM)客座教授,英皇音乐考级委员会ABRSM中国区总顾问,国际中提琴大赛首位中国评委。 她为中提琴而生 初二时,苏贞以小提琴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当时全国仅招收了她一名插班生。由于身高原因,她被选中改拉中提琴,且发现中提琴的音色与自己十分契合,连说话声音也非常相近,冥冥之中,苏贞觉得自己仿佛就是
摘要:材料是乐器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材料在乐器制作中很长时间都占有主导地位,随着时间和科技的发展,其木材的不稳定性与金属的不便携性日益凸显,寻找可替代传统材料的新型材料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列举分析了两类新型材料,通过国内外实际的案例,表明了新型材料能够为乐器制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提升现有乐器的声学性能,改善它的声音品质,弥补传统材料的不足,让乐器行业迈向更好的未来。
(接上期) (二)缠弦回弹性实验分析 钢琴缠弦的回弹性指的是“金属线材卷绕成螺旋线圈或弯曲成一个角度的试样回弹后所测得的角度”。绕组线标称直径大于或等于 ⋅0.080mm 、小于或等于 1.600mm 的圆线实验方法:将一根校直试样在圆棒上卷绕5圈,圆棒直径和卷绕时张力应符合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回弹性测量即是第五圈试样末端的角度计数。绕组线标称直径大于 1.600mm 的圆线实验方法:将一根校
何荣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中提琴学会会长,他被誉为中国“中提琴教父”。他一生致力于中提琴的普及教育和中提琴的改良工作。 2024年10月,何荣带着他的系列改良中提琴一一分数琴在上海乐器展亮相,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和专业人士。 赴美二十载涉猎多个领域 何荣籍贯,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舅父马思聪是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第一任院长。母亲马思芸是长笛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建院元老之一。
摘要:钢琴作为贯穿乐器史的键盘乐器,伴随着音准律制的不断更新采用,其调律标准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不同的调律标准差异背后,存在着相应的文化因素以及适应性要求。钢琴调律标准的演变不仅是音乐技术史的重要线索,更是人类文明中理性与感性、全球化与地方性博弈的缩影。自16世纪欧洲键盘乐器兴起以来,音高标准的波动范围可达近100Hz( A=392Hz 至A=466Hz),其背后折射出宗教仪式需求、工业技术革新、殖民权力渗透等多重文化因素动力。现有相关研究多聚焦于欧洲平均律的“线性进步叙事”,而忽视了非西方社会在接纳钢琴过程中对调律标准的创造性改造。本文尝试通过跨学科的视角,揭示钢琴调律从“技术参数”升华为“文化媒介”的动态过程,并对未来相关学科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摘要:三星堆遗址,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古蜀文明的瑰宝,以其独特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考古发现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这一考古发现不仅让我们重新思考古蜀文明的历史,也揭示了古代中国丰富多样的物质文化体系。三星堆出土的陶器,不仅具有典型的实用性功能,还展示了特定场景中所赋予的独特仪式和象征意义一—它们既可以作为日常的储物或烹饪器具,又可能是神圣祭祀仪式中的乐器。陶器功能的多样性和角色的灵活切换,不仅反映了三星堆社会对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揭示了物质文化与精神世界之间的紧密联系。三星堆陶器中音孔和厚度变化可能暗示其在声音生成和乐器功能上的独特用途,这为进一步研究其乐器功能提供了重要线索。
摘要:机械乐器是世界乐器大家族中的“特例”,亦或是“另类”。①机械乐器是一种通过机械手段创造声音,不需要或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人类的协助和干预的乐器种类。其通过自动装置已实现音乐的演奏。圆筒和圆盘是机械乐器的核心部分。到19世纪末,出现了音乐钟、机械奏乐机、机械管风琴、八音盒、自动钢琴等重要种类,其中的手摇风琴、八音盒、自动钢琴成为最受人们喜爱的机械乐器。
一、前言 佛教文献不仅在佛教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为研究古代社会生活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史料。敦煌佛教文献是敦煌遗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佛教文献主要包括经、律、论以及疏释类、史传类、经录类等文献。经类主要涵盖佛教的基本教义、宇宙观、人生观等方面内容的,如《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等,为佛教文献经典的核心部分,是佛教义理与佛法的主要文献。 律类主要包括戒律、威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学前儿童舞蹈教育领域,深入探讨战胜鼓表演在其中的应用价值与实践策略。通过对战胜鼓文化内涵、艺术特点以及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分析,阐述其对儿童节奏感培养、身体协调性提升、团队协作意识塑造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与建议,以期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与丰富学前儿童舞蹈教育内涵、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摘要:师范类院校在培养音乐教育人才中承担重要角色,扬琴重奏作为扬琴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扬琴重奏教学上积极探索,构建了科学课程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通过探索和实验发现,这不仅提升了学生扬琴演奏能力,也为师范类扬琴课程在未来的教学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摘要:高职音乐教育肩负着培养德艺双馨人才的重任,小提琴集体课作为高职音乐教学的重要载体。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大有可为,然而,当前高职小提琴集体课教学仍存在内容单一、方法传统、评价片面等问题,亟需创新教学模式,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本文分析了高职小提琴集体课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剖析了教学现状,进而从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加强师资建设等方面探索小提琴集体课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以期为提升高职音乐教育质量,培养德艺双馨人才提供参考。
摘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修订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民族音乐教学在高中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民族音乐鉴赏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视角,促进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与尊重。本研究通过对淮南市多所高中的实地调研,分析淮南市当前民族音乐鉴赏课的具体教学情况,基于课程标准提出提升淮南市民族音乐教学的具体建议。本文旨在为进一步推动淮南市高中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摘要:改编自鲁迅先生同名小说的歌剧《伤逝》,是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而创作的一部佳作,被誉为中国现代歌剧艺术的瑰宝。本文旨在从歌曲《紫藤花》与歌剧《伤逝》的关联出发,深入探讨其在歌剧中的象征意义及情感变迁,并结合相关研究及观点变化,对歌剧《伤逝》及其《紫藤花》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进行全新解读。
摘要:在萨克斯四重奏中,控制音准、音色以及音量是演奏技巧的要点,而在思想素质层面,演奏者要具备集体意识,并做到互相尊重。针对演奏技巧要点和思想素质要求,萨克斯四重奏训练可制定演奏技巧训练策略和思想素质训练策略,前者包括音准训练、节奏训练、和声音响均衡训练,后者包括思想教育和实践引导。
摘要:对于中国小提琴民族化演奏技巧的研究,不仅要求对小提琴演奏技术进行深入的探索,还要求对各种民族音乐风格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本文着重探讨了小提琴作品在多样化的民族音乐文化背景下的演奏技巧,并分析如何将这些技巧有效地融入小提琴演奏实践中,以赋予其民族化的艺术特色。通过对不同民族音乐元素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小提琴演奏中民族风格的形成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演奏方法与技巧。
摘要:新疆柯尔克孜族的奥兹库姆孜因其在悠久历史发展中承载民族文化和独特的音响特色,使其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发挥特有作用,传承路径是其中要探讨的首要问题之一,这是音乐教育中应用可能性之基础,是民族音乐教育深入落实的“母语”实践的重要一环,在南疆中学音乐教育中融会地方特色乐器奥兹库姆孜,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摘要:2000年以来,潮汕地区开始盛行演唱潮剧选段即潮曲演唱,民间涌现众多以演唱潮曲清唱为主的民间乐社和私人乐点,另有多个原以演奏潮州弦诗乐的民间乐社和私人乐点转型为以演唱潮曲清唱为主,乐师们从演奏潮州弦诗乐作品变成为潮曲清唱伴奏。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记录了汕头市龙湖区锦泰潮乐社的潮曲清唱活动。
(接上期) 二、作为民族文化的乐器藏品 乐器是物化的音乐文化,各类乐器中的历史源流、造型特色、结构技巧、欣赏及演奏价值等,都以其可视化的方式为人所认识。武极通过对乐器的深入研究,建立了集了解生产、鉴赏标签、探究创新、还原修复为一体的“老乐器观”。 (一)珍藏乐器来源 中国民族乐器在历代演奏家、富有创造力的能工巧匠手中焕发出绚丽多姿的光彩,留存着曾经辉煌的乐器铺和乐器厂家的讯息。收藏是将时代
摘要:民间乐人的记忆囊括着对乐种的身体记忆和观念理解。本文采用口述史研究为核心方法,聚焦于绍兴清音班这一地方音乐形式,旨在深入探讨其社会变迁的轨迹、传承发展的脉络,描摹这一过程中乐人们对乐种的个人与集体记忆的珍视与保留情状,进一步审视当前艺术存态,即绍兴清音班在当代社会中的位置与影响,以及对于未来导向的思考与展望。
布林先生是蒙古族马头琴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著名的马尾胡琴演奏家、作曲家、理论家、教育家,也是唯一一位全面系统的传承和掌握了蒙古族马尾胡琴艺术各流派核心技艺的大师级艺术家。布林先生1959年在内蒙古广播电台民族民间演唱队(内蒙古广播艺术团前身)参加工作,在参加文艺工作65年的时间里,艺从多师、广泛汲取,将其变成个人独有的艺术养分,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文化底色和艺术风格。2024
4月9日 19:30 ,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著名指挥家俞峰教授执棒南昌交响乐团与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隆重上演了著名作曲家张帅创作的交响乐作品《江西组曲》。本次演出作为国家大剧院主办的“进乐新篇一一第九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的重要活动之一,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在江西文演集团的精心组织、安排下,音乐会上半场由指挥家朱曼执棒南昌交响乐团演出了作曲家西贝柳斯《D大调第二交响曲
客家筝乐作为广东汉乐的重要代表,是客家族群在长期历史迁徙与文化交融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传统器乐形式。它既保留了中原古乐的文化基因与音乐形态,又深刻融入了岭南地区的语言风俗及地域文化特质,逐渐形成独特的音乐审美特征与艺术表现体系。本文以客家筝乐特有的板式结构、调式类型、音阶体系及演奏技法等艺术风格为切入点,并通过考察历史迁徙、地域封闭环境、语言习俗和音乐文化传承等多重因素,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客家筝音乐风格
乐器工匠是乐器制作行业的脊梁,他们为繁荣音乐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精神值得书写、描绘。适逢“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向这些默默奉献的工匠致以崇高敬意,本期刊登几幅描绘乐器工匠的绘画作品。作者为本刊编辑。
喜欢蔡淳佳和她的音乐很久了。能与她做这次采访,让我觉得幸甚至哉。那天下午,我们约在一间茶室见面。我记得当时我转过头,视线便恰巧落在了蔡淳佳身上,记忆中的一些东西在那一刻具象化了。蔡淳佳一身随性的装扮,明眸皓齿,朗然澄净,眉间眼角藏着笑意。 我们坐下来,点了一壶金骏眉,在等待泡煮的过程中,拉拉杂杂地闲谈起来。金骏眉逐渐漫出的气味,馥郁且温润,恰如此刻蔡淳佳带给我的感觉。 我开始依照准备好的内容对
摘要:本文聚焦凤凰传奇组合在音乐界跨时代翻红的现象,通过分析其音乐风格的选代与融合、精准捕捉受众群体与市场的审美变迁、音乐创作的多元与创新以及翻红背后新媒体时代的驱动,来揭示凤凰传奇跨越20年、在不同时代下保持超高人气的深层原因。通过这一案例,本文旨在加深对音乐产业变迁的理解,并为传统音乐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转型提供启示。
那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条关于“G.L.S电吉他设备体验展”的推文。在我的印象里,国内专精于电声的乐展着实不多,我觉得挺有趣便点进去看了看。展会采取预约 + 免费的形式,坐标北京隆福寺商圈,场地规模看上去不算太大,但陆陆续续参与进来的展商却很有份量。这些因素让我的兴致变得浓郁,于是在3月30日下午,我抱着一探究竟的目的走进了这场展会。 进入现场的第一感觉是,安静。常规情况下的鼎沸扰攘,在这里不复存
在这个被算法统治的视觉时代,吉他的学习者们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认知变化。六线谱上的数字矩阵、和弦图中的方格标记、APP里瀑布般下落的音符,似乎构成了一道隔绝音乐本质的认知屏障,在标准化教学工厂的流水线上,还有多少灵魂能触摸到音乐的体温? 正如印度古典音乐大师RaviShankar(拉维·香卡)所述:当你们用墨水囚禁旋律时,旋律的灵魂早已从纸面逃逸。真正的音乐是流动在空气中的生命体,它需要耳朵的呼吸
对于吉他手而言,最为有挑战且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日常的练习。高强度的练习一两天并不是什么问题,可能还会突然为你提供很多灵感或者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但从长期来看,把每一次的练习都做到位才是上上策。 长期练琴这件事本身就已经充满压力,况且每次练习要保证良好的状态更是难上加难。这篇文章虽然不能为平日的练习提供捷径,但也希望为各位打开思路,让每一次的练习变得更为高效。 一、手部热身唤醒感知 在进行任
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中,西辽河流域与黄河、长江中下游共同被确认为中华文明三大发源地。4月21日,在这片孕育了红山文化的古老土地上,一场以“传承北疆非遗弘扬西辽河文明”为主题的潮尔(蒙古族弓弦乐)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通辽市隆重启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潮尔艺术承载着草原文明的历史记忆,其深沉的旋律正穿越时空,在新时代奏响文化传承的华彩乐章。 本次盛会由通辽市文化旅游广电
近日,由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联合浙江师范大学刘健教授共同打造的中国打击乐重奏作品《赵子龙截江》引发业界关注。这部以佛山醒狮文化为创作母体的音乐作品,通过现代作曲技法对传统南狮锣鼓点进行创造性转译,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提供了创新范本。 根植非遗 唤醒干年鼓韵 作为广州市教育局专项支持的“广府文化传承计划”重要成果,《赵子龙截江》的创作团队自2024年暑期起深入醒狮发源地佛山采风。由华
日前,一床名为“龙吟”的北宋年间的古琴复刻品在陕西富平刘少椿纪念馆亮相。 “龙吟”古琴曾是广陵琴派代表人物刘少椿先生的旧藏,它拥有卓绝的音色,早年曾在怡园琴会上一鸣惊人;它见证变迁的时代,几经辗转不久前才回到了刘少椿外孙陶艺的手中。 复刻“龙吟”古琴的斫琴师名叫范学刚,他是扬州龙韵古琴坊的主理人。范学刚先生并非科班出身的斫琴师。他曾经干过搬运工、进过工厂、读过书,唯独不曾与古琴有过任何接触
在国家大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珠江钢琴三大战略齐发,以布局文旅产业、深耕民乐市场、传统钢琴智能化为核心,展现出对资本市场的坚定信心和对企业价值的长期维护。这些举措不仅彰显了珠江钢琴转型升级的决心,更是珠江钢琴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发展、以实际行动维护上市公司价值的生动体现。 布局文旅产业:2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打造音乐文旅新生态 作为中国乐器行业龙头企业,珠江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