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永乐至宣德年间(公元1405—1433年),中国航海家郑和率庞大船队从江苏太仓起锚,七下西洋,足迹遍及东南亚、南亚甚至非洲等30余国,造就了大航海时代的丝路传奇。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郑和,以生动、亲和的语言,将这张600多年的“中国名片”展示在世界面前。 和平使者的礼遇 尽管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中国却没有侵占掠夺他国,恰恰相反,郑和对所有国家、民族以礼相待,友好交往。郑和船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由于得位不正,颇为朝野非议。为消弭不满情绪,安抚文人士大夫,同时遵循盛世修书的传统,彰显国威,造福万代,明成祖决心修一部巨著,这就是《永乐大典》。解缙、姚广孝等人先后奉朱棣之命,主持编纂这本巨著。期间,参考无数古籍,进行多次修改。终于,历时5年后,在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定稿进呈,并得到朱棣的认可。朱棣还亲自为其作序,并命名这部巨著为《永乐大典》,全书于永乐六年(公元1408
课标导览 通过了解明朝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 参考答案 明朝的建立:朱元璋 强化皇权:丞相 五军都督府 锦衣卫 三司 科举考试的变化:八股 ◀ 随堂练习▶ 1. 丞相在历史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中国古代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废除于( ) A. 秦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2. 一天早晨,朱元璋问官员宋讷,
课标导览 通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 参考答案 郑和下西洋:郑和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亚非 戚继光抗倭:戚继光 台州 东南沿海 反侵略 民族英雄 ◀ 随堂练习▶ 1. “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与材料事迹有关的航海家是( ) A. 张骞 B. 马可·波罗 C. 郑和 D. 戚继光 2
如果搞一个古代草根逆袭帝王的排行榜,朱元璋绝对高居榜首。一没家世背景,祖宗八代都是农民;二没起始资金,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三没文化,没有上过几天学,但他却从乞丐做了皇帝。 元天历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的一个穷苦人家,因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从小家贫,朱元璋以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17岁时,朱元璋老家发生蝗灾和瘟疫,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走投无路
1. (2024·江苏常州)中国历史上的某位皇帝曾训谕其子孙以后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这位皇帝是( ) A. 汉高祖 B. 唐太宗 C. 宋太祖 D. 明太祖 2. (2024·湖南)“在明朝朝廷心目中,天朝的声望好像比物质的贸易更重要,异域的臣服比外来的物质更重要。”材料意在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 开展贸易 B.
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戚继光(1528—1588年)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抗击倭寇的壮举,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他的事迹不仅展现了中华儿女抵御外侮的决心,更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团结、创新与坚韧的精神内核。 16世纪中叶,倭寇肆虐东南沿海,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戚继光临危受命,组建“戚家军”,以严明的纪律与创新的战术扭转战局,基本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彰显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血性与担当。 戚继光的伟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