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框架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人们赞叹他学贯千载的文章和学问,也激赏他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钱财酒色的高洁德行,更为他那场轰轰烈烈的变法争论不休…… 作为文学大家,王安石是耀眼的,他大气不凡、卓尔不群,是中国文学版图高耸入云的山峰之一。王安石21岁即高中进士,有诗词1500多首
长翅帽是宋朝官员戴的帽子。一天,宰相寇准微服出行视察民情,却不料和他谈话的人对他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恭谦。寇准感到奇怪。那人笑道:相公莫非隐瞒自己身份?你可是朝廷的命官啊!刚才你通过狭巷时侧身左顾右盼,生怕有东西碰着帽子。要不是常戴长翅帽,哪会有这样的习惯动作? 相传长翅帽的发明人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他坐上龙椅后很不放心当年一起闯天下的同僚。尤其讨厌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头接耳,评论朝政。一天,赵
课标导览 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参考答案 北宋的建立:宋 东京 中央集权的加强:崇文抑武 杯酒释兵权 文臣 分化事权 通判 节度使 科举制 文化素养 文治 尚武轻文 武将 军队战斗力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 富国强兵 保甲法 ◀ 纵横对比▶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 (1)相同点 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②变法都得到了当时最
1. 某学者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该学者评价的是( ) A. 秦始皇 B. 隋文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 2. 宋太祖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态度从事各项政治改革,如收权、分权、崇文抑武等防“弊”之政。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强军队实力 B. 强化中央集权
1. (2024·云南)北宋时,中央派文官到地方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驻地定期更换。这些措施意在(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削弱宰相权力 C. 丰富市民生活 D. 发展海外贸易 2. (2024·山东青岛)历史漫画诙谐幽默,耐人寻味,往往能形象地反映一定的政治内涵。下图漫画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 ) A. 外戚专权 B. 藩镇割据 C. 武
宋朝吸取唐末以来武将专权、政权动荡的教训,采取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为了选拔文官,宋代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增加录取人数,扩大应试者范围,简化录取程序,将殿试设为定制,考试规则日趋严密。宋朝以后直到清末,科举制基本上没有什么本质改变。 为了更好地营造读书风气,宋朝历代帝王都能以身作则,他们几乎都是学霸。相传,宋太祖带兵打仗时,经常车载书籍数千卷,以备行军途中随时学习;灭南唐时,火速派人没收了南唐后主
【经典一】“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唐宋八大家文集·欧阳修》 原意:做学问要从大的根本处着眼,学好了根本的大道理,才可兼及旁枝末节。 启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青少年要把个人的进步和国家、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投身于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中国梦。这是事业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需要,更是青年人的使命和担当。 【经典二】“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