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画界,齐白石和吴昌硕经常被一起提及。有这样的传言,“吴老缶一日不死,齐木匠不敢南下而卖画。” 学者陈传席认为:“吴昌硕活着时,齐白石的成就确实赶不上他,而且齐白石也受过吴昌硕的影响,但齐白石的成就最终超过了吴昌硕……吴昌硕的画,大气磅礴、雄健浑厚,但浊气太重;在清新、淡雅、宁静、散远等方面都不如齐白石。吴画中不仅火气尚存,而且俗气也没有完全泯灭,至于齐白石画中所表现出的天真和童趣,他是更
穷人家孩子,能够长大成人,在社会上出头的,真是难若登天。我是穷窝子里生长大的,到老总算有了一点微名。 我出生在清朝同治二年(癸亥·一八六三)十一月二十二日,生肖是属猪的。依我们齐家宗派的排法,我这一辈,排起来应该是个“纯”字,所以我派名纯芝,祖父祖母和父亲母亲,都叫我阿芝,后来做了木工,主顾们都叫我芝木匠,有的客气些叫我芝师傅。 我的号,名叫渭清,祖父给我取的号,叫作兰亭。齐璜的“璜” 字
花鸟画最早在民间搞装饰时就很多了。像壁画、岩画上,还有后来我们看到的一些家具、日用品上面,包括青铜器上面都会有一些花鸟题材。但这是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花鸟画这个概念? 我们现在所说的花鸟画,那肯定还是从宋画院开始,其实隋唐也已经有了,但是真正比较成型应该是宋画院时期。 花鸟是一个统称,如果再分细一点,还有花卉、草虫、翎毛。花卉就全部是花了。草虫就是画一个草里边有点蛐蛐,有点纺织娘,有点蚂蚱这
在中国美术史上,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 说曾经有画家邀请毕加索访问中国,毕加索坦率地说:“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当年张大千去拜访毕加索,毕加索捧出了五大本画册,全部都是他用毛笔模仿的齐白石的笔意和画作。 毕加索感慨地说:“我最不懂,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跑到巴黎来学艺术?你们有这么棒的画家齐白石!他画的鱼,没有一点色、一根线去画水,却使人看到了江河,嗅
齐白石先生的名望,可以说是举世周知的,不但中国人都熟悉,在世界各国中,也不是陌生人。他的篆刻、绘画、书法、诗句,都各有特点,用不着在这里多加重复叙述。现在要写的,只是我个人接触到的几件轶事,也就是老先生生活中的几个侧面,从这里可以看到他的生活、风趣,对于从旁印证他的性格和艺术的特点,大概也不是没有点滴的帮助吧! 我有一位远房的叔祖,是个封建官僚,曾买了一批松柏木材,就开起棺材铺来。齐先生有一
齐白石是个很会过日子的人。他把历年画画挣的金条都装在一个小口袋里,坐卧不离。住在北京铁栅屋时,天明即起,家里人正洒扫庭除,齐老先生就到画室把荣宝斋的订件画了,然后再画其他订件,言不二价,按照墙上贴的润格来办事。 世界之大,哪儿没有死皮赖脸的人,比如说:“齐老先生添条虾吧!”“齐先生您受累!多画条鱼吧,我内人最喜欢鱼了!”齐先生也不说话,只是斜着看来客一眼,又不好当场驳人的面子,慢慢把笔墨,沉
苏东坡与齐白石,一个活在北宋,一个生于晚清,相隔八百余年;一个出自书香门第,二十二岁即高中进士,一个世代务农,二十七岁还是半文盲;一个终身吃皇粮,曾经官居显贵,一个一辈子没进过官场,全靠卖画刻印养家糊口。然而,外表反差如此巨大的两个人,在文化人格上却有着惊人的趋同性——苏东坡诗、文、书、画样样精通,齐白石则诗、书、画、印堪称四绝,而且两人同样都是在生前就已享有巨大声誉。很少为人所知的是,木匠出
离开江西之前,我在吉安买了一本《新生日记》,准备记载到昆明后的新生活。入联大后,上了一个星期的课,只记了一天的日记,那就是茅盾演讲的那天。 但是留下了一张选课表。根据课表,还可以想起第一次上课的情景。印象最深的是皮名举教授的西洋通史。他上课前几分钟就进教室,在黑板上用英文写下讲课的大纲,有时还要画出地图。上课铃声一响,他就开讲,讲得非常有趣,能把枯燥的史实讲得生动好记。如他把埃及女王克利奥佩
2012年9月,我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录取。等待我的,是当时的冷门专业——社会学。开学第一节课,我坐在底下,仰头看着讲台上的老师。他问道:“有哪些同学的第一志愿是社会学?”大家面面相觑,举手的人稀稀拉拉。我没有举手。事实上,那时候的我连社会学是什么都不知道。 转眼12年过去了,我不仅读完了社会学的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之后的工作内容也和社会学有关。自己做视频博主后,我拍摄的传
我大学本科是语言学,读完后被双亲勒令回台湾发展,当时觉得学历不够,于是想读师大翻译研究所口译组。选择口译单纯因为懒得打字。我不符合侨生资格,必须参加考试。以前读书是申请制度,分数够了就行,不需要再考试,这是我首度以单次成绩定生死。当时家人都觉得,不就是翻译吗,有什么难的?我记得我爸还说:“你中英文都行,随便考考也能上。”为了谨慎一点,我还是上网搜了上一届的考题,当时中译英有两段,其中一
早晨的喧嚣有别于傍晚的,带一丝兴奋,朝气也多一点。人尚未清醒,篱笆上的牵牛已打开它手掌大的蓝色花朵,布谷鸟在远处密林中叫了许久,白头翁站在月桂的树冠上,像头箍白毛巾的老农,满面沧桑。保洁员在劳作,园丁穿着定制的蓝衣服,物业管理人员骑着小电动车开始巡查。除了有几条路通向市区和一个村镇,这片住宅区更像被隔绝起来的一座孤岛,周围是杂木和橘树林,甚至还有一块墓地。住在这里的人,以养老为主,只有
很久以前,在知书达礼、又是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吃饭是全家团聚、增强家族认同感和维系感情的生活内容,是大人议事的当口,也是对孩子实施训诫的良机。 客堂中央放一张结结实实的八仙桌,长辈坐北朝南,儿子媳妇两边坐定,老祖宗最疼爱的小孙子享有特权,坐在他们身边。餐具也有所区分,比如在我家,祖父有专用的象牙筷,祖母则用系着细细链子的银筷子,其他成员就用乌木筷或红木筷,我则有一双专享漆木筷,筷头尖尖,筷杆上
“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诗歌除外。”这句话我们都很熟悉。 为什么考试时,总是要诗歌除外?我们从小开始背诵唐诗宋词,后来也学习现代诗,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们可以随口背出一大堆诗句,写作时,却总不被允许写诗。 其实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诗
我每次看古装剧,都觉得失真。古人以烛火照明,而火光的亮度半径很小,所以古代的夜里,亮着烛火的房屋,角落里都是影影绰绰的,根本不可能是片场那种灯打出的明亮光感。人物的着装,当然也不可能那么鲜亮,因为古代没有化工染料和稳定的定色技术。上古时代的北方人,怎么可能穿着亮绿色的衣服,布料上还印着工笔花鸟纹?相比于黑、赭红、朱砂红,绿色是很晚才出现的染料色。 甚至,古代没有能精准地给颜色命名
额尔古纳河在这里拐了一个胳膊肘弯儿,从森林流入草原。 海洋般的大雪天衣无缝,吞没了白桦、落叶松和灌木丛,消融了地平线,留下没有尽头的冬季。我和火蛋儿一前一后走在山谷里,就像神话飘荡在空中。 我是一个护林防火员,带着妻子住在深山里,每天上瞭望塔观察是否有火情。火蛋儿是一只金红色的狐狸,雄性,年龄不详。它通身毛皮油润金红,站在雪地上,就像一团燃烧的火。 遇到火蛋儿,跟我们
这期探讨一下红山文化彩陶纹饰上的龟纹。龟在中国一直被视为吉祥物,围绕着它的传说由来已久,在史前社会图腾崇拜时期,龟已成为广义的崇拜对象,并从众多图腾中脱颖而出,与龙凤麟一起被尊为“四灵”,能与龙凤麟并列足见其地位之尊贵。 在以彩陶为代表的各路文化中,红山文化多了几分神秘色彩,考古发现引发众多猜测,龟是其中的重要话题之一。根据龟纹出现的频率推测,红山文化区很可能是龟崇拜的发源地。 图1低口罐,沿
南宋 雪景图 卷 无款 纸本墨笔 (15.2cmX60.1cm )X4 此幅南宋雪景图无款,不知作者姓名。此作品分成四部分描绘冬日雪景寒境,用笔苍劲洗练,笔墨以少胜多,虽惜墨如金,却把千里冰封、银装素裹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秋天的虫声却轻盈讨喜,不由让人心静如水。小村子在地势平坦的山坳里,四周一圈黑黢黢的小山围着,犹如安睡在摇篮里的孩子,宁静祥和。 月亮是从东面的小山的豁口处以极慢的速度生发出来的,悄无声息、小心翼翼的,像是怕惊醒了熟睡的村落。 不知道她是否留意,在小村子北边山岗的花生地里,有一位孩子正半卧在蔓堆上痴痴地凝望着她。 那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月亮。起初夕阳的余晖使得夜空半边靛蓝半边绯红,夜就如同浸透
我之前在麦肯锡的时候,有个领导脾气不好,经常没耐心听我们说完,经常认为他已经是个天才了,那我怎么让他听见我的话?对此,我有两个小诀窍。第一个,我发现他早上有游泳的习惯,游泳之后他心情会变好,所以我基本上会在他游泳完刚进公司的那个时间汇报。也就是他最开心的时候,我就占那个时间。我跟他秘书搞好关系,我说:“我一定要争取到他最开心的那个时间段汇报。” 第二个,我发现他最近减肥,在减肥之后心情就不好,每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 霜与雪不同,所以当得上一个“卷”字。情状如何,请你闭目细想即知。冬日不温柔,幸好有霜可看。常绿的广玉兰,叶片也大也厚,一面儿敷霜,一面儿青绿。那白便更白,那绿便如翡翠了。法梧易老,未落的,也给敷霜了,一面儿白,一面儿黄,令人感喟。 霜柔软,却不似凝脂软泥。霜的软里,有硬硬的冰粒,有凛凛的轻寒。 有物理学家说,月落乌啼霜满天不对,霜要着物才成,满天飞的是雾
我永远不会对一个悲观厌世的人说:“啊,生活是如此美好!啊,期待你能看到,你能明白!”不,我会说,生活充满麻烦,布满荆棘。只要你向前走,你就始终会有麻烦,你拥有的人和快乐体验都会给你带来新的麻烦。如果你因为没有爱而感到悲伤,那么你看只要你一拥有爱,就会产生很多你意想不到的麻烦;任何积极的事物都会给你带来更多的麻烦。 但这就是生活:在连绵不断的问题与麻烦的围墙上,撞得头破血流。只有在这之中,在某
所居在一深谷中,面山而为窗。窗下列短案,笔砚图书,杂乱堆案上。堆左右各一,积尺许,是平坦之地已有限。顾笔者好茶,案头必有茗碗。笔者好画,案头又必有颜料杯。笔者虽已戒绝纸烟,报社主人怜其粮断而文思将穷,不时又馈以烟,于是案头亦必有烟盒与火柴。笔者患远视,写字必架镜,故案头常有镜盒。且邮差来,辄隔窗投书,或有挂号信,必须盖章,求其便利,而图章印盒亦置案头。此案头是何景况,乃可想象,而笔者终年伏案,
当一颗树被狂风或暴雨击倒时,森林不会袖手旁观,看上去死了的树,很快会重新充满生机,成为植物、动物、真菌、细菌和其他许多生命个体共存的新空间,一切都会在大自然精妙的循环中物尽其用。倒木上的巢穴,能够遮蔽风雨、储藏水分,使得这里成了昆虫们觅食的场所。苔藓的孢子和植物的种子,也在这片温床上茁壮成长,给倒木带来了更多生机。 蘑菇的孢子随风飘荡,它们也在这棵倒木上安了家,在很短的时间内,菌丝就能遍布整
我们的身体被束缚于现实,匍匐在地上。 然而我们在艺术的生活中,可以暂时放下我们的一切压迫与负担,解除我们平日处世的苦心,而作真的自己的生活,认识自己的奔放的生命。 我们可以瞥见“无限”的姿态,可以体验人生的崇高、不朽,而发现生的意义与价值了。 艺术教育,就是教人以这艺术的生活的。 知识、道德,在人世间固然必要,然倘若缺乏这种艺术的生活,纯粹的知识与道德全是枯燥的法则的纲
前段时间,《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热映,而导演宫崎骏曾反复唠叨“麻烦死了”,“再也不做这玩意儿了”,“做完马上辞职”。当记者发问:“这么麻烦,为何坚持?”老头答:“重要的事情都很麻烦。” 所以他是又在傲娇了。 犹记《起风了》某个四秒钟的镜头,吉卜力团队用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才完成。AI日渐猖狂的年代,诸如吉卜力团队这样的动画人还在坚持“靠极致人力堆砌美学”,你不得不肃然起敬。
我在八岁时看了此生的第一本课外书。那是一本小学生模范作文选,书中第一篇文章名叫《秋夜》,里面写道:“皎洁的月儿升起在天空。”当时的我非常感动,因为我看到了“皎洁”这两个字。从前我看着月亮柔和的光芒,却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它。原来月亮的明亮叫作“皎洁”,而不是“光辉”“灿烂”这些用来形容太阳的词。“皎洁”最好,干干净净,清爽明亮,但又不会刺激你。 命名是什么?命名就是使世界拟人化,用人的本质特
夏日将尽,阳光悄然走进屋里,所有随它移动的影子都似陷入了回忆。 那时在远处,在北方的天边,远得近乎抽象的地方,仔细听,会有些极细微的骚动正仿佛站成一排,拉开一线,嗡嗡嘤嘤跃跃欲试,那就是最初的秋风,是秋风正在起程。 近处的一切都还没有什么变化。人们都还穿着短衫,摇着蒲扇,暑气未消草木也还是一片葱茏。惟昆虫们似有觉察,迫于秋天的临近,低吟高唱不舍昼夜。 在随后的日子里,你继续听,远方的声音逐日
谁都有一些缺点,越是不试图掩盖的人,周围的人越觉得相处起来能放松。而沟通交往中犯得最多的错误就是,力图展现完美无瑕的自己。 与不让别人看到弱点的人相处起来很心累,与不刻意隐藏弱点的人相处起来才让人放松。 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越是虚荣心强的人,相处起来越是让人心累,因而总是被周围的人敬而远之。这是由于,完美无瑕的人不讨喜,所以,要是你被周围的人看到了“完美无瑕”的假象,周围的人就会对你筑造起心中
《诗经》使中国文学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稻麦香和虫鸟声。这种香气和声音,散布久远,至今还闻得到、听得到。 大宋之“大”,一半来自宋词里的气象。如果说古诗词容易束缚现代人的思想,那么,这个毛病在宋词里是找不到的。我更鼓励年轻人多背诵一点宋词,甚至多过唐诗。原因是,宋词的长短句式更能体现中华语言的音乐节奏,收纵张弛,别有千秋。 当我遇到那些已经解决的难题,就把它们交付给课堂;当我遇到那些可以
谁喜欢我,我就喜欢谁 我目前任教于高中,在我所接触的学生中,有这样一类孩子——他们会习惯性地揣摩。最常见的是揣摩老师,当然也有揣摩同学者。 他们看起来不言不语,乖乖巧巧,但实际上,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普遍欠缺。 这类孩子在学习中,课堂上会揣摩老师喜欢哪些形式的反馈,答题时会揣摩老师喜欢何种内容的回答,写作中会揣摩阅卷老师会更偏爱哪类风格的文章…… 上届有一个女生,高
小时候,我不管怎么干爸爸都不满意,不管怎么干妈妈都很满意。原因是父母对小孩的期望不同,要求的标准也就自然有别。 和千千万万的父母一样,父亲迫切地望子成龙,眼巴巴地盼我“出人头地”。他年轻时可能算是美男子,身材高大魁梧,老来仍然鼻梁高挺,面部棱角分明,还像村里人恭维的那样“能写会算”,又会吹拉弹唱多才多艺。我出生不久就碰上了大饥荒,后来正长身体时又没饭吃,不只没有父亲帅,我还没有父亲高,模样也
一 国庆假期,雨已经连着下了好几天,到处湿漉漉的。刘涛接到电话时,正好是一个难得的晴朗的下午,全家人在附近的湿地公园玩耍,十岁的儿子小新也在。 电话是派出所民警打来的,刘涛被通知前往自家小区的停车场,好几个人在一辆奥迪车旁等着他们。这辆黑色奥迪车的车门和后备厢有好几处深浅不一的划痕,损伤严重。通知他的民警名叫邹兴华,是附近片区的派出所民警。他告诉刘涛,根据现场的监控,在这辆奥
一 明隆庆五年(1571年),归有光去世,时年六十四岁。当时的文坛盟主王世贞作《归太仆赞序》,言辞恳切而谦卑,认同归有光承继韩愈、欧阳修传统之“明文第一”的地位。 归有光在六十岁后,才有微薄俸禄。此前,靠一支笔为全家生计尽责,他作为儿子、丈夫、父亲的尊严,才得以建立和存续。 名篇《项脊轩志》非一挥而就,乃归有光以终生的爱与哀,缓慢赋形。 从祖父到父亲,两代人均未考取功名
一个领域的方法,可以对应解开另一个领域的问题。从一个领域入手,可以帮我们理解另一个领域的规律,这就叫同构学习法。 举个例子,撕碎一张世界地图,让孩子拼起来。这个工作本来很难,但是孩子很快就完成了。为什么? 因为这张地图的背面,原来是一张人像,孩子是反过来拼人像的,人拼对了,那地图也就对了。这也完美解释了同构学习法。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比如,很早就有人发现了音乐
如果我们在冬至—元宵期间来到北宋开封府,将会看见,东京御街每日都有“击丸蹴踘、踏索上竿”等文娱表演;及至元宵节后收灯,东京人又纷纷“出城探春”,此时郊外园圃,“次第春容满野,暖律暄晴,万花争出,粉墙细柳斜笼,绮陌香轮暖辗,芳草如茵;骏骑骄嘶,杏花如绣,莺啼芳树,燕舞晴空,红妆按乐于宝榭层楼,白面行歌近画桥流水,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踘疏狂”,到处都是蹴球的红男绿女;暮春三四月,皇家林苑琼林苑
今天,你的身体制造了大约3000亿个细胞。这可比银河系的星星还多呢,难怪我就算整天什么都不干也觉得疲惫不堪。 细胞外观就像一个小小的水泡,它是构成生物体的基础。事实上这么说也是合理的:只有细胞生物才是生命体。出土化石证明第一个细胞产生于35亿年前,而由生命产生的第一次化学反应则发生在38亿年前。这意味着生命起源的时间也许是在约40亿年前,也就是地球形成后仅5亿年的时候。 每
公元1097年的秋天,苏辙已经在雷州贬所安顿下来,寓居城南一所茅草屋。寓所后园种有月季,不知被何人砍去,经几番秋雨滋润,竟又发了新芽。苏辙心生感慨,于是拉着儿子苏远(又名逊),一起写了首诗:《所寓堂后月季再生与远同赋》 客背有芳藂,开花不遗月。 何人纵寻斧,害意肯留卉。 偶乘秋雨滋,冒土见微茁。 猗猗抽条颖,颇欲傲寒冽。 势穷虽云病,根大未容拔。 我行天涯远,幸此城南苃。 小堂劣
当年本地电视台准备新开一个方言节目,主持人需要从民间海选,经过几轮竞逐,最后林老师的儿子胜出。消息传出来,立刻引起了邻居们的热议。我们住在学校的集资楼里,邻居里有不少学校里的老师,大家彼此都很熟悉。林老师家并不在集资楼,大家谈论起他的儿子,就没有什么顾忌的话。 老师们首先评论林老师的儿子,说他从小顽皮,甚至称得上顽劣,各种调皮捣蛋的事没少干。然后说到他上大学的经历,是半路辍学,至于为什么,他
在去年的最末端,我去养老院看了奶奶。 当然不是坐船去的。 她像一个长条椭圆形的肉球,包在长条椭圆形的被子里,脚的地方搭了件外套。她脸上的两坨肉一如既往地耷拉着,让我仿佛看到几十年后的自己——虽然我应该活不到那么久远。 是的,今年她就九十岁了。我问她是建国后生的吗?显然我的数学也很可怜。她说不记年份的,只记得自己几岁。 我从来没叫过她奶奶,我叫她阿娘,这个“娘”是轻声的。这大概是宁波人的
步入高三,每一位学子都仿佛站在了人生的一个重要十字路口,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这一年里,时间变得尤为珍贵,每一分每一秒都承载着对未来的期许与努力。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次被提及:“高三是听课重要,还是刷题重要?”其实,这并非一道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让听课与刷题成为推动我们前行的双翼。 首先,让我们谈谈听课的重要性。高三的课堂,不再是简单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