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遗产需要更多的关注。红色旅游情境中,对女性遗产价值传递问题的研究仍有待推进。研究以秋瑾故居为例,基于“方法-目的链”理论研究女性遗产的价值传递及价值寻求问题。研究发现,秋瑾故居的价值传递过程是游客从属性认知到获取遗产体验结果再到价值汲取的过程,其主要价值体现在:满足休闲需求的放松和享受、作为红色旅游的历史与家国情怀培植、女性遗产独有的女性激励作用,其中后二者是游客寻求的核心价值所在。研究厘清了女性遗产价值传递的具体路径,丰富了女性遗产价值及其传递过程的认识,并明确其独特性,为女性遗产的实践改善提供了参考意见。
[摘要]“佛山九江镇女游客登龙舟被网暴事件”涉及媒体传播、性别秩序、民俗旅游等3个范畴,文章借助皮尔士“符号(再现体)/对象/解释项”的符号学三元框架,分析了女性主义文化、民俗现代化、旅游文化等多种不同的社会文化对“女游客登龙舟事件”的多重理解。研究发现:一方面,在上述多重理解中,包含着“‘女游客登龙舟事件’应接受性别议题的审视”以及“‘女游客登龙舟事件’不应被性别议题裹挟”这两个对立的阐释逻辑;另一方面,这一阐释逻辑也表明,女性主义文化主导了其余两种社会文化的阐释,成为后续理解中普遍存在的底层逻辑。研究认为,女性主义文化的这种主导性,使得被卷入性别议题里的民俗文化传播极易落入“拟像”陷阱。因此,应直面和积极处理民俗文化现代性适应进程中的性别议题,同时也需要督促媒体为性别议题的合理传播肩负更多的道德责任。
[摘要]现代城市中兴起的农民工博物馆体现了一种以发展和市场为中心的个人化叙事,这种叙事与经济理性和追求个体经济发展的理念相一致。兴建于2012年的广州农民工博物馆的展览设计了一个性别叙事序列,从市场转型中流动劳动力的生产,到世俗的家庭生活,再到女工的情感表达,表征了意气风发的女工审美形象,塑造了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和人格。博物馆的性别叙事始于女性在公共劳动中的就业实践,以及“劳动”在女工主体建构中的关键性作用。同时,有关女工的故事脚本展示了它对游客的教育价值,即女性只有通过自力更生和独立自主的“劳动”,才能获得真正意义的性别平等以及自我主体的崛起。因此,广州农民工博物馆积极参与到当代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的塑造中,它不仅是一个文化载体,还兼具经济意涵与审美价值,从而形成了一种复合型的叙事体系。
[摘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离不开女性的参与,但当前研究多从单一宏观视角探讨旅游发展对女性东道主的影响,较少触及女性具体的从业经历和个体性的发展,难以形成面向女性主体更全面的结论。因此,有必要重新梳理旅游业介入后目的地女性东道主的个体发展境况。文章以性别差异、性别角色以及性别权力为概念基础,通过整合性综述的方式,批判性地梳理了旅游目的地女性东道主研究中的主题,分别是性别差异下的女性个体经济获益表象、性别角色转变与有限身份发展以及通过性别增权实现的自主性发展,进而提出了“平衡的假象还是自我选择”“旅游的发展还是人的发展”两点反思,以期为理解旅游业中的性别与人的发展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摘要]随着桂滇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受其影响,当地留守妇女重构了该地区土地资源、劳动供给、劳动技能技术和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进而促进了桂滇黔民族地区留守妇女生计的转型。文章通过分析桂滇黔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特点,剖析了该地区留守妇女生计演进的过程,可划分为农业主导型生计模式、混合兼业型生计模式和旅游主导型生计模式等3个阶段。结合旅游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框架,桂滇黔民族地区留守妇女可持续生计由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共同作用。桂滇黔民族地区留守妇女获得经济收入、提升技能和增强社会参与度,有助于文化传承和家庭关系的改善,提升了桂滇黔民族地区留守妇女可持续生计潜力。梳理桂滇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对留守妇女生计演变过程与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生计转型机制的理解、丰富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理论和促进性别与发展研究的深化,还能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摘要]月子中心是高接待和低医护融合的典型康养业态,是观察、反思康养服务发展的绝佳视角。康养体验的前因、意义和影响还有待探讨。文章基于资源保存理论,以月子中心为例,探讨了自我奖励式补偿消费的疗愈功能,以及感知威胁增加了这种补偿消费的应得感,在此过程中,新身份得以获得。研究基于文本主题分析和403份住过月子中心的产后妈妈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感知威胁正向预测自我奖励动机,自我奖励动机对于新身份获得具有显著影响。研究加深了对康养体验前因、动机和意义的理解,探讨了康养服务作为一种身份过渡空间的意义。
[摘要]海岛旅游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是实现人海关系和谐共生的基石,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内在要求。文章以舟山群岛为研究对象,探讨海岛旅游和生态系统韧性水平的协调发展问题,通过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估了2011—2022年舟山市各区县旅游和生态系统的韧性水平,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了旅游系统和生态系统韧性发展的动态关系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从韧性水平来看,舟山群岛旅游系统韧性整体增强,但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而显著下滑;生态系统韧性则表现出区域差异,嵊泗县韧性水平相对较高,岱山县较为脆弱。从耦合协调度来看,各区县旅游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普遍处于中等水平,普陀区表现最佳;相对发展度空间分异明显,定海区和普陀区多为“生态系统滞后”,而岱山县和嵊泗县则多为“旅游系统滞后”。灰色关联分析显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和旅游业增长弹性系数对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最为明显,具体影响因子在各地有所差异。
[摘要]国家公园是中国着力建设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分析国家公园游客体验整体特征和比较评估不同国家公园游客体验的差异,对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文章借鉴Schmitt战略体验模型,以五大国家公园典型景区为例,选取携程网11 758条共计29万字的游客评论,应用内容分析法评估并对比了我国五大国家公园的游客体验整体特征及差异。就总体而言,国家公园景区游客体验维度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行为体验、思维体验和关联体验;就不同国家公园景区而言,不同游客体验维度的分布态势存在差异。基于五大国家公园游客体验整体特征和分布差异的识别,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国家公园中相似景观特质可以引致相似旅游体验。具体而言,关联关系主要表现在情感体验、行为体验和思维体验3个模块中,如情感体验模块中典型动物类景观、植被地貌类景观和广袤自然类景观特征的国家公园在激发情绪子维度的占比逐渐降低,而在激发感受子维度上的占比逐渐提高;思维体验模块中,广袤自然景观特征的国家公园相比其他景观特征类别的国家公园将引发更高程度上的素养提升。文章归纳了当前我国国家公园游客体验并分析了其分布态势,初探了景观特质和游客体验的交叉关联关系,验证了战略体验模型在游客体验探究领域的适用性,补充了旅游场景下的体验子维度,也为丰富和优化我国国家公园的游客体验提供了参考。
[摘要]在“双碳”目标下,城市旅游业亟待实现低碳发展。文章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在科学测算其旅游业碳排放量以及准确分析其旅游业碳排放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之上,基于多重因果关系并发的逻辑视角,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深入分析城市旅游业低碳发展的组态驱动机制,旨在为促进城市旅游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从2011—2022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旅游业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加,主要以旅游交通碳排放为主;在时空演化上,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空间差异逐年扩大;组态分析发现,单一维度的资源投入是实现广东省城市旅游业低碳发展的重中之重,多维度的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也是促进城市旅游业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