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散乱的珍珠,只有串起来,才能成为珍贵的项链;一堆零乱的砖头,只有按图所骥,才能成为宏伟的建筑。 同样,一篇好的文章,只有用线索将各种素材贯串下来,才会拥有明晰的行文脉络,才能将纷繁芜杂的现实生活有条理地呈现给读者。 “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这样表述叙事线索之于写作的意义。所谓叙事线索,就是将各种材料串起来的一条主线,简而概之,就是贯串全文的脉络,
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更是全人类的事,每科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途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淹没,就全靠有书籍记载流传下来。书籍是过去人类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我们就现阶段的文化学术求前进,必定根据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做出发点。如果抹煞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我们说不定就要把出发点移回到几百年
回忆,宛如一条悠长的河流,静静地流淌在岁月的深处,每一朵泛起的浪花,都是一段珍贵的过往,承载着欢笑与泪水,梦想与失落。那是童年时与伙伴们在田野间肆意奔跑的身影,是青春岁月中在校园内埋头苦读的日夜,是与亲人相聚时温馨的灯火……回忆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仿佛被时间定格。那一刻,我们似乎寻到了曾经的自己,也找到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少年时,在野地里睡眠是经常的事。我最难忘的一次睡眠,是在凤凰山的松林里。 凤凰山离我家有几十里路,同村的孩子经常结伴到那里采野菜、拾地软、捡蘑菇。有时,我也一人上山。 那年秋天,我独自上凤凰山捡蘑菇。到了山上,走进松林,雨后的松树散发着浓郁的松香气息。我在林子里转了一会儿,竟没有看见想象中遍地的蘑菇,只发现松软的地上,有一些小脑袋探头探脑,藏在泥土里不肯露面。我也不忍心向它们下狠手,它们
文题亮相 在我们读过的文章中,有很多声音让人刻骨铭心:《秋天的怀念》里,“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的如泣如诉,是母爱的声音;《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的耐心指引,是鼓励的声音;《猫》里,“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决绝心意,是忏悔的声音…… 阅读上面的文字,请以“听, 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深夜翻书,指尖刚划过“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就听见“啪”的一声,好像有什么东西砸在了窗上。脖颈向前挪移,看到斜向跌落的雨滴正在慢慢滑行,便有一种轻抚心扉的温柔触感。 目光延伸,更远一些,我看到了老家灯影雨丝里那棵开得正盛的杏树,安然而恬静。 老宅翻建的时候,父亲觉得光秃秃的庭院配不上崭新的瓦房的气质,就央我去大爷家取来一株杏树栽在院子的空地上。他告诉我,我是水命,种活一种树,
雪欺树竹甚,竹却与天齐。 ——题记 “你看这字,鹿鹿鱼鱼的。”伴随着窗外呼啸的风声,姥爷严厉的训斥刺激着我的耳膜。我怔怔地看着姥爷,不敢作声,他一把夺过我的毛笔,随着笔尖不停地游走,一幅漂亮的行书映入我的眼帘。 姥爷是一个书法爱好者,在我眼中,他的字有着“天下第一行书”的神韵。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只要一有时间,姥爷都会把我拽到他身边,给我讲解书写的方法,他宁可不去打牌,也要看着我一遍一遍
“哇——”一阵恼人的哭声传来,我停下手中的笔,风一样地循声跑去。 这样的声音只有我的弟弟才能发出,只见他紧闭双眼,坐在地上嚎啕大哭,那“血盆大口”仿佛都能塞进去一个拳头了!我赶紧打开柜子,拿出一点好吃的逗他。我把饼干在他眼前晃了晃,哭声立刻停止,他眉开眼笑地看着我,摆着谢谢的造型。我见他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吃东西,便提笔进入下一场忙碌的学习旅程。 正当我全神贯注的时候,突然感觉嘴边凉凉的,
我曾读过一篇叫《红蜻蜓》的文章:“夕阳落在红蜻蜓的翅膀上,反射出清晨的回响。”这短短的一句话,愣是让我记了好几年,因为喜欢,也因为某些回忆。 我的童年是在昆山度过的,和我的外公外婆住在一起。那是一段很快乐的时光,虽然长大后,父母每每提及我们之前住的小区,总说那儿环境不好,但那时我获得的幸福感却不可置否。 那时的外公虽然也像现在这般,一派佛相,剃着个可以模模糊糊照见人影的光头,一双眯眯眼透
我家有一本厚厚的相册,就像我家的一部档案。 第一页,是一张黑白的全家福,大概拍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低矮的土坯房前,坐着我的太爷爷、太奶奶、老爷爷和老奶奶。他们的衣裤上有着大大小小的补丁,可看出当时家里的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在这张照片上却透露出了朴实的农民气质。 下一页,是一张爷爷当兵时的照片,拍摄于1984年8月。当时的爷爷正穿着一袭军装,站在海边,散发着阳光潇洒的气质。也正是这个19
好的家风如一杯茶,或清淡,或醇厚。时代交替,好家风被代代相传,直到传遍社会的每个角落。沏茶人情态凝重,手艺熟练,茶水间凝聚着他的心血;品茶人神情庄严,动作谨慎,每一杯好茶都值得品味,也正如每一种好家风都值得传承一样。 好家风如茶,有时会很清淡。无论你身处何方,是身陷泥淖还是生于净土,都应洁身自好。陶侃之母因收受公家之鱼而深感忧虑;刘鬼收受百姓之财而深感愧疚;诸葛亮为蜀国鞠躬尽瘁一生,却只留两
在国人眼中,玉不仅仅是一件饰品或器物,更是一份文化的传承,一种内涵的滋养。在我们的文化认知里,它包含着“宁为玉碎”的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心愿,“润泽以温”的无私仁德以及“瑕不掩瑜”的光明正大。 玉,卓然而尊贵,温润而高洁。 “玉”之意 玉为神。古人以玉为祭,祭天地、祭神明。《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如今,人们更多是用玉雕刻各类神话中的人物
写作误区 同学们写作文,大都平铺直叙,如白开水,淡而无味。所述故事中,没有设置悬念,没有意外的冲突,也没有前后的对比,更没有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故事结局也没有发生突转,只是按照故事本身铺展开来,如记流水账一般,又如走进一条笔直的小巷,一眼就可以望到头。从故事的开端就能看到故事的结果,读来自然索然无味。 文题亮相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我们与邻居的交往中,总有一些事让人感动且难以忘怀。如,
技法讲解 抒情大致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指作者不借助别的事物,而是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间接抒情则是一种通过叙述、描写或其他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的方法,特点是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运用间接抒情法行文,同学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叙述事件,找准情感触发点。要想在一篇作文中成功抒情,就要明确你想要抒发的情感是什么,并在所述事件中找到触发自己情感的点,捕捉感
我爱它的草木山川,哪怕远在千里之外。 ——题记 下了巴士,我向山顶奋力奔跑,直至站上高处,眺望远方,那不远处的沃野就是我的家乡。 大片大片的甘蔗自天边而来,向视野内蔓延,与之相伴的,是没有一丝杂云的蓝天,还有风打在竹叶上奏起的自由的乡音。 故乡的山很高,仿佛自女娲补天起,就已经屹立于这天地之间。树木繁盛,蝉鸣几乎永不停歇,以至于再酷热的季节,这里的环境都是阴凉且怡人的。 山脚下
入目无他人,四下皆是你。 ——题记 因为亲情,人生的光辉与色彩才会被我们领略;因为亲情,生命的旋律与力量才会给我们希望;因为亲情,万事万物的美好才会被我们接触,被我们欣赏。 阵阵清风,轻轻安放 “回家”对我这个在外求学的孩子来说,偶尔会显得陌生。当我踏上回家的旅途后,才发现一切都那么令人怀念。过去的旧时光,似从清晨轻轻撕去日历的那一刻起,便已缓缓流过。走过那条列满梧桐的道路,随手捡起
[文题亮相] “妈妈”,一个特别柔软的词语,在每个人心中播撒下美好与温暖的种子。 在与妈妈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们或许会被妈妈的关爱所融化,或许会因妈妈的唠叨而烦恼,或许会与妈妈产生矛盾…… 阅读上面的文字,请以“我和妈妈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吱儿——吱儿——”清脆的蝉鸣穿越夏日的长空,在我的耳畔响起,眼前的萱草一大片一大片的,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光。家乡的黄花菜熟了,飘来阵阵清香,这让我不禁回想起和妈妈一起采摘黄花菜的故事。 那个周末,妈妈一大早就呼唤我:“快点儿!今天太阳不错,我们得赶紧去摘黄花菜,必须在中午前摘完!”听罢,我不情不愿地起床,提着袋子向村外那片田地奔去。此时的太阳着实毒辣,路上到处都是明晃晃的白。黄花菜却嫩生生的
岁月如白驹过隙,妈妈的爱却永不褪色,我和妈妈的故事犹如潺潺的河流,丰润了我荒乱而贫瘠的少年时光。 细雨如丝,连绵不绝,妈妈没能按时接我放学,我落寞地站在雨里。老师将我叫到办公室,胆怯的我不知所措,只得埋头捏手,盼望妈妈尽快到来。不知过了多久,我有些困,便趴在桌上睡了过去。意识里,妈妈好像来了,又走了出去,是一阵轻声细语的交谈让我醒了过来,四周无人,声音似乎来自外面。“老师,孩子上周回家说与同
第2版 《访绍兴鲁迅故居》 1.不矛盾。原因:作者感到自己是来到一个旧游之地,是因为他读了鲁迅所有的作品,且鲁迅的不少作品中对故居都进行了一定的描写,所以作者对鲁迅的这个故居是非常熟悉的。 2.因为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寸土、桌子的每一个角、椅子的每一条腿,鲁迅都踏过、摸过、碰过。 3.作者对“早”字的故事写得极其简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这个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没有必要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