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战略思维对于谋划和推进军事领域工作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习近平强军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战略思维。其中,常怀远虑的战略自觉是战略思维意识的体现,是自觉运用战略思维的基本前提;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统揽全局的战略智慧是战略思维能力的体现,是运用战略思维的核心要求;主动经略的战略进取和清醒坚韧的战略定力是良好战略心态的体现,是有效实现战略目的、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强军思想蕴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思想理论的生成逻辑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建设制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经验借鉴、新时代以来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创新性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论述主要内容涵盖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改革、政治生活制度改革、党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党和国家的监督制度改革等诸多方面。新时代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思想、传承党的历史经验及应对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风险挑战中,对党的战略策略的地位作用、制定依据、制定方法、运用原则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构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思想,为深入理解党的创新理论提供了一把“钥匙”,为世界其他政党制定战略策略提供了有益借鉴,具有重要价值。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以习近平总书记
[摘 要]2024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这是对新时代党中央巩固文化主体性、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重大战略的最新要求与创新表述。此命题之提出,既是中国共产党所担负文化使命的历史选择与自身文化建设理论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持续深入推进理论创新的内在需求和进
[摘 要]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全国人民,面对粮食短缺困扰、贫困顽疾、城乡二元结构痼疾、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农村发展受弱质性困扰难题,以历史主动精神攻坚克难,探索形成促进城乡协调、共同繁荣发展路径,农业农村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取得历史性成就,把饭碗牢牢端在了中国人自己的手中,历史性地解决了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农村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取得历史性进展。新时代要继续发挥国
[摘 要]实施有效权力监督是党实现长期执政的最大挑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新时代以来相关建设成就为此提供重要经验启示和实践路径。在理论创新上,新时代锚定“实现人民幸福”价值目标、灵活运用辩证法思维,将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大意义上升到党长期执政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认识高度,并形成监督工作“四个统一”的宏观方略与实践原则。在实践
[摘 要]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奠基者。回顾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语构建的实践探索,从初步形成有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中国话语,再到以工业化为底色的社会主义话语,最终形成逻辑严密,自觉阐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总结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语构建的巨大贡献,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话语主体,运用兼收并蓄的话语方式,谋求永久和平的话语导向,揭示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话语旨趣。阐
[摘 要]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北地区实现会师后,张国焘仗着自己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人多势众,公然伸手要官要权,个人野心没有实现后公然拒绝执行北上方针,企图达到枪指挥党的目的。在与张国焘作斗争过程中,毛泽东既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又讲究斗争策略的灵活性,在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中发挥出无法替代的作用,为最终实现三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毛泽东;北上方针;团结统一 [中图分类号]D
[摘 要]井冈山斗争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基础,对井冈山斗争的科学总结是新时代正确认识和评价党史的重要一环。在历史实践和理论发展中,守正与创新的不同程度决定着对历史的认知水平并引领时代方向。第一个决议重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的历史过程,第二个决议重在评价其历史经验,第三个决议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立足新时代全面把握和深化对井冈山斗争的总结。党的三个“历史决议”对井冈山斗争的总结不是简单
[摘 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兵工厂发轫于井冈山,从修械所、军械处到小型、中型、大型兵工厂,始终伴随红军的发展壮大进程。这些兵工厂在敌人严密封锁、艰苦转战的环境中不断探索,较好地解决了人才、技术、设备、原材料短缺等问题,不断推进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实现了一些关键技术、设备、工艺从无到有的突破,技术和工艺水平不断提高,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革命战争的应急需要,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工业探索了一
[摘 要]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对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和行动所产生的一种定向、积极的非强制性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旨在赢得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政治主张的内在认同和自觉行动。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蕴含的三大内核是形成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的内在根源和本质规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使命任务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这
[摘 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的一种新型政党制度,在世界政党制度中独树一帜并占据着重要地位。邓小平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和人民政协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与时俱进界定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科学阐释这一制度蕴含的比较优势;为这一制度未来发展指明方向;科学界定了人民政协的性质、作用和任务。邓小平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创新性发展体现出了历史性与现实性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统
[摘 要]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政治纪律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纪律建设和执纪实践都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更大的成效,并获得了重要经验启示: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政治纪律营造正常政治秩序和健康政治生态;政治纪律的重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纲领和路线;政治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政治纪律必须保障中央
[摘 要]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基于大量田野调查发现,基层党建工作效能在保持总体向好的同时仍有不足,集中表现为一些地方存在的党建内容的形式化、党建作用的“两张皮”等。基层党建工作效能不足的主要成因包括:定位存在认识误区、考评机制有待完善、行政进场与扁平替代等。基于此,应科学认识基层党建定位与作用、切实提升党建考核质量和实效、牢牢抓住党建引领核心与功能,不断提升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风的重要论述,体现了马克思哲学实践观对抽象思辨的超越,继承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反映了新时代持续推进理论探索和实践创造的需要。作为联系理论和实际的重要原则,学风也具备显著的方法论特质,其中贯穿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体展开为实践—认识—实践的螺旋式上升的逻辑过程,体现着辩证系统的思维方式。发扬理论联系
[摘 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领域。党的二十大以来,学界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内涵、逻辑理路、价值意蕴以及实践进路等方面展开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开展了交叉学科视角下的研究,为丰富、发展、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启发。同时也存在研究范式趋向同质化、研究视野缺乏整体性、研究成果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