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需要健康、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教育部、中央宣传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幼儿成长之路,为构建全方位、深层次的协同育人体系提供了有力指引,鼓励家庭、幼儿园与社会携手,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课堂,是幼儿成长的“启蒙之书”,开篇便写满了亲情的温暖与生活的智慧。父母的言行举止、家庭的环境氛围,悄无声息地在幼儿心中勾勒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深入应用于教育领域,幼儿教育领域迎来重要发展机遇。自主游戏作为幼儿探索世界、发展社会性与创造力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游戏中的观察、倾听与回应能力,影响着幼儿的游戏体验与学习效果。通过AI图像识别、机器学习及智能语音交互等技术,教师得以突破传统观察方式的局限,更精准地捕捉幼儿的需求。AI技术不仅为教学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又能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AI图像识别
科学绘本以其独特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形式。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能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科学现象和知识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科学的兴趣。科学绘本涵盖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多个领域。通过阅读科学绘本,幼儿能接触到各种科学概念和原理,在潜移默化中丰富科学知识储备。另外,绘本中的画面和文字还能帮助幼儿建立科学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常常发愁:“为什么书柜里堆满了绘本,孩子却总提不起兴趣?是绘本内容不够精彩,还是我们打开书的方式不对?”其实,孩子天生对故事充满好奇,他们不爱看书,往往不是不爱内容,而是没有被家长温柔而有趣地带入阅读的世界。比起强迫阅读,不如让故事成为亲子间的温暖连接。当阅读不再是任务,而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孩子自然会主动翻阅那一页页精彩的故事。 让绘本阅读成为孩子一天中最爱的环节
亲子共读的重要意义 阅读是亲子关系的“润滑剂”。每天陪孩子读一会儿书,不论时间长短,都是一次情感上的靠近。一个眼神、一句重复的童谣、一个被逗笑的瞬间,足以让孩子感受到安全与陪伴。有些家长会说,孩子平时不太爱说话,可一讲到他喜欢的绘本角色,话匣子就被打开了。这不是偶然,而是亲子共读在潜移默化中打开了孩子表达的通道。比起不停地询问“你今天在学校怎么样”,不如翻开一本《我和同学吵架了》这样的故事,孩子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孩子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转变,校园更大了,作息更规律了,学习也多了不少要求。有的孩子特别兴奋,有的孩子却明显跟不上节奏。为什么同一年龄段的孩子适应能力差别那么大?答案就藏在他们是否经历过有质量的早期阅读里。早期阅读就像一把钥匙,它悄悄打开了孩子通往小学的大门,使他们更早接触语言,更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更容易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爱阅读的孩子往往比同龄的孩子更容易理解指令,更敢于
教师在组织开展幼儿园亲子建构游戏活动时,应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和生活经验制定活动主题,突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建构游戏活动,从而提升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建构乐趣 成长同行 例如,教师通过与幼儿和家长沟通,发现幼儿普遍对马路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对于马路上的汽车、自行车、红绿灯具有较强的探究欲。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将亲子建构游戏活动的主题确立为“热
利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三者的力量开展幼儿劳动教育,不仅是对传统劳动教育模式的优化,开辟劳动教育的新路径,还是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创新性思考。在家园社协同育人的模式下,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针对幼儿劳动教育形成一致的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构建出系统化、全方位的劳动教育体系,有效促进他们劳动观念的形成和劳动能力的发展。 家长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将劳动教育
本期为大家分享口蘑炒鸡胸肉的做法。 口蘑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和鸡胸肉一 起炒制,荤素搭配,健康又营养,赶快试一 试吧! 菜名 口蘑炒鸡胸肉 年龄: 3岁+ 食材准备 口蘑、鸡胸肉、玉米淀粉、香葱、大蒜盐、胡椒粉、生抽、老抽、蚝油、料酒 把鸡胸肉去掉筋膜,改刀切成小块,放入碗中。在鸡胸肉中依次放入适量盐、胡椒粉、生抽、老抽、蚝油、料酒,抓拌均匀。 在鸡胸肉中加入适量玉米淀粉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认知建构论”中提到,儿童通过操作活动构建知识体系,劳动中的工具使用、任务解决是其认知发展的“脚手架”。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应为幼儿设置有趣多彩的户外角色游戏,引导幼儿参与各项劳动,帮助幼儿探索社会与自然,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认知和能力素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以兴趣为抓手,引入劳动主题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儿童具有内在生命力和敏感期,当环境能够满足其兴趣需
《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要求“幼儿每天的身体运动时间不低于一小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天气变化影响,幼儿园户外活动常受限制,室内微运动因空间灵活、安全有趣等特点,成为保障幼儿运动量的重要途径。下面我们结合实践经验,从设计原则、实施策略等方面,分享如何科学开展室内微运动,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巧用空间:让教室变身“运动游乐场 空间规划是室内微运动的基础,合理布局能让普通教室发挥多元运动
幼儿天性爱游戏,游戏是其获取知识的关键方式。自主游戏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形式,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与传统的游戏形式相比,自主游戏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为核心,更加强调幼儿的主动参与。在幼儿教育中融入自主游戏,并与游戏的创新设计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自主游戏是指幼儿根据自身需要,按照自身意愿,相对灵活地选择、开展的游戏活动。自主游戏相对于其他的幼儿园活动,更强调幼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全面的、整体的,富有个性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幼儿情感认知与实践体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教育源于生活,生活即教育。”基于此,教师可顺应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依托户外环境,提供多元化、激趣性的劳动平台,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劳动教育发展
幼儿正处于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的交往需求格外强烈,希望结识新朋友,共同开展游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需要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形成社会适应能力,能够主动交流,形成自己的交际圈。”基于此,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应重点培养幼儿友善交往的品质,引导幼儿学会与人交流,与同伴携手探索多彩的世界。 善用情境,构建友善交往环境 要想培养幼儿友善交往的品质,需要教师充分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对儿童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日益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此,探寻有效杜绝幼儿园“小学化”的应对策略,成为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 过早地学习小学阶段的知识,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容易导致幼儿产生疲劳、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同时,“小学化”的教
幼儿园一日常规离不开语言的表达,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在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教师语言表达的水平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发挥语言的魅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 巧用启发性语言,激活思维潜能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若教师在学生未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急于传授知识,知识将难以引发学生兴趣,还会导致脑力疲
漩涡,在洗手池排水、洗衣机转动的瞬间悄然绽放。它螺旋的形态与神秘的吸力,天然契合幼儿好奇的目光。如何将这样寻常的生活现象转化为科学启蒙的契机?我园以科学活动“水中漩涡”为例,探索以生活化材料为基石、游戏化探究为路径、结构化引导为支撑的科学活动设计范式,让抽象的科学原理在幼儿指尖流淌。 源于生活:在熟悉场景中锚定探究起点 漩涡并非遥不可及的自然奇观,它就藏在洗手池边、浴缸排水口,或者是绘本中
构建非遗环境,感受畜族文化氛围 幼儿正处在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好奇心和探索欲较强,幼儿需不断与周围的环境交互,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获取信息,发展认知。教师若能抓住这一契机,预见性地为幼儿营造非遗文化美育氛围,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审美灵感,提升美育效果,还能有效输出非遗文化内容,增强幼儿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以畲族文化为例,在构建美育环境时,教师应从幼儿的美育需求和非遗文化需求两个角度出发,既要
幼儿园教育应当体现多样性、丰富性,为每一名幼儿打造优良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茁壮成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亲近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初步形成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STEM课程强调跨学科融合和实践创新,教师可将其系统融入生态教育,带领幼儿探究各种自然现象,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引导幼儿成长为兼具科学思维、责任意识、环保精神的“生态小卫士”。
晋江东石木雕工艺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是本土传统民间工艺的重要代表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要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基于此,我园大力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积极引入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木雕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木雕活动,鼓励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充分发挥想象,展现独特的创意,进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帮助幼儿从小树立传承意识,提升幼儿的民族认同感,树立幼儿的文化自信,为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活动的策略,引导幼儿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意义 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其精神内核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同时,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区域活动是对集体教学内容的延续和巩固。教师按照教育目标和幼儿的现有水平,有意识
数学并不只存在于课本上。孩子在和同伴比高低、分糖果、跳格子时,正是在用最自然的方式体验数量、顺序、空间和规则。对于孩子来说,数学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种好玩的探索,是生活中充满趣味的发现之旅。真正的数学启蒙,往往不是从握笔做题开始,而是在一次次好玩的经历中悄然展开。让孩子爱上数学的第一步,就是带领孩子一起玩游戏。 游戏是学习数学的天然场景 数学思维就藏在日常游戏中。在成人眼中,数学就是加减乘
随着学前教育领域对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的日益重视,通过课程创新实现跨学科知识整合与幼儿综合能力发展,成为教师广泛关注的焦点。STEAM教育理念强调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与数学的有机融合,为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木玩课程作为幼儿园特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木材的自然属性与可塑性,为幼儿创造了丰富的探索空间。 STEAM理念下课程融合的理论建构 木创活动与打击乐活动的深度融合,不仅打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激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感受和发现美,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 开展幼儿园音乐游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不仅能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
泥巴,曾是很多人童年里最天然的玩具。对于孩子来说,一团软软的泥就是一个小小的世界,泥可以揉成小猫,捏成碗,也能随心所欲地变成任何想象中的样子。在幼儿园课堂上,陶艺不仅是玩泥巴的升级,还是一种让孩子用双手去感受、观察、创造的过程。孩子在拉坯、捏形、刻纹中逐渐学会专注,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与美。你是否曾看到过孩子认真地捧着一个歪歪扭扭的小陶碗,眼睛里闪着光?他们那份纯粹的满足,
你有没有发现,夏天把喝剩的水放进冰箱,没过多久就变成了硬硬的冰块;冬天早上,窗台的水碗会结出一层薄薄的冰皮。水是怎么悄悄变样的呢?冰和水摸起来为什么不一样呢?这些看起来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藏着非常有趣的小秘密。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好奇心一起出发,去认识水和冰之间的“魔法变身”吧! 水为什么会变成冰 水的变化真神奇。水可以倒在杯子里,装进瓶子里,洒在地上……我们每天都能见到水,但你有没有想过
本土文化资源是地区特色的体现,也是打造幼儿园特色课程活动的重要载体。大部分本土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如游戏资源、民俗资源、艺术资源、美术资源、建筑资源等,对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将本土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不仅能提高幼儿园课程活动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还能在幼儿心中种下传承文化、保护文化的种子,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开发本土游戏资源,
幼儿阶段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幼儿价值观形成的启蒙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和教育资源,对幼儿人格塑造和习惯养成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主阵地,应主动承担起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责任,将优秀文化基因镌刻在幼儿的心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的重要意义 培养幼儿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信心的基础。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的养成始于启蒙教育。将
大自然是幼儿探索生活、认识世界的桥梁。教师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还能培养幼儿亲近自然的意识,使他们与自然建立友好关系。教师应重视自然日课程,积极开展种植活动,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等。 自主开展准备工作,培养幼儿种植兴趣 准备工作是构建自然日课程,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的首要前提。如果缺少高质量的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基础主线,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砥砺前行。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只有在幼儿心中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才能深化幼儿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 浸润式德育泛指德育在幼儿整体教育环境中逐渐渗透,即在幼儿教育中
幼儿天性爱游戏。当幼儿投身于室外游戏时,他们对于游戏的好奇和兴趣会被极大地激发起来。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强烈的渴望,驱动他们探索、了解周围的事物。在参与室外游戏、亲身操作与大胆尝试的过程中,幼儿如同海绵吸水一般,不断积累各种各样的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通过游戏逐渐发展了自主探究能力,身体、认知和情感等多个方面也都实现了良好发展,为幼儿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室外游戏对
环境对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幼儿园户外运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创设科学合理的区域环境,使幼儿在户外运动中强化体育技能,提升运动效果。为此,教师可通过选择生活材料,合理布置环境,因地制宜,适时优化环境等策略,激发幼儿参与户外运动的兴趣,增强幼儿的运动能力,促进幼儿健康生长。 选择生活材料,激发参与兴趣 材料是环境创设的根本要素,教师在创设户外运动区域环境时,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将与户外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