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承旧启新;跟随文学,寻迹时光。 过去的一年,以“江河战略”为指引,遵循水利人写水利事的宗旨,“大河笔汇”水利文学品牌更加明晰:水利作家李高艳新作《黄河西流去》问世,多位作家泼墨撰写书评,掀起一股水利文学热。随后,在一次创作分享读书交流活动上,她回溯作品的经典片段,祈愿用文学的力量传达暖意,飞抵每个读者的内心。长江文化学者陈松平写人有温度,记事有细节,他的新作《滚滚长江》用鲜活的文字梳理
在当代中国诗坛,王法艇的诗歌创作无疑具有独特的标识性。他的作品以恢宏的叙事、深邃的历史感和浓烈的时代担当,勾勒出一幅幅兼具个体心灵体验与宏大时代背景的诗意画卷。尤其是长诗《忠诚》《复兴的钟声》等作品,标志着王法艇的诗歌创作走向成熟,也为新时代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模式。王法艇的诗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独特感悟,更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回应与实践。在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指引下,诗歌作为
1 起伏,有一种节奏,细如针的力量 扎进心尖,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浩浩荡荡一直扎进经过的人 沿途奔跑的人,最先醒来呐喊的人 站在人群中演讲的人 纸上燃烧的人 把笔伸进骨骼划拉着黑暗的人 一根骨,月光一样的惨白 恐惧,吓不走意志坚定的任何一个人 疼痛的触须像旗帜一样在飘 一个个熟悉不熟悉的面孔 都用血污的脸,扭曲的身姿 亲切地称呼母亲 用血孝敬着母亲 用跪乳之举报恩 用
1 流水,浮游万千个意识和灵魂 山脉,凝重远古的力量和沉默 遇到峡谷之后,河流咆哮而出的声音 激活生命再次诞生的神秘 蓄势向下的决心,撕碎苦难纠缠的噩梦 储备到达千家万户的光明 让每一枚草尖,跳跃生命的灵动 让弯曲盘旋而行的山路,重新激活 万里山川蓄谋已久的风景 张家山,一次性在山口敞开 张家山,不仅仅是座山,山下的河水 从此一直向东,指引一个民族精神的延伸 最终到达,黄
1 一片从殷墟醒来的甲骨文,认得它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认得它 张衡的地动仪,蔡伦的造纸术,认得它 曹植的辞赋,杜甫的诗篇,宋徽宗的瘦金体 黄庭坚、米芾、蔡襄的挥毫泼墨,都认得它 且不说这稳坐如钓翁的大山,疾行如侠客的大河 也不说这不南不北、不偏不倚的大地上 戳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字,中州,中原,中华 在时间轴能够追溯到的顶端,华夏文明的大门 穿过五千年的记忆长廊,就在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