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俸禄制度是官僚行政动力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中晚唐俸禄制度的变化以顺宗朝的官员俸禄制改革为起点,它的政策内容完全为宪宗元和改革所继承,其中心议题是置本收利和职田问题。这些问题规定和影响了唐后期百年间(805—907)官员俸禄与官署经费的变革。只是在武宗尤其是宣宗时代,边疆官员的待遇以及官员俸禄靠吃官健空饷的问题才被提上议事日程。改革似乎涉及一些深层次问题。但是,随着这些改革的消失以及其效果的
摘 要:明初大都督府长官皆太祖心腹近侍出身,其下有一套文职幕僚班子处理全国机要军务。五府分置后,机要军务转归兵部处理,更加符合文书行政的需要。太祖晚年赋予五府统领京军与藩王内外配合拱卫皇室的使命,奠定了五府为朝廷“腹心”的基本属性。京营成立以后,实行五府长官提督京营、五府机构办理营务的“以府管营”体制;五府长官以“管军大臣”身份参议军务、边务及将领选任。正德、嘉靖之际,“以府管营”的弊端愈加明显,
摘 要:清朝入主中原后在陪都盛京设置了旗民双向建制的地方行政机构,即八旗驻防与府州县制。由于府州县建在八旗驻防区内,二者的辖区重叠错落,作为政治中心的旗署与民署同置一城,形成两种政治文化的交融共体。在政治运行中,虽有旗民分治之名,但因府州县佐贰官的设置不足,使得城守尉等旗官直接参与钱粮刑名等政务。而民人不断冲破封禁,流寓各州县和八旗驻防区,又使国家不得不在这些区域中派出府级佐贰官“通判”行使正印官
摘 要:19世纪30年代,随着霍乱在英国的流行,霍乱地图随之诞生。霍乱地图的出现,是英国制图技术进步、人口统计学发展、登记总署建立与人们对“可见性”痴迷的结果。19世纪中叶,托马斯·沙普特、奥古斯都·彼得曼、亨利·阿克兰及约翰·斯诺绘制的霍乱地图较具代表性。这一时期的霍乱地图具有空间性、可视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对公共健康、医学地理学及地图绘制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与此同时,霍乱地图经常被作为当时流行的
摘 要:政治民谣作为17世纪中叶英国地下文学的代表,表达了一部分社会民众对时事变化的看法。由于克伦威尔主政期间采取了较为严厉的书报审查措施,因此这一时期政治民谣的表达方式比较隐晦,但创作手段多样。面对英国政治制度的频繁变化,政治民谣对时局做出了迅速且深入的分析判断。一方面,民谣呈现了克伦威尔以武力取代国王的非正义性;另一方面,民谣中的议会不得人心,议员们贪婪敛财和破坏社会秩序的负面形象跃然纸上,深
摘 要:邢侯簋铭文记载周康王命人对邢侯的职事加以确认并进行赏赐之事。铭文记录了周王与诸侯间的互动细节,是探析上古君臣关系的重要史料。铭文“昭朕福盟”之“盟”指君臣之盟,即周天子以命服、赏赐等方式与臣下订立的盟约。邢侯簋铭文反映了周代册命金文在某种意义上均具有“盟”的属性。相关盟约被存于盟府,需要时可随时调用。君臣之盟是双向的,君主做出许诺,臣下则表示效忠。臣下的效忠之辞亦被记入文书,是盟约的重要组
摘 要:元灭南宋后,在江南地区推行军事镇戍制度,其中驻扎浙西地区七路一府一州的镇戍军万户府至少13翼,规模远超路级总管府与管军万户府一对一的配置格局。浙西地区在元朝属典型的密集型镇戍区,当地驻扎的镇戍军,不仅万户府翼数远超其他地区,而且至少一半属于齐装满员、兵力雄厚的上万户府。这些镇戍军万户府,水、陆、马、炮兵种齐全,其中不少是成军较早的老牌汉军万户,即使由汉军、新附军混编组成的新万户府,汉军比例
摘 要:民族可以区分为广义民族和狭义民族两大类型,狭义民族是指具备斯大林所说的民族四特征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的民族六特征的人们共同体,广义民族是指具有或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民族特征的包括两个狭义民族以上的多个狭义民族的人们共同体。国族属于广义民族中的一种类型,只要有国家就会有国族,一个国家的国族只有一个,具有政治属性。狭义民族是文化共同体,不具有政治属性,既可以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多个不同的狭义民族,又
摘 要: 宦官在某种程度上曾被视为男性与女性之外的第三种性别,在早期拜占庭帝国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狄奥多西家族统治时期,宦官取得了超越先前时代的社会与政治地位,其原因不仅包含早期拜占庭帝国政治制度的内在需求,而且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作为身体残缺的外来者,有才干的宦官可以得到皇帝信任,并在政治生活中充当保护皇权与制衡其他政治势力的角色。宦官实际上是皇帝的代理人,因此在政治生活中通常依附
摘 要:1917年6月,日本寺内正毅内阁为了压制反对党,以统一外交方针为由成立了临时外交调查委员会。此后,该委员会成为日本政府藩阀与政党高层协商外交问题的平台,一度压制了日本外务省,在日本武装干涉苏俄和巴黎和会等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藩阀的衰落、外务省的复兴及首相原敬遇刺,该委员会的地位逐渐下降,在“外交一元化”进程中被外务省取代,最终于1922年9月遭到解散。临时外交调查委员会的演进历
摘 要:西方史学史研究的学术转向,使得该领域迫切需要引入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方法。巴里·布赞和阿米塔·阿查亚曾提出“前理论”这一概念,用以指称思想中虽然不构成理论,但是却可能为理论的形成提供起点的内容。这一概念可以启发西方史学史研究者有意识地关注以下四方面内容:其他学科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概念化”问题;历史学家无意识的“理论表述”问题;历史学家所发现的不容于旧有解释框架的“异例”在系统性学术更新中发
COLLECTED PAPERS OF HISTORY STUDIES CONTENTS Official Kitchens(公厨), Official Allotment Land(职田), and Fake Salaries(空饷): The Salary System of Official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Tang DynastyZHANG Gu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