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除了瞬间性、偶然性、客观性等特质外,天然带着一种独特的冒险基因。这种冒险性不仅存在于摄影人对光影的追逐中,更根植于他们用生命丈量世界的每一次抉择——当快门声在硝烟、风暴或深渊中响起,摄影已不再只是记录,而是一场关乎勇气与信仰的远征。 自19世纪战地摄影诞生起,摄影的冒险性便与人类历史的残酷真相紧密相连。摄影人冒着枪林弹雨,在硝烟中左冲右突,他们视死如归,只为能记录下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深邃
[展讯] 维吉:景观社会 展览时间:2025年1月23日至5月5日 展览地点:美国纽约国际摄影艺术中心 摄影师维吉(Weege),原名亚瑟·费利格(Arthur Fellig),其职业生涯通常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一个是艰苦的,另一个是光彩夺目的。维吉因拍摄20世纪三四十年代纽约市的犯罪现场、火灾、车祸等骇人听闻的照片,以及作为这些悲惨事件的见证者而闻名。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记录了好莱
重拾青年的初心和挚爱,摄影、登山能让浮躁的心归于平静。 李德林(以下简称“李”): 你原先是在国有企业任职,是什么时候开始摄影的,请简单介绍一下你的经历。 龙江(以下简称“龙”): 2003年之前,我主要是在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工作,负责国有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辞职后我开始专注于摄影。1999年,我被派往一家负债高达2.4亿的企业,该企业已面临停产。这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我们通过一系列的经营整
编者按:在安娅·施拉曼(Anja Schlamann)的建筑摄影中,人物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如同一场灵魂深处的对话。在她的代表作S I E系列中,施拉曼走进建筑,置身于空旷的空间之中,人物与建筑空间相互映照,仿佛成为彼此的镜子,原本静默的结构被赋予鲜活的生命。她的另一组作品Encanto系列通过建筑与表演艺术的巧妙融合,展现了空间如何在时间的流转中成为情感与历史的载体。《柜台》(The Shop
编者按: 草原是内蒙古的重要自然资源,也是广大牧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在生态、绿色发展理念之下,原有的草原生产生活,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要在新的契机和挑战中,找到合理的发展路径,需要我们首先对草原生产生活的现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而摄影恰好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草原的可能性。我们借助摄影作品,看到了很多昔日不曾看到的景象,看到了草原牧民在坚守传统时接受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变与不变。
在牧民的讲述中,让我一直难忘的是一位热爱赛马、获得过多次赛马奖项的老牧民,在微醺的状态下,讲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 二十多年前,一场暴风雪过后的清晨,他发现心爱的一群马跑丢了,凭经验判断,这群马一定是往下风口方向跑了,心急火燎的牧民没有多想,急忙骑上马便向东追去,原以为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追到这群马,但是没想到,在这白雪皑皑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他追了一整天也没有看到一点踪影,倔强的他只好去找牧民家借
阿巴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中北部,“阿巴嘎”系蒙古语,在汉语中为“叔叔”之意,因部落首领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同父异母弟别力古台后裔而得名。 阿巴嘎旗的辽阔草原为我的摄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冬日的阿巴嘎旗,天空望不到边,我带着相机来到这里拍摄。大雪覆盖下的阿巴嘎和乌珠穆沁草原,如同一首远古史诗,又像一幅铺开的画卷,展示着这片土地上不屈的生命。 如今已经不再游牧的牧民,在自家草场的定
我的这些作品聚焦草原季节变换,展现生命的多姿多彩,讲述时光流转的故事。因此,我尽量运用细腻的镜头和丰富的场景,将草原的悠远与牧民的温情逐一呈现。 草原上孤独与活力是我重点表述的对象,在季节更替的叙事中,我不仅是作为记录者存在,更是像诗人一样,用镜头诉说着对草原的无尽依恋和对生命循环的赞美。我力求让每一幅作品都饱含深情和哲理的诗意,让观者也随我体验一次心灵的旅行,感受草原人民那份对家乡土地
北方的冬天特别寒冷,但如诗如画的草原以她深沉厚重的美,时刻温暖着我的心,像磁铁般吸引着我。于是,我一次次走进草原,走进牧区。 体态温柔的山坡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处牧家红墙碧瓦点缀在洁白的雪地上,极为醒目;袅袅炊烟和周边的牛、马、羊群相伴,一派生机。早上太阳跳出地平线时,折射出万丈光芒,和白雪相融,泛起点点金光;夕阳西下时,红似一团火,继而惭变为浅藕荷色,美丽而壮观。这就是草原,令我向往令我
阴山北麓的苏尼特草原,自古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之地。“苏尼特”为古代游牧部落的名称,苏尼特草原因该部落在此定居而得名。 草原春天有沙尘暴,夏、秋季干旱,而冬天的严寒则是我对苏尼特草原最深刻的记忆。草原的冬季漫长又寒冷,生存环境极为恶劣,但顶严寒、冒风雪骑马放牧的身影,以及迎着刺骨寒风捡牛粪的背影多次在我面前穿过,他们脸上满是冰碴却露着真诚的笑脸,这种崇尚自然、不畏艰辛、热爱生活的状态和精
在宽广、辽阔、深沉、静谧的大草原,万物共生互补,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在牧民心目中,大自然就是长生天,必须敬畏。此外,游牧文明的神奇还在于其文化的多样性、流动性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当然,身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人也不得不被裹挟着进入现代化浪潮,传统与现代碰撞后,内蒙古草原深处自然会呈现出一番别样的面貌。 如今,三分之二以上的蒙古族人已经告别传统游牧方式进入农耕生活,但仍约有100万人保留着以放牧
内蒙古草原是内蒙古牧民的家园,身居草原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怀着对草原的热爱和忠诚,默默守护着绿色的草原。勤劳朴实的草原人热情好客,他们会盛情邀请来到草原的朋友走进自己的蒙古包,捧出醇香的奶酒,献上洁白的哈达。冬去春来,悠扬的马头琴倾诉着草原人民的四季牧歌,诗意绵长。 今日中国,大约有一千六百万人生活在四亿公顷的草原之上,他们远离城市,居于草原深处,在保持游牧民族生活状态的同时,也享受着现代文明
剪发礼是蒙古族非常古老、传统而又神圣的礼节,是蒙古族人成长过程中的重大礼仪,一般在小孩子出生蓄胎发到三至九岁时,于三、五、七、九奇数年龄的生日举行,届时邀请德高望重的宾朋参加,以期把“福分”带给孩子,父母认为这时的祝福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幸福。 举行剪发礼时,父母抱着孩子,手里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哈达,哈达上放一把剪刀。剪发礼第一剪由属相相合、年纪较大、子孙众多的长者进行,执剪者口念祝词:翁
两条路径 草原和大海一样,是文学艺术作品永恒不竭的表现主题,它们宽广博大,仿佛能容纳万物;它们悠远深邃,有着无限的可能。对于不在草原生活的人来说,草原相较于大海的独特处在于,人们可以更容易地走进去,直接体悟其中的滋味。于是,草原成就了介于蓝色海洋和黄色土地之间的一种困于市井生活的人抽离凡俗的想象。确实,一望无际的蓝天和绿草、悠然活动的牛马羊、醇正的肉食和奶制品、苍茫的呼麦和马头琴,能开阔人的心胸
鲍昆(摄影学者、评论家) 游牧是人的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其产生的生产文明方式则是人类社会的四大文明之一。与北非和阿拉伯地区的游牧民族依托于沙漠游牧不同,在中亚和东亚的游牧民族则是在大草原上,自然条件要相对好很多。在久远的历史中,东方草原的蒙古人最为强大。这已被历史记录与研究所证实,更为无数文学作品以各种体裁演绎成雄壮的史诗和壮丽的传奇。草原、游牧是作家与艺术家经久不衰的创作主题。 比较遗憾的是
编者按:为充分展现河南省民权县黄河故道国际湿地的保护建设成就,记录民权的风光之美、人文之美,探索湿地生态的自然奇观、鸟类资源,由《中国摄影家》杂志社、河南省鸟类学会、中共民权县委宣传部主办,民权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民权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民权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民权县摄影家协会、民权县庄子文化馆协办,于2023年12月发起了“大美中国·生态民权”爱鸟摄影大展活动。2024年9月,
太行山,这座横亘于华北大地的古老山脉,以其雄浑壮丽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和记录它的美。站在太行山上,仰望那巍峨的山峦,云雾翻腾,宛如仙境。群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如同大海中的岛屿;在霞光照耀下,又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更添几分神秘与幽静。 作者简介: 李光明,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2020年获河南省艺术摄影学会“年度十杰”摄影师称号,2022年获河南省
在甘肃陇南,秦腔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是陇南人的心头挚爱。每逢庙会,人们便怀着满心的期待,从四面八方匆匆赶来,相聚一处,只为共赏那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演出。 庙会的日子,戏台下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台上的演员们精心装扮,粉墨登场,以扎实的功底、精湛的技艺、嘹亮的嗓音以及生动的表演,将古老的故事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台下的观众,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表情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化,喜悦时眉开眼笑、悲伤时黯
工业遗产作为工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仅记录着过去工业发展的轨迹和成就,而且见证了前辈们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劳动精神,体现了我们民族卓越的创造力和勤劳智慧。行走于杭钢旧址,重拾火热的记忆。 作者简介: 陈一行,从军营走出,从事过新闻工作,爱好摄影。
松阳县象溪镇靖居村隐藏着一处承载厚重历史的遗迹——《永乐大典》总裁、翰林学士王景故居。踏入靖居村,宁静祥和的气氛扑面而来,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两旁古民居错落有致,王景故居便静伫其中。故居建筑古朴典雅,斑驳的墙壁、雕花的门窗,无声诉说着往昔故事。漫步其间,仿佛能看到王景在此读书、著文的身影,感受到他的才情与抱负。杂志俱乐部浙江站会员相约靖居村,记录那里的自然、人文景观,让更多人通过影像了解王景,感受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