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空战将发生根本性变革,主要表现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认知对抗、以“智能+”或“+智能”为特征的融合作战,从而使得作战维度迅速拓展、影响因素逐渐增多,战术技术指标和效率呈现几何级增长,空中对抗的形态加速向智能化演进。未来空战系统更加突出“智”的对抗,强调“融”的运用,依靠“技”的支撑,多域融合、跨域攻防,无人作战、体系对抗,虚拟与物理空间一体化交互的智能化空战,必将
战争的复杂性古人已有认知,《孙子兵法》写到“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也曾说过“战争是不确定性的王国”。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无人、自主、分布等空战新特征越来越明显,蜂群作战、分布式空战、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等新概念正描绘着新时代空战的蓝图。由于科技的进步,未来的空战进程将大大加快,作战行动将在多维空间同时展开,空战不再是单纯飞机平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成果不断装备化、实战化,未来具有人工智能特征的武器将广泛运用于战场,推动着空中作战对抗由信息化加速向智能化、网络化、无人化、数据化转变。空战装备技术发展趋势下所带来的战斗力生成模式逐渐向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演变,空中战场在面临环境复杂性、响应实时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呈现出博弈强对抗、信息不完整、高度不确定等特征。在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冲突一方或多方对
2023年3月,美白宫发布新版《国家网络安全战略》;5月,国防部向国会提交了《美国防部网络战略》;7月,白宫发布《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实施计划》;8月,纽约州发布首个《纽约州网络安全战略》(以下简称“州战略”)。美密集发布网络安全战略文件,强调在国家、联邦机构、州政府层面加强政策指导,以提升网络弹性、改善网络安全。大国竞争背景下,此举将加剧中美网络空间战略博弈,深刻影响全球网络安全形势和大国竞争格
2023年1月9日,美国SpaceX公司总裁表示,未来可执行载人深空探索和货运飞行任务的星舰轨道飞行器已在进行发射前的最后检测。这是商业航天发展进入航天发射领域、载人飞船领域后,进军载人深空探索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引发世界广泛关注。 项目基本情况 2016年9月,SpaceX公司正式对外公布了星际运输系统(ITS),瞄准人类移民火星以及星际探索。随后持续进行快速迭代,每年都进行一定程度的方案调
菲律宾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盟友之一,近年来大力推进国防现代化,积极从国外引进先进护卫舰、反舰导弹和轻型战斗机等现代化装备,整体军事实力不断提升。而随着近期南海局势的日趋复杂,菲律宾宣布将拟定名为“地平线3”的新武装力量现代化计划,以加强领土和海岸防御。该计划是菲律宾“15年现代化计划”的第三阶段。与此同时,菲律宾不断加强与美国及其他盟友国家的防务合作,试图拉拢更多的国家一起展开包括联合巡航
美军认为,21世纪的大国冲突,尤其是海洋领域的冲突,将集中在电磁、网络空间或太空领域。而网络空间的每一次“交战”,黑客攻击或泄密行为带来的复合级联效应,不亚于战争行为的后果。本文以美海军遂行网络空间作战的职能任务为切入点,概述其力量编成,并结合受训对象、承训机构、训练阶段、训练内容、训练领导等要素阐述其网络空间训练模式,分析网络空间训练特点。 2020年,美海军第10舰队(舰队网络司令部)发布了
敏捷作战运用概念是美空军基于当前发展阶段和未来作战需求做出的必然选择。一是化解军事存在收缩困境。冷战结束以来,美空军全球活动强度显著降低、力量部署态势持续收缩,特别是永久性海外基地数量的大幅减少,严重限制了前沿兵力投射选择范围和部署规模。二是响应美军转型建设要求。2016年美军开启新一轮国防改革,致力于建设规模精干、灵活敏捷的现代化美军。为此美空军积极探索兵力投送和后勤保障新模式,实现由“建制
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发展,统筹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优化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推进侦察预警、联合打击、战场支撑、综合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战略威慑力量体系注重指挥控制、战场信息保障、网络信息体系、先进武器装备和军事后装综合保障等方面的集成运用。新域新质作战力量也应积极融入体系,实现无人智能化的体系发展,建立一体化、
15世纪以来,海洋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价值不断凸显,人类文明也开始进入到更具“开拓性”的海洋时代。特别是21世纪以来,随着海权长期占据着海洋政治的中心舞台,各海洋国家为了争夺海权进行着持久的竞争、合作与冲突。从历史上看,海洋对国家发展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海权与海洋权益。海权与大国武力崛起模式紧密关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国武力崛起模式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形势下,世
1949年,太原解放后,大同成为山西省境最后一座孤城,解放军有足够的力量立即解放它。但是为了尽量避免城市损毁、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前线部队遵照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军区的指示,高度重视战场起义。经过艰难曲折的努力,国民党守军终于在军事压迫和政治攻势下投诚,打开大同城门,接受了和平改编。大同和平解放是北平方式的再一次运用,为战略追击阶段歼灭国民党军残余部队提供了宝贵经验。 大同国民党守军陷入绝境
鲁西南战役是着眼全局、以谋定胜抢先机的经典战例,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从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的首战,揭开了我军战略进攻的序幕。1947年6月30日至7月28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在鲁西南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发动了一场大规模歼灭战,消灭国民党军4个整编师9个半旅,共计5.6万余人,为我军挺进中原、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道路。 攻其不备,强渡黄河乱敌战略 1947年3月,蒋介石把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转为对陕甘宁和
戴安澜生前曾任杜聿明率领的“中国远征军”第5军所部第200师师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根据当时中、美、英等盟国之间达成的协议,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披荆斩棘、远征缅北,一是为了抗击日寇,保卫滇缅国境的安全;二是为了打通印缅公路,疏通民国政府从盟军取得补给的生命线。但当时日寇发动太平洋战争后气焰嚣张,驻缅甸英军不战而退,美军统帅弃军入印,使远征军形成孤军奋战、腹背受敌的局面。尽管远征军第一次入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