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汽车行业,“内卷”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和无法否认的存在。2024年,“内卷式”竞争贯穿了全年,并不断泛化和极限化,已成为汽车行业的一大乱象和困扰。与此同时,“长期主义”是企业经常提到的经营理念,甚至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被重点强调。 然而,在我日常与企业的接触中,看到的现象颇为割裂。不少车企高管和基层人士认为,“坚持长期主义”喊出来容易,做起来太难。内卷竞争越是激烈,长期主义思维与现实冲突越大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改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成立,多家车企接连公布eVTOL新进展,“飞行汽车”真的要来了? 2024年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各级政府纷纷加大对低空经济的扶持力度,推动了相关企业的快速增长。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0日,我国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注册量已达到1.03万家,现存相关企业数量已攀升至7.5万家,这一增长速度
就企业自身而言,降本能力、产业集成度、技术路线以及产品销量等差异均会导致不同企业间盈利水平的参差不齐;而在外界因素中,市场规模、竞争激烈程度也会给新能源车企的盈利进程带来影响。 刚开年,零跑汽车就给了同行一个“暴击”。1月13日,零跑汽车发布盈利预告,宣布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转正,提前一年达成单季度盈利目标。一直以来,盈利问题都是不少新能源汽车企业不可言说的“痛”,更令人“扎心”的是,近
为何雷克萨斯迟迟未能实现国产化?是惧怕电动车在中国“水土不服”?还是另有其因?答案是好饭从来不怕晚,国产化也不一定是雷克萨斯品牌的唯一“出路”。 近几个月来,“雷克萨斯是否将国产”成为了围绕该品牌的热门话题。而今,终于“靴子落地”。据报道,2月5日,丰田正式宣布与上海市达成合作意向,在上海市金山区独资成立LEXUS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研发、生产公司。 至此,丰田成为了继特斯拉之后的第二家在
从“乐视帝国”的创立者,到如今背负巨额债务的FF掌门人,贾跃亭这位曾经互联网大咖背后的故事,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跌宕起伏。 2024年的最后一天,FF(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来)创始人贾跃亭在微博发了一篇名为《2024爬出泥潭,2025扬帆蓝海》的长文。其中提到这样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如果有天梦想能够实现,我最想做的是尽快回国。” “2025年,我要努力把跟大家承诺过的一一落地
今年的CES展会上,AI企业及芯片公司竞相展示尖端技术,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领域的创新突破亦层出不穷,中国品牌深度参与其中,并凭借着一系列领先技术,吸引了全世界瞩目。 1月7日-10日,2025年度国际消费电子展(以下简称:“CES 2025”)如期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与2024年一样,AI技术及其衍生产品依然是本次展会的核心亮点。但稍有不同的是,今年CES的主题是“DIVE IN”,英文直译过
引领增长,四大突破,全面腾飞!放言要“不客气了”的奇瑞,2024年交上了史上最好的全科优秀生成绩单。本文除了“数说”奇瑞的从10到1外,还“述说”了奇瑞的两个“加分项”,而这或许比一次亮眼的年度成绩单更为重要。 2024年汽车行业和企业的销量都发布了,《汽车纵横》编辑部跟我约一篇车企年度业绩的点评稿。我于是跟周边多位媒体同仁做了个小调研:如果就只选一个2024年综合表现最好的汽车企业的话,你觉得
曾经的212,因时代需要而生,为中国越野探路布道;如今的212,从情怀中走来,与中国新一代热爱越野的爱好者携手同行,向世界展现中国造车的新力量。 怎样才能更充分地感受一辆汽车的性能与品质? 答案:在路上。 那么,如果这是一辆越野车呢? 那就来一趟“此生必驾”之旅吧。 2024年12月25日,川藏公路建成通车70周年之际,2024“看见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特别策划——“寻路川藏线
2025年1月23日,中国汽车企业品牌官联席会(CB20)在北京召开2025年第一次工作会议。本次会议完成了2023-2024年工作报告、轮值主席换届交接、2025年工作计划、行业重点话题研讨等工作事宜。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CB20主理人柳燕,中国汽车企业品牌官联席会各企业和品牌的营销负责人等四十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作为汽车品牌营销领域的行业沟通工作平台,CB20会议秉承联席会的宗旨,将
风云际会,躬逢盛世,激流勇进,不负时代。诞生于中国汽车品牌崛起大时代的中国汽车企业品牌官联席会(CB20),4年来凝聚主流车企优秀品牌营销人士的智与力,共逐汽车强国梦,共助品牌向上。 不是在干大事,就是在干大事的路上。不久前,CB20又干成了一件创行业纪录的大事。 汽车行业大事件首次在新年贺词中被国家最高领导人点赞,光荣入选央广总台2024年度十大新闻,1张十大主流汽车品牌新车同框下线的新闻照
全球汽车产业都将经历这场由科技革命引发的大变局。但在大变局中坚守长期主义并非易事。长期主义聚焦长期价值,有底线、有定力、有韧性、有格局,意味着企业永远在路上,永远不可能“躺平”。 经过70余年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向强转变,当前正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汽车产销规模位居全球第一,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完善,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中占据先机,内销和外销不断取得新突破等。据中国汽车工业协
从27年前的“小草房”,到如今的“世界500强”,奇瑞的成长轨迹,已经为中国企业探索出诸多启示——走在全球化探索、技术创新与逆势突围的诸多“无人区”里,长期主义理念就是最好的罗盘。 步入2025年,国内各大车企陆续公布了2024全年成绩单。其中,有一份成绩格外亮眼:全年营收48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实现年增长超1500亿的大跨越;年销量首次突破260万辆,同比增长38.4%,创造里程碑;
30多年来,长城汽车始终坚守长期主义和底线思维,实现企业的稳健可持续发展。本文从产品规划、运营盈利、研发布局等方面切入,以小见大,来解读长城汽车的做法与经验。 什么是长期主义? 这个在1997年由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提出的概念,近几年已经成为了不折不扣的热词。在汽车行业里,最常说这四个字的人,恐怕要数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建军。前不久,魏建军在直播采访中强调:“汽车产业代表着一个国家
长安汽车通过战略布局、技术创新、生态建设的深度融合,不仅实现了从传统车企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的跨越,更在全球竞争中树立了中国品牌的典范。 “汽车产业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参与者要有长期主义心态”,在2025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发表主题演讲时强调,“不能只图‘做短线、挣快钱’,要为社会、为股东、为用户真正负责到底”。在长安汽车全球官网上,“长期主义”更是长安汽车全球化战略四个
在汽车行业百年大变局的当下,丰田既是传承者,也是进化者。历经88载,今日的丰田,不单是一个汽车制造商,更是一个推动未来移动出行转型的先锋。 “百年老店”丰田汽车,成立88年来全球累计产量自2023年9月之后已经超过3亿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令人敬佩的汽车品牌,也是一个创造了无数辉煌历史的品牌。然而,当汽车产业进入新能源时代,丰田给外界的感觉却总是慢半拍。人们不禁要问,那个开创了“精益生产方式”的
关闭冗余产能、深化全球合作、聚焦电动化布局,大众正以战略定力穿越产业周期,为行业提供了一份智能时代的生存样本——短期阵痛背后,是终局思维的胜利。 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提出,“技术融合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重塑世界格局,将我们推向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因此,在新近的达沃斯2025论坛中,特围绕“智能时代的产业”展开深入讨论,重点探讨企业如何调整商业战略以实现转型,并在短期目标与长期需
作为中国新能源商用车领军品牌,近年来远程以品牌焕新、重大事件传播及全球视角讲述品牌故事,为新时代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品牌形象塑造提供了有益借鉴。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品牌异军突起,成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老牌商用车企业加速布局新能源赛道,新势力品牌纷纷涌入。 品牌是一个企业存在与发展的灵魂,对于新能源商用车企业亦是如此。在激烈的品牌竞争过程中,强化企业知
悦达起亚经历了七八年黑暗隧道,现在已触底反弹,反向增长,看到了新的曙光。纠正过去的战略误判,抓牢电动化和智能化大势,打开全新牌局,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转型路径。 沉寂多年后,江苏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下称“悦达起亚”)开始逆势增长。2025年1月8日,悦达起亚晒出了成绩单:2024年累计销售248,259辆,同比增长49.2%。其中,2024年6月销量达20,655辆,同比增长32.7%,这是继
带着冲上年销1286.6万辆新台阶的强劲势能,中国新能源汽车向着2025年呼啸而来。这股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奔腾向前的核心力量,“十四五”收官之战将交出怎样的答卷?市场格局如何演进?又蕴藏哪些机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600万辆左右,增幅接近25%。 政策VS市场:开年大招能否打开新局面 新历初翻,一份罕见早来的政策大礼包瞄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等消费领域直
随着全球自动驾驶从L2向L3+的跨越,在激光雷达与纯视觉感知路线之争中,激光雷达正以惊人的技术进化速度重新定义行业格局,并悄然构建起智能出行时代的全新产业生态。 在自动驾驶端到端模型成为主流之前,关于激光雷达作为传感器的配置必要性有着诸多的讨论和争议。有观点认为,激光雷达是实现高阶智能驾驶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在探测物体和发出相应指令的效率上具有优势。然而,2024年部分企业如小鹏、乐道、鸿蒙智行等
从强化领域合作到启动合并实体磋商,日产与本田的联手之举动作迅猛,令人瞩目。然而,这似乎也意味着强人戈恩曾打造的丰碑正逐渐走向尘封……日产携三菱找寻前路,雷诺同样也是自有打算。 2024年12月23日,本田和日产董事会决定启动经营合并磋商。 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本田社长三部敏宏和日产社长内田诚表示,两家公司的目标是在2025年6月达成最终协议,如果业务整合成功,两家公司将在2025年8月退市并过
促使法-意-美汽车业巨头呈现的重要人物就此身退,Stellantis由此翻开未知的新篇章。然而,在技术变革加速、股东利益纠葛的复杂局势下,这家“超级联盟”能否找到平衡点,迎接转型浪潮中的“大考”? 2024年12月1日,Stella -ntis集团宣布接受CEO唐唯实(Carlos Tavares)的辞呈,其职权暂由负责监督集团运营方向及业务的临时执行委员会接管,直至明年新继任者到任。 这一
2024年我国汽车出口量接近600万辆,连续跃升数个台阶,再创历史新高。出口的快速增长对推动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畅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5年1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24年12月份及全年我国汽车产销数据及经济运行情况。其中,在汽车出口方面,12月份尽管增速继续放缓,但全年出口仍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并再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24年汽车出口量585.9万辆
2024年以来,在报废更新和以旧换新政策的带动下,我国二手车市场明显回暖,全年二手乘用车市场交易量再次刷新纪录,离2000万辆仅一步之遥。 整体市场交易特征 年度交易走势: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利好作用下,二手车交易量持续走高。一方面,受利好二手车市场政策因素推动,二手车市场流通活跃度提升;另一方面,居民消费信心逐步恢复,市场活力大幅提升,二手车市场回稳态势较好。2024年,我国二手乘用车累计交易
2024年全年,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产业持续增长,产量和销量均达到1000GWh;出口保持增长,其中储能市场增速明显;材料类型结构发生变化,磷酸铁锂电池占比加快提升,市场份额稳超七成。 2025年1月13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了2024年12月份及全年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产量、销量、出口量和装车量数据。 2024年动力和其他电池产量1096.8GWh 产量数据显示,2024年12月
截至2024年底,我国充电设施总数超过1200万台,全年充电量突破1100亿千瓦时。其中,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覆盖率达到98%。据预计,2025年将新增充电设施466万台,保有量将超过1700万台。 2025年1月23日,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了截至2024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81.8万台,同比增长49.1%。
全球主要汽车市场发布的销量数据显示,继2023年全球汽车市场加速回暖后,2024年全球车市呈温和复苏态势。 美国:新车销量1633.0万辆,同比增长2.0% 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发布的汽车销量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2月,美国汽车销量完成153.0万辆,同比增长1.7%;2024年,美国汽车销量为1633.0万辆,同比增长2.0%。 2024年,分主要车型来看,轻型车销量为15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