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作为开场节目,“风吹雨洗一城花”的谷雨美学惊艳了全球,尽显中华文化之美,让文化强国的理想照进现实、照见未来。作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节气是农民开展播种的“指南针”,更是我们认识四时变化的好帮手。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节气文化。
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有“二分”“二至”,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春秋战国时期又增加了“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此时,人们对四季的观念已经很明确了。在《管子》一书中,出现了大暑、中暑、小暑等有关节气的名称。到了西汉,淮南王刘安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潜心研究天文、地理和四季变换的规律,创立了“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版本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廿:读“niàn”,指二十),下半年是八廿三。 [选自《新华字典》(第11版附录)] 二十四节气歌(版本二)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像樱桃,小满养蚕又种
一、农业生产的指南针 由于二十四节气科学确切地反映出了一年季节与气候规律性的变化,而且每个节气又固定在一定的日期上,使用方便,因此成为农业生产的指南。早在农耕社会,老祖宗就特别重视节气。自周代始,迎接“立春”时,上到王公大臣,下至草头黔首,莫不以大事视之。古代流传着“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的歌谣,西汉农学家汜胜之便总结了当时的农业生产经验,编成《汜胜之书》。 “二十四节气”关注农时、适
写作误区 有些同学写作文,总喜欢将人物如照片一样置于眼前临摹,这样写出的顶多就是一张照片,无法将人物的独特之处活化在文中,读之味同嚼蜡。 文题亮相 有人为“成功者”做传,像居里夫人历经千辛万苦发现了镭;有人为“失败者”做传,他们虽败犹荣。我们可以学老舍为自己作传以娱乐,也可以为他人写传以赞美。 请以“ 小传”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人物传记。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盛夏时分,蝉鸣聒噪。彼时,我们正在少年宫参加乐团排练,休息间隙,后排突然探出个脑袋,她大声问:“你是何越吗?我们初中会在一个学校哦。”(开头的环境描写言简意赅地烘托出了写作对象的性情。) 我一回头,就撞进了她的眼眸。聚光灯的边缘正好罩住她的脸,小麦肤色的脸庞上,一双琥珀色的瞳孔闪耀着快乐的光彩。(抓住了“眼睛”这个细节,写出了人物开朗活泼的性格特点。) 我被吓得瞪大了眼睛,愣愣地点了点头
文题亮相 生活中的每一人、每一物、每一事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我们只有以认真的态度面对事物,美丽和精彩才得以发挥得淋漓尽致。 请以“那次,我很认真”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夜间,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突然,一束微弱的光从门缝钻了进来…… 我缓缓起身,走出卧室。昏暗的灯光下,年近七旬的母亲正在做鞋。她左手引线,右手捏针,因为线头毛糙,所以她将针线移于台灯下,时不时用嘴唇抿湿线头,再抬一抬镜框,努力将针眼摆正,但线头却好似躲猫猫般,多次闪过针眼与母亲手指的双面“夹击”,过了好大一会儿,母亲才成功地将线头钻过针孔。此前,我从未如此认真地观察过母亲做鞋的模样,但这一次
回首往昔,那些一度让我沉迷的往事早已湮灭在记忆的长河中,唯有那段甜蜜的时光,让我恋恋不已。 冬日,柳树被风无情地吹刮着,天似乎被墨水浸染过似的,看上去灰蒙蒙的。我努力睁开双眼,套上外套,跌跌撞撞地向外面走去,映入眼帘的是外婆在灶台间忙碌的身影。此时,一股粥香飘出,灌入我的鼻腔,只见外婆佝偻着背,端着一碗莹白的米粥,步履蹒跚地向我走来。温热微甜的米汤伴着软香的米粒下肚,令人心生温暖。我望着外婆
又是一年水稻成熟季,沉甸甸的金黄色的稻穗随风轻轻摇曳,天边泛起一抹晚霞,将稻田染成了温暖的橙红色。清甜的稻香使我想起了那次认真种稻的经历—— 蝉鸣声声,犹如夏日里悠扬的旋律,空气中弥漫着暑气,我刚回到老家,爷爷便带我去田里体验种水稻。 出发前,我干劲儿十足,心想今天一定要大干一场,帮爷爷分担农活。下到田里,我看着爷爷黝黑的背以及不断滚落的豆大汗珠,不免有些心疼,便自告奋勇道:“爷爷,我帮
花在何处?是在花海之中,还是在草木之间?毫无疑问,最绚烂的花,是开在人心的那一朵。 几天前,我无意间看到了一张报纸,上面的一则故事如一汪泉水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在我的心头盛开了一朵鲜花。 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一双遍布沟壑却写满坚毅的手,默默地承担起一份被寄以重望的担子,开创了一项令世人惊叹的事业。她,就是黄令仪——一位为芯片事业奉献终生的老人,被誉为“中国龙芯之母”。 半个多世纪以来
在我眼中,母亲是一位坚韧而勤劳的女性。她今年38岁,然而岁月并没有在她身上留下温柔的痕迹,生活的重压和工作的艰辛让她的面庞过早地刻上了岁月的沧桑。 母亲是一名外卖员,这一职业在当今繁杂的社会上或许会被一些人瞧不起。然而,在我心中,我却认为她的这份工作无比崇高。就是这份看似平凡的工作,却如同坚实的磐石,支撑起我们这个家庭,让我们在失去父亲的庇护后,依然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安宁。 母亲每天骑着
奶奶把蒸笼放上炉子。“啪”的一声,煤气灶打开了,一小片蓝中带着金黄的火苗迅速蹿了起来,蒸锅底部那小小的一片被岁月燎烤过的痕迹,在这股高温的催化下再度呈现出黑色。 “啪”,又是一声,厨房顶部的抽油烟机被打开了,“呼呼”的声音充斥在耳畔,还有空气与水蒸气的摩擦声,火苗“噼啪”作响,似乎还能听到奶奶在厨房中忙碌的细微喘息声。 过了十分钟,蒸笼顶部冒出了一股又一股白色的水雾,在厨房四处弥漫,在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