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上映在国内外动画市场激起千层浪。它大胆打破了大众对传统神话故事的刻板印象,重塑了哪吒的形象,以现代视角演绎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热血逆袭故事。阔别五载,《哪吒之魔童闹海》在万众瞩目下强势回归,于乙巳蛇年大年初一(1月29日)正式上映。该片在各个维度实现了全方位的突破,凭借精彩剧情、深刻主题和震撼视效,迅速成为现象级作品。截至2月18日,《哪吒之
2月18日,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率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何加林、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董雷、创研规划处处长袁学军、山水画所所长方向、油画所所长赵培智、理论研究所所长陈明、书法篆刻所副所长(主持工作)谢小铨,艺术家党震、孙震生,办公室干部汪浩然一行赴浙江画院进行考察调研,并开展座谈交流。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杨守卫,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办公
2月18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中国美术学院主办,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画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浙江省文化会堂(浙江展览馆)承办的“稽古振今——第八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教学临摹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幕。本届展览以“稽古振今”为主题,聚焦“师古人”的核心命题,既延续了历届对中国画本体的深度追问,亦开启了一条更宏阔的古今对话之路。
【编者按】 展览承载着为社会提供高品质文化滋养、以艺术品为媒介“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在推动文化建设、深化社会美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期,随着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主办的首届全球艺术策展教育研讨会和“策展在中国”研讨会等活动的相继举办,再度引发学界与业界对“策展”这一艺术实践的深度关注和广泛讨论。随着策展学科体系建构的日益完善,其专业性不断提升。然而,数智时代的浪潮汹涌而至
策展,这一传统上被定义为在博物馆和画廊等受控空间选择和展示艺术品的做法,在21世纪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它不再局限于艺术领域,而是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策略,被应用于城市发展、社区建设和商业创新之中。策展的边界不断扩展,其界限的扩大不仅反映了艺术领域的多元化发展,更体现了将创意、教育和社会对话整合到各个领域的更广泛转变。 策展之所以能够跨越传统边界,实现如此广泛的扩展,得益于多重因素的共同
策展是当今文化生态中的关键要素,从展览的筹备至落地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回溯至20余年前,当我初涉此行时,策展尚被视为边缘学科,策展人的身份也未被确认。为了在公立机构的展厅中堂堂正正地署上“策展人”之名,我们经历了漫长的努力与争取过程。记忆犹新的是,2022年有幸为故宫博物院策划一场书房主题的展览,被称为“院外策展人”,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策展人身份受到的认可。 想当年,原文化部领衔曾有意
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策展已经成为美术馆、画廊等机构举办展览活动的基本工作方式。我们惊喜地发现,自策展始创至今,几代策展人同时活跃在展览现场,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和机构策划展览。 策展人作为展览项目实施的重要角色,通常是受邀或与相关机构协商,承担拟定展览方案、邀请艺术家、确定作品清单、审定设计方案、撰写前言和相关文字、编辑文献集等工作。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很多策展人因为不同原因仅承担其中部分工作,诸如
策展是一种批判性的知识生成活动,关注如何通过展览的形式批判性反思知识及其传播,在特定的场域与观众形成互动和对话的更大可能性。在当代艺术和美术馆的发展推动下,“策展”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成为一种重要的当代文化实践形式。策展的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脉络,其机制的形成既得益于西方经验的引入,也和其与本土文化的深度结合密切相关。中国策展机制和边界正从单一的展览形式向更复杂的文化生产模式转型,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美术展览以视觉艺术的方式,见证了新中国建设、发展与繁荣的辉煌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文艺发展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多元化、时代化的策展理念,丰富多彩的展览形态,助力中国美术迈向新高峰。 美术展览包括全国美展、主题性展览、美术馆展览、地方性展览、学术交流展览等。随着策展形式与媒介的快速发展,中国策展也应该更好地适应当下、开拓视野。积极推动中国美术“走出去”和“引进来”,是
本报讯 2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布202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优秀项目名单。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方案〉的通知》要求,202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总结验收工作顺利完成。经专家认真评审,共评选出15个优秀项目(排名不分先后)。这些项目分别是:中国美术馆的“刘开渠与留法雕塑家作品展”、广东美术馆的“新时代赋”、北京画院美术馆的
本报讯 2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延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延安市美术家协会协办的“强基工程”新春特别行动——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春走基层赴延安采风慰问活动在陕西延安开展。 2月11日上午,活动启动仪式于甘泉县象鼻子湾村举行。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屈健表示,“强基工程
本报讯 2月14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陕西省博物馆协会、陕西省博物馆教育联盟协办的“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全国博物馆教育发展研讨会”在陕西召开。 会上,多位博物馆专家和高校学者围绕博物馆教育理论研究、实践创新等议题进行主旨发言和交流研讨,大家在研讨中畅所欲言,分享经验、增进沟通、收获新知,共同为博物馆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与此同时,以博物馆赋能
当ChatGPT在2022年掀起全球AI热潮时,人们或许未曾料到,这场技术革命将以更猛烈的态势席卷世界。从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首次定义人工智能,到深度学习推动图像识别突破,再到GPT-3展现文字创造的魔力,AI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淀,终于在2025年迎来中国力量的爆发——DeepSeek的全球走红。这不仅标志着国产大模型实现技术突围,更预示着艺术创作疆域将被重新丈量。对此,美术界既惊叹于技术赋能的
本报讯 2月17日,中国女画家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首都宾馆召开。 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主席团、监事会、常务理事会、理事会。徐涟当选新一届中国女画家协会会长,王晓琳任常务副会长,安佳任副会长兼法人代表,康蕾任副会长兼秘书长,杨红、张凌、王易霓、王德芳、李传真、王志英、申卉芪、马良芬、孙肖嘉、王一帆、徐红梅、田亚君、邓柯任副会长,邱雷任监事长,许正任副监事长。会上宣布了新一届监事会和常务理事
本报讯 2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京举行。来自国内相关科研单位、高校的专家学者,入选、入围项目及国外考古新发现项目代表参加论坛。 论坛发布了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六个入选项目,分别为吉林和龙市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浙江仙居县下汤新石器时代遗址、甘肃临洮县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安徽淮
本报讯 2月18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油城印象·岁月流金”中国油画名家写生作品巡展在新疆克拉玛依科技馆开幕。本次展览通过90余幅油画作品,生动展现了克拉玛依这座英雄之城的峥嵘岁月与新时代风采。 “艺术家们以崭新的视角描摹了当地的人文风情和城市建设成果,用作品表现了新疆石油工业的发展新貌。”克拉玛依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局长王晓佳说,“这
有温度的存在:广州设计三年展在香港开幕 1月24日,由广东美术馆和香港知专设计学院共同策划的“有温度的存在:广州设计三年展(香港特展)”在香港知专设计学院(HKDI)开幕。据悉,本次展览呈现22个重要的当代中国设计作品,以各种“温度”反映富有情感和人文关怀的创造力,同时展示中国当代设计在推动当下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所担任的重要角色。展览主办方期待透过对设计人文情怀的深刻诠释,提供更多创造交流
艺术家简历 王东声,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艺术家,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2月16日至26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中国美术报》社承办的“大道不孤——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一个人的视觉谱系·王东声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东楼展区三层举办。展览集中展示了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艺术家王东声自2014年以来在书法与书写、陶瓷印、水墨
艺术是一道思考题,没有标准答案。 做艺术,感觉自己更像是一个多边形装置,有多个切面和多条棱线。 说通俗点,我的思维不断切换着频道,行为意识不断被新奇与执念撕扯。然而,一旦某一束神经被激励,也一猛子扎下去,不禁“兴来每独往”地投入。 由于研究内容多杂,不单涉及水墨、书法和篆刻方面的创作与教学,还有过油画、美学、视觉设计、编辑与策展等多个领域的修习经历,完全违背了“多能不如专擅”的古训,彻底吻合
本报讯 1月18日至23日,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承办的“山魂——卓鹤君作品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以时间为线索,通过“行云流水”“心织笔耕”“坐穷泉壑”“如山之魂”“游化墨戏”五个单元,系统展现了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卓鹤君从青年阶段至耄耋之年的180多幅佳作。卓鹤君的绘画在水
本报讯 1月18日,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的“静水流深——杜大恺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清华大学教授杜大恺自2006年以来创作的纸本水墨、纸本水彩、公共艺术等210余件(套)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杜大恺对当代中国水墨的长期思考和创新成果,更以其独特而强烈的形式构成与设计感,让观众在欣赏中感受到中国水墨画的无限魅力。杜大恺致力于探索中国水墨画的当代性,
本报讯 2月22日,由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甘肃省美术家协会、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古道放歌——巫卫东画展”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兰州画院院长(兰州美术馆馆长)巫卫东的中国画人物和山水画作品共150幅。巫卫东常年行走于大漠长河、雪域雄关之间,中原神韵与西北风骨植根于其艺术血脉之中,他以写生为径,将自然风骨与人文精神熔铸于一炉,下笔于画作之中。丝路古道、大漠长
徐小国:回环 1月18日至3月30日 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 此次展览汇聚了徐小国十年间的三个系列作品。从最初的尺幅巨大、融合神话与现实的叙事性绘画,到对绘画本体表达现实感受的深入探究,徐小国的作品可参照两个坐标来解读:一是塞尚开启的现代主义传统,另一是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对图像的现实隐喻性表达传统。 黄建新:色彩的回响 1月27日至2月26日 新疆·新疆美术馆 此次展览共展出黄建新
名课荟萃 【编者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当水墨邂逅油彩”以中国水墨画与西方油画的艺术特色与语言特征为切入点,聚焦中西艺术融合与对话。作为一门线上通识课程,该课自2017年开课以来,已开设17个学期,覆盖280余所高校选课,累计互动56.6万次,浏览量达21.5万次,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在线课程的共享性和开放性。 人工智能时代,任何人都可以轻松检索到艺术家的介绍以及作品图片,一门线上艺术通识课程又能体
刚刚过去的乙巳蛇年,全国各大美术馆积极策划并推出了形式多样的美育公教活动,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这些活动内容丰富,涵盖了展览导览、艺术工作坊、讲座沙龙及互动体验等多种类型,吸引了不同年龄和文化背景的观众广泛参与。 纵观春节期间全国美术馆所策划的美育公教活动,呈现出几个明显特点。首先,注重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打造沉浸式的艺术体验,让观众在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领略传统文化的
名师简介 陈明, 美术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2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出版专著5部、合著6部,发表各类论文100余篇。 图像化时代的艺术史书写,至少面临两个问题:一、如何选择图像?二、如何阐释图像?图像构成当代艺术史书写的重要内容,但在这些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在依托“商兔奔月展”延伸、开发的“明月千里照古今:商兔奔月之传统与创新”公教项目中,结合传统文化与当代需求,设计了一系列教育活动,针对不同受众群体进行了深度的文化传播与教育实践。通过考古、历史、人类学和美学等多学科视角,深入挖掘古文字、纹样及神话故事等元素。 在策划“商兔奔月”展览的公共教育活动时,我们团队尤为关注展览的主旨——通过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中国传统文化。展览本身为
近日,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出圈,“哪吒闹海”神话引发热议。 佛经记载,哪吒有时是天王,有时是鬼王,其主要职责是捍卫佛法和保护世人并严惩奸险。到了宋朝,哪吒被描绘为名将李靖的儿子,完成了第一次本土化演化。 随着戏剧、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兴起,哪吒的形象开始走下神坛并逐渐世俗化,如元杂剧《二郎神锁魔镜》中,哪吒是一位降魔大元帅,与二郎神杨戬一起降妖除魔。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搜山图》描绘的就是神兵
《与古同游——项元汴书画鉴藏研究》 (修订版) 作者:封治国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中国历史上私人收藏家项元汴为研究对象,集中挖掘项元汴本人及其家族的史料,探讨了明代书画鉴藏的普遍观念,并对项元汴与吴门画派、董其昌等人的交往进行了深入分析,力图展现一幅丰富的明代书画鉴藏史图景。 《人间有情:丰子恺漫画艺术精品集》 作者:丰子恺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精选
美好时节·十二花令 【编者按】草木本无情,但自古以来,中国人便擅长以草木寄情、借物喻人,在一草一木中倾注真情、寄托深意。花卉,作为这一文化传统的载体,被赋予了浓厚的情感色彩与象征意义。依据岁时节令,中国古代巧妙地将一年十二个月与特定花卉相匹配:一月傲骨寒梅,二月娇柔杏花,三月烂漫桃花,四月雍容牡丹,五月火红石榴,六月清雅荷花,七月幽谷兰花,八月馥郁桂花,九月淡泊菊花,十月清丽芙蓉,十一月坚韧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