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雅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君子以文会友”,文人雅士通过笔墨游戏相互切磋,共同探索艺术奥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雅集”文化,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珍贵的书画佳作。自藻鉴堂时期(1977年至1984年)起,中国国家画院(原中国画研究院)不同时期的艺术家皆热衷于借助雅集笔会来激发创作灵感,各展所长、品鉴学习,并创作出一大批珍贵的合作精品。这些精品或用于交流陈列,或用于收藏研究,或用于公益捐赠。 202
中国近现代艺术大家 【编者按】20世纪以来,从早期留学海外、融合中西的先驱,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民族风格探索的书画大家,每一位都是时代精神的缩影,他们的作品不仅记录了个人艺术探索的印迹,也映射出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发展历程。在新时代的文化浪潮中,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底蕴,持续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全面而立体地展现中国现代书画艺术的多元面貌,《中国美术报》特推出“中国近现代艺术大
本报讯 无联不成春,有联春更浓。写春联、贴春联是中国传统的新春习俗,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吉祥如意。1月10日,为庆祝新春佳节的到来,中国国家画院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走进中石油昌平科技园,为基层群众送“福”字、写春联。 活动现场,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美术馆原馆长何加林,办公室主任董雷,创研规划处处长袁学军、副处长康雷,山水画所所长方向,花鸟画所原副所长姚大伍,书法篆刻所原所长魏广君、
本报讯 新春佳节临近,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充满喜庆和谐的节日氛围,1月7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与梅见青梅酒共同举办的“我为百姓写春联”活动在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启幕。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原所长魏广君、副所长(主持工作)谢小铨,教学培训部副主任程兴林,艺术家梅跃辉;江津区书法家协会艺术家涂军、郑林、王达政、张邦来、彭松、廖雪参加了此次活动。他们现场挥毫泼墨,将寓意吉祥的新年
本报讯 1月12日,由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中国国家画院、中国艺术档案学会共同主办的“春风十万里——2025年大美之春美术界春节交响音乐会”在北京国家速滑馆举办。来自全国政协、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书画频道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以及全国各地书画艺术机构的负责人和艺术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欣赏美术与音乐交相辉映的华彩乐章。 本次音乐会分为“春的序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服务消费和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部署要求,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六个方面共18项具体措施,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它对文博领域提出了全新且具体的要求,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我国文博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措施》特别强调要支持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机构策划推出
本报讯 1月7日,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浙江画院、中共杭州市富阳区委宣传部、杭州市富阳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浙江省陆俨少艺术研究会、杭州市富阳公望美术馆承办的“新时代 新征程——浙江画院年度美术作品展”在富阳公望美术馆开幕。 展览汇聚了浙江画院40余位专职画师、创研员及学员的100余件优秀作品,是浙江画院一年来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现,也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道路的生动
本报讯 1月12日,“山河如画——陕西国画院2024年中国画展暨黄河西藏新疆主题汇报展”在陕西国画院美术馆开幕。该展览指导单位为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单位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单位为陕西国画院,协办单位为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文化和旅游局、新疆画院、西安浐灞丝路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该展览由大型合作主题性作品、西藏写生与主题性创作作品、新疆写生与主题性创作作品、黄河写生与主题性创作作品四个单元构成,共
本报讯 1月11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中国国家画院油画所联合主办的“同异——五人绘画艺术研究展”西安站在陕西凤美术馆开幕。 此次展览策展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杨大伟表示,展览展出了油画家赵培智、李学峰、张文惠、黄礼攸、段远文近几年的创作,将作品从广阔的社会内容拉向具体的生命意识,寻求艺术表现新的可能。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陆庆龙表示,陕西凤美术馆汇聚优质文
2024年10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启动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公共教育品牌课程系列:“后浪学堂——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硕博士研学系列”。“后浪学堂”是面向广州高校在读的各专业硕博士研究生开放的博物馆研学课堂,是带领学生“走出去”到社会博物馆研习实践的行动,是大学美术馆与社会博物馆的全新联动,是大学美术馆教育空间的延展。 今天,在“博物馆热”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向往毕业后能够投身博物馆事业。“后浪
1月14日,由《中国美术报》社主办的“天地立心——《中国美术报》年度青年艺术家展”在《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开幕。展览由陈明、张敢担任学术主持,李回源担任策展人,集中展示了韩勃正、赵丽娜、夏一栋、康雷、赵方方、任赛、王宏、罗玉鑫、张永琦、黄红涛、付振宝、贾茹、卢虓、詹斯斯、马米娜、卢贞16位青年中国画画家的最新作品近60幅,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下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水平。 开幕式上,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
参展艺术家及作品
南通刺绣艺术:创新与传统的融合之旅 南通刺绣艺术作为中国古老的刺绣技艺高水平的代表,以其仿真如真的技艺特色,享誉国内外,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刺绣艺术的创新与技艺传承中确立了江苏刺绣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南通刺绣艺术的创立和发展,离不开张謇在近代化实践中的推动。20世纪以来,张謇在南通地区大力发展美术教育,并培养了以沈寿为代表的刺绣艺术大师,成立了刺绣女工传习所,带动了一
部分导师刺绣作品选刊
部分学员刺绣作品选刊
本报讯 2024年12月30日,由中共江阴市委宣传部、江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江阴市美术家协会、一如堂艺术空间主办的“静默如初——陆庆龙的绘画艺术”展览,在江苏省江阴市一如堂艺术空间开幕。展览共展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陆庆龙近年来创作的30件油画新作,这些画作表现的是养育他的苏北故土。 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周京新表示,陆庆龙的油画作品呈现
本报讯 1月1日至10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承办的“难忘的岁月——汪钰林作品回顾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厅开展。 汪钰林,1956年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59年进入装饰艺术系壁画专业,其间受到张光宇、庞薰琹、张仃、郑可、周令钊、张振仕等艺术家的指导。1961年毕业并留校,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此次展览共展出汪钰林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创作的150余幅作品,涵盖
本报讯 1月5日至12日,“舒卷任天真——范存刚书画展”在北京798艺术区开拍国际展出。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担任学术主持,展出范存刚近年创作的书画作品50幅,分果蔬、书法、花鸟、单字书法四个板块。 美术理论家邵大箴曾评价:范存刚植根于传统,关注绘画与当代人们生存状态的关系,潜心研习大写意花鸟画,作品既有传统文化精神,又有现代气息,笔墨纯净不媚俗,散淡中带有诗意。
本报讯 1月5日至16日,由安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见相非相——周连华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展览展出周连华的代表作品35件。 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于洋表示,周连华的作品既带有北方的豪迈,又汲取了南方的文化滋养。她用油画和丙烯等媒介创作出意象丰富的绘画,体现了用西方媒材表达东方意象的尝试。“见相非相”不仅是对其作品的精准描述,更彰显了她在意象与抽象绘画领域的独特探索。
本报讯 中国工笔画学会原会长、名誉会长、原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主要筹建者、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荣获者林凡于2025年1月6日凌晨1点30分辞世,享年95岁。 林凡,1930年出生于湖南益阳,字翊宇,又名滌盦。林凡17岁参军,1949年后在部队担任美术记者和美术编辑。1987年,林凡会同潘絜兹、刘文西、蒋采萍、陈白一、喻继高、李存葆等发起成
本报讯 1月3日至12日,“青云之志 逍遥山水——顾平中国画作品展”在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新厅举办,共展出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顾平的人物、山水、书法等作品60余幅。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毛冬华表示,本次展览为艺术家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借鉴搭建了平台,对推动当代中国画艺术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毛冬华表示,本次展览为艺术家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借鉴搭建了平台,对推动当代中国画艺术
【编者按】石虎是当代颇具探索精神的艺术大家。其早年因《非洲写生》而声名大噪,后以求新求变在艺坛独树一帜。20世纪80年代后,他探寻西方当代绘画的观念与中国文脉的融合,于水墨变革一途,孜孜不倦。晚年,他推翻一切典范式样,隐居山林,潜心创作。2023年9月9日,石虎辞世,享年81岁。石虎曾说:“我的艺术生涯,从一开始到今天一直伴随争议。我画我的,从未担心过曲高和寡。如果不是美术评论家彭德先生说我‘毕生
石虎是一位兼有功力和修养的艺术家,他在中国画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在于他善于把功力与修养巧妙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绘画创作的功力,一般是指纯熟的造型技巧以及与此有关的技艺手段,功力需不断磨炼方可获得。假如说功力是硬功夫,那么作为艺术家的素质与修养则是软实力,修养更需长期积累,两者均与人的天赋及勤奋有关。 石虎没有进过声名显赫的美术学院,他在北京工艺美术学校求学,是这个学校的高材生。那时,
顽童与好汉的追求 石虎有股豪气,还有种倔强劲。古人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石虎是河北徐水人,乃古燕腹地,或许有地域性的气质传承吧!不过,在石虎的豪、倔后面,还有奇纵和细腻。他的经历也颇多,学过工艺设计、进过美术学院、当过兵、当过教师、做过美术编辑,又做职业画家。他漫游过西北,迷恋过西双版纳,访问过非洲,在中国内地生活了40余年,又寓居澳门。在我的印象里,他有时像顽童,有时像绿林好汉,有时是一
石虎近两年的新作突然给我一种触动,我想知道石虎是怎么看他这些作品的。它们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然后,我想到“自由”,自由是什么?石虎曾经用“法无定”“象无形”这一古老的话语告诉我,在艺术家的心目中,求之于法,为了非法、无法。自由不只是一种可见的状态,更是生命的境界。 当下的语境,从石虎的绘画想到这些,自然而然——但正是这种“由作品自然而然地想到”让人惊讶,石虎总是让人惊讶。 远在岭南山村创作的
彭德(美术理论家、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石虎历尽人间繁华,谢绝画坛活动,隐居北京九年,以致当今画坛学子不闻其人、不知其画。石虎诗、书、画三绝,无不奇崛而自然,突兀而潇洒。作为中式现代艺术的典范,石虎反对新潮美术照搬西方,言辞激烈;反对守旧派照抄传统,态度轻蔑。石虎排斥观念艺术而推崇艺术观念——非逻辑非写实且不可言说,类似于心性,杜撰为“神觉”。石虎一生,傲视天下,我行我素。在水墨人体画和重彩人物画领
●1942年,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 ●1958年,考入北京工艺美术学校(现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1960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 ●1962年,入伍; ●1968年,任教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 ●1969年,从事牙雕等工艺美术创作; ●1977年,任职于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8年,游历非洲13个国家; ●198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非洲写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