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在迈向共同富裕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21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共同富裕是一场以缩小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以及贫富差距为目标的伟大社会变革,意味着将有更多低收入人口流动到中等收入阶层,全体民众总体幸福感提升。然而,当前我国虽然在总体上已经消灭了绝对贫困,但以农村脱贫人口、城乡流动人口以及残障人群等为主体的低收入群体规模依然十分庞大。要助力各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为整个社会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驱动力。本期聚焦共同富裕进程中的职业教育,刊发一组相关研究文章。方泽强等人从“职业教育能促进共同富裕吗?”这一命题出发,研讨其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提出推动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从不确定性向可能性
摘 要 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既有确定性,也有不确定性。一方面,职业教育可以通过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科技研发和文化浸润直接或间接促进共同富裕;另一方面,职业教育通过上述途径也不必然促进共同富裕,接受职业教育的民众是否实现共同富裕受职业分类、主观感受等因素影响,职业教育科技研发能力不理想制约了生产力提升从而影响共同富裕,职业教育在塑造和引领优秀社会风气方面存在瑕疵阻碍了共同富裕。辩证认识该命题才是一种理
摘 要 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农民,以教育培养现代农民,促进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农民现代化,进而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基础。先贤梁漱溟的农民教育思想与实践是中国特色农民教育和“以教富农”的典型探索。梁漱溟农民教育在理念上关注厚植传统文化,同时注重借鉴先进理念;在教育对象上,关注成年农民的教育,兼顾其他群体;在教育内容上,强调知识技能、人生情谊与传统道德的整合
摘 要 依托产业学院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产教协同育人,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发展的重点之一。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从合规制性、合规范性、合文化-认知性三方面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存在规制性欠缺、规范性不足、文化—认知性薄弱等问题,需要从加强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法律研究和规制、完善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运行规范、促进高职产业学院建设的共同认知和
摘 要 产教融合是首轮“双高计划”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在新一轮“双高计划”建设中则转变为指导职业院校办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论。高质量的产教融合,应在观念上重视产教融合的思维性和方法性,在组织形态上促进“以点带面、以链成片”的产教融合新格局的形成,在实施模式上促进普适性模式的本土化和再创新。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实施高质量的产教融合中还存在高质量的治理模式、组织实施、绩效目标三个关键难题,需要处理好政府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