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干部群众对餐饮浪费等各种浪费行为特别是公款浪费行为反映强烈。“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习近平《八项规定是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 (2013年1月22日) 【释义】 节俭就会有节制,有节制则百善都会兴起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5日) 【释义】 法令得到执行,国家就能够安定;法令一旦废弛,国家就会出现动乱。 【解读】 这句话出自东汉王符《潜夫论·述赦》。原文为:“且夫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法无常行,亦无常弛,君敬法则法行,君慢法则法弛。
《东京梦华录》中,开封被形容为“八荒争凑,万国咸通”。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开封的热度,在一众名城中久居不下。 “开封城,城摞城。”这是开封人常说的口头禅,话虽简短,却抓住了古都开封城市发展的基本特点。所谓“城摞城”是形容古代开封的几座城址的叠压状况。据考古勘察,战国魏的大梁城、五代的汴州城、北宋的东京城、元明汴梁城和清代的开封城,虽然形制、面积各不相同,但它们的位置却变动不大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和对仙人世界的想象。仙话就是由神话发展演变而来的,它和神话同属幻想虚构,然而性质却比较特殊。仙话是以寻求长生不死途径为其中心内容,进而幻想人能和仙人们打交道,幻想人可以通过修炼而得道成仙长生不死,或幻想死后仍可以通过升仙的方式而进入仙间得以永生。 中国仙话的诞生大约是在战国前期,最早问世的西王母仙话、黄帝仙话、蓬莱仙话,后来演化为昆仑、蓬莱两大仙境。还出现了对
韩子曰①:“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②,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 倦③。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④,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⑤,而不矜其能,羞伐
本文为《史记·游侠列传》之序。在序中,太史公司马迁以多重映衬、反复咏叹之法,着力刻画出游侠伟岸的形象,热情讴歌他们重诺轻生、捐躯赴义、谦退不伐的高尚品质,并对他们长期以来遭受到的历史不公、世俗误解、儒墨排摈以及君主迫害等种种遭遇,表现出极大的同情与愤慨——而其中,自然也蕴含着他的身世之悲。故读此序,我们不仅可领略游侠之风采,更可窥见太史公生平之际遇,感受其人格魅力与文章力量。 为何立传:实录历史
蜀相①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②。 映阶碧草自春色③,隔叶黄鹂空好音④。 三顾频烦天下计⑤,两朝开济老臣心⑥。 出师未捷身先死⑦,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① 此诗是杜甫于上元元年(760)初到成都游武侯祠时所作。蜀相:指诸葛亮。刘备在蜀即帝位后,以诸葛亮为丞相。 ② 锦官城:成都别名。古代成都以产锦著名,设专官管理,故称。武侯祠在成都城南门外,晋代李雄在
高筑神州风雨楼① 李大钊 壮别天涯未许愁, 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②, 高筑神州风雨楼。 【注释】 ① 原题为:“丙辰春,再至江户。幼蘅将返国,同人招至神田酒家小饮,风雨一楼,互有酬答。辞间均见风雨楼三字,相约再造神州后,筑高楼以作纪念,应名为‘神州风雨楼’。遂本此意,口占一绝,并送幼蘅云。”丙辰,即1916年。江户,日本东京的旧名。幼蘅,即刘以芬,福建人,李大钊友人。再造
安不忘危,身安国保 《群书治要·周易》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①。是故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②。’” 【注释】 ① “危者,安其位者也”几句:这是说明“危”“亡”“乱”,均来自昔日自恃其“安”“存”“治”。《周易正义》:“‘危者,安其位者也’,言所以今有倾危者,由往前安乐于其位,自以为安,
《群书治要·淮南子》 赵襄子使攻翟而胜之①,襄子方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②,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三日而减。飘风暴雨③,日中不须臾④。言其不能终日。今赵氏之德行无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 【注释】 ① 赵襄子:即赵无恤,春秋末晋国大夫。翟:同“狄”,周代北方地区民族名。 ② 一朝而两城下:指取老人
贞观十四年(640),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即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存于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开元前期,史学家吴兢认为太宗时出现的“贞观之治”法良政善,“良足可观,振古以来,未之有也”,具有重要政治智慧和施政优长,遂根据当时国家史馆所藏实录、国史等撰成《贞观政要》一书。该书共十卷四十篇,“采摭太宗朝政事之要”,分君道、政体
毛泽东自幼就喜爱读《水浒》,直到1975年,因患眼疾不能看书了,与身边同志谈到《水浒》时,他还侃侃而谈。他熟悉《水浒传》的各家版本,毛泽东阅读《水浒》远远超出文学欣赏。他通过对原著内容的提炼和升华,将其精髓融入时代变革,让这部描写古代农民起义的作品,在中国革命中发挥出罕见的古为今用的效果。在毛泽东眼里,《水浒》不仅是一部小说,他从中读出革命道理,读出哲学思维,读出政治思想,还把它当作反面教材,读出
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理想信念 补足精神之钙》,见于2021年11月1日出版的第21期《求是》杂志)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理想信念就是精神支柱。 古圣先贤对理想信念有很多经典的言论:比如“任重道远”的担当,比如“兼善天下”的胸怀,比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价值观。 同时,也要警惕“玩
“四书五经”到现在还是我们口头上一句熟语。“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前二者又简称《学》《庸》,后二者又简称《论》《孟》;有了简称,可见这些书是用得很熟的。本来呢,从前私塾里,学生入学,是从“四书”读起的。这是那些时代的小学教科书,而且是统一的标准的小学教科书,因为没有不用的。那时先生不讲解,只让学生背诵,不但得背正文,而且
在汉字这片森林中,栖息着形态各异的鸟儿。有的一看便识其形,有的乍看之下难辨真容,需要我们去探究。今天,就让我们来说一说跟鸟有关的字。 首先,当然是“鸟”字本身。其甲骨文字形描画的是一只飞禽的形象:喙、首、身、羽、爪俱全。之后历经金文、篆书、隶书等诸字体,字形越来越脱离鸟的形象。现在的写法源自草书,是草书楷化后的结果。 “鸟”最初意思是指飞禽。许慎《说文解字》:“鸟,长尾禽总名也。”按照这种说法
《水浒传》把林冲的出场身份设定为“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一称号虽然稍显夸张,但却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北宋时,禁军属于中央的最高军事力量,教头则是训练禁军士卒的官职,其地位虽不高,却是武人仕途的重要起点。然而,这个系统本质上被文官掌控,武人的实际地位很低微,即便有“教头”的名号,大多也没有实际权力。 “教头”这种身份的统一设定,在文学上塑造出一类人物的群像,也揭示出在制度压抑下武人群体的生存困境。他
《诗经·卫风·淇奥》有句著名的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在赞美君子的修养,而其中的切、磋、琢、磨,则是古代常见的手工技艺。《诗经》注本《毛诗故训传》解释说:“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论语》也引用了《诗经》的这句话,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其解释说:“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就是成语“精益求精”的来源。 不论《诗
在日常生活中,古人以“自谦而敬人”为原则,因而要借助于各种礼仪来体现。当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见面,只能将情感诉诸笔墨、托诸邮驿时,礼仪依然不可或缺,字里行间,揖让进退之态不仅依然可见,而且显得更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从而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书信文化。 书信格式 我国的书信史源远流长,战国时期乐毅的《报燕惠王书》、鲁仲连的《遗燕将书》、李斯的《谏逐客书》等,都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但先秦两汉人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