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意义重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以来,长三角地区创新动能显著增强,区域合作日益加深,绿色发展稳步提升,开放共赢扎实推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不断巩固提升。
摘 要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自从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互联互通进一步增强、区域分工体系不断深化、制造业协同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创新要素加速自由流通。但是,长三角经济仍然面临地区重点产业布局相似度高、研发合作各方利益缺乏保障机制、跨区域科技创新生态尚未形成等挑战。因此,要聚焦细分赛道、把“竞争政策”作为推进区域
摘 要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上更加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跨区域协同联动,有效拓展资源配置和创新生产的经济空间,强化地区间资源的共享与功能的对接,释放新的发展动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长三角要从提升协同创新效率、锚定重点产业方向、强化协同平台载体、完善发展体制机制、优化空间联动体系、凝聚多元主体合力等方面持续发
摘 要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视域下,分别从思想、制度、文化三个维度挖掘其中的理论文化积淀,在发展方向和逻辑体系上固牢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同时,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内涵表征中,探寻其内在深厚的文化精神底蕴,呈现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生成的重要特点。在面对国内文化强国建设与国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需要时,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催生出具有独立自主、人民至上、融通中外的特色话语表达,既回应了中国式现代化
摘 要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揭示了文明发展的人本因素,阐明了劳动实践作为文明动力所发挥的历史进步作用,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理论的批判与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时代化中国化阐释,是中国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过程中诞生的当代文明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基础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人民性”的内涵,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文明新阶段,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当代发展模式,实
摘 要 金融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和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面临数据确权标准不统一、市场交易规则不完善、跨境流动存在壁垒、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因此,必须构建统一的数据确权制度、完善交易规则体系、创新跨境流动治理机制、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助力打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关键词 金融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粤港澳大
摘 要 促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共同富裕的难点。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总体情况良好,能够享受教育、医疗、低保、就业、小额信贷等帮扶政策,规模性返贫的风险较小,但同时也存在增收波动性大、就业质量低、创业人数少、财产性收入比重低、转移性收入下降等问题。为此,应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立更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推动低收入人口就业创业;加快农村“三变”改革,盘活乡村资源资产;健
摘 要 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经历了恢复发展期、规模成长期、快速增长期和转型腾飞期,逐步成为推动生产力进步的一个重要力量。民营经济通过创新驱动发展、产业升级、开放合作、政策和金融支持、人才队伍建设等机制,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民营经济要进一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完善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体系,实现民营经济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良性互动。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