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类学研究的是当代社会,但我们的很多视角和观点是和全球史共通的,强调的都是流动的、具体的、从人类个体生活出发的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所以在我看来,阅读《全球史》使我们知道目前生活着的世界的来处,并把我们研究历史的眼光延伸到当下的社会问题和生活困扰中去。以一个人类学者的视角,我觉得全球史观或许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生活并采取行动。 首先,从真实的人的处境和立场,而非宏大的概念出
【阅读导引】禹,姒姓,夏朝第一位天子,后人称他为夏禹。大禹治水成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创新和拥有奉献精神的象征。 作为传说故事,禅让制曾被儒家高度赞扬,也成了许多代文人心中“天下为公”的时代典范。然而剥开美好传说的外衣,当我们从历史与政治的视角来看,大禹治水实际上清晰地揭示出了他是如何掌握实际领导权和强制权,最终实现个人权力野心的。禅让制的真相是什么呢?韩非子早已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舜逼尧
【阅读导引】要付出多大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这是青年学者于娟在生命末期对自己的提问。年仅30就成为复旦大学的讲师,与互为初恋的交大教授丈夫刚刚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父母康健,此时的于娟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候。但她没料到,十年前刚刚装修好的新房里,所有的家具都严重甲醛超标,早已为她今日的癌症病发埋下了隐患;再加上她长期透支身体的学习、工作方式,身体的防御能力不知不觉间悄悄溃败。在生死面前,她对人生
【阅读导引】为什么网上新闻的风向总是会反转?为什么我觉得谁都说得对?为什么明明自己有道理,却总是被对方的“流氓逻辑”弄晕?如果你也有这些困惑,说明你没有足够的思辨力来识别这些观点背后的逻辑谬误。在本文作者庞颖看来,思辨力就是开放理性的思考、缜密的逻辑,加上恰当的论证和表达。思辨力也是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的体现,当你有深度理解事物的能力,就能够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找到重点、共有的联系和一致的底层价值
《红楼梦》中的十二首菊花诗,是小说中的大手笔。咏菊诗出自小说第三十八回。写菊花诗的前一天,史湘云来到贾府,写了两首咏白海棠的诗。当晚,湘云住在了薛宝钗处。湘云计划如何设东拟题,最后,湘云、宝钗共同拟出了十二个诗题。十二首诗中,黛玉的《咏菊》《问菊》《菊梦》被评为前三名,其次是探春的《簪菊》,湘云的《对菊》和《供菊》,宝钗的《画菊》和《忆菊》。本文主要鉴赏四首诗:黛玉的《咏菊》,探春的《簪菊》,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三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途中恰巧长子苏迈被任命为饶州德兴县县尉,于是苏轼送儿子赴任,路经湖口。父子俩顺道游览鄱阳湖与长江交接处岸边临江雄峙的石钟山,写下了《石钟山记》。文章记叙作者探究石钟山得名缘由,其中一句“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有振聋发聩之效,被认为是苏轼具有实践探索精神的明证,并且印证了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
游园 (明)汤显祖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游园》一曲,被认为是直击《牡丹亭》主旨之一的重要段落。 用一个词概括,这支曲子的核心就是两个字:觉醒。 那么,在那个春天,杜丽娘到底觉知到了什么?又从什么当中醒来呢? 让我们走进文本。 换一个词,这就是“废墟”,
最近读完老舍的《四世同堂》,顺便翻了一下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我不禁想起早先读过的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算是微而精、小而美,用杜甫的话说堪称“翡翠兰苕”,但与《四世同堂》《京华烟云》相比则宏阔不足。不是说它字数少、篇幅小,而是说反映的历史不够长,人物活动的空间不够广袤辽远,没有超越时空和族群的思考,让人觉得一览无余,读后少了余味余韵。《芙蓉镇》在长篇小说里算是很短的,但它给人的
网络爬虫,是一种按照一定的规则,自动地抓取万维信息的程序或者脚本。央视网《央视快评》2019年10月15日发表《“爬虫”滥觞,窃取数据的行为该整肃了!》文中称:“爬虫技术的滥觞,一个客观原因在于,第三方公司不像电商平台或商业银行那样有足够的独立数据来源。……爬虫技术的滥觞,‘得益’于长期以来的监管缺位,充分暴露出我们对用户的隐私安全保护的意识和力度明显不足。”(《电脑知识与技术(经验技巧)》201
议论文是说理文,它要求考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考场上,面对考题角度独特的设问,考生必须确立稳妥而切合题意的观点,又最好有新颖而恰当的见解,并能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则,准确地阐释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从而有力地论证道理,达成关于“理”的共识。但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学生写议论文违背写作要求、不合说理逻辑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甚至已成为高中作文的顽瘴痼疾,年年延续、届届相传。本文仅列出议论文写作的“六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圣人无为故无败。——《老子》 有的人认为:要想“无败”,应该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有的人则认为:要想“无败”,应该积极有为。 你赞同哪一种看法?请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不难看出,这是一道思辨性很强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设计意图】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可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涵育文化自信,
2024年高考北京卷的古诗鉴赏题,精选了唐代诗人李贺著名组诗《马诗二十三首》中的四首,形成了体裁、题材一致,但在具体内容、情感内涵和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的一组古诗阅读题考查材料,比以往的单篇作品更为丰富多样,测试方面既突出整体把握,又注重比较阅读。而2024年高考上海卷古诗阅读鉴赏试题就唐诗《春日山庄》(作者:韦述)的结尾句列出两种对立的评价意见,要求考生表明“支持哪种看法”,并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李密谓后主可比齐桓,人疑其阿旧君。余谓非阿也。人君之道无他,用人而已;用人之道无他,勿疑而已。孔明之贤足用,后主之用孔明不疑。先主殁后,不闻后主下一诏行一事,一则曰“丞相”,再则曰“丞相”。以为形迹无可疑乎?则全蜀之兵,孔明主之;在朝之臣,孔明黜陟之。汉宣之芒刺,此其时也。以为时事不足疑乎?则街亭一败,陈仓再遁,魏之君臣,岂无反间之纵?廉
我心中的春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我心中的雨是“白雨跳珠乱入船”,我心中的断肠是“十年生死两茫茫”,我心中的天明是“杜宇一声春晓”…… 我爱苏轼,爱他笔下的山水,爱他徐行的姿态。 走过苏轼笔下的山水,追寻生命的丰盛。 坐于西湖畔,和煦的湖风轻挑我的发丝,细细的虫鸣声诉说世间的宁静,倾泻而下的阳光定格此刻的温馨与美好。西湖,起于乐天笔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惊艳,归于苏轼笔下“
前不久,牛首一中2024届毕业典礼上,一个优秀学生代表在发言中称自己的学校为“牛马一中”。校长认为这种称呼是给学校抹黑,于是当场发飙并当众收回了刚刚颁发给该生的优秀毕业生证书。 我认为,这位校长既敏感又霸道,他的举动不但过激还没有格局,有失长者风范,有失教育者身份。教育是引导和启迪,不是侮辱与压制;是倾听与包容,不是粗暴与傲慢。别说学生没错,即使有错,也不应该当众怒斥学生,而应该用智慧去化解
清晨,阳光下,我望向紫阳街的入口。平日里看不见的光因为清晨残留于空气中的雾而有了形状,它斜射向紫阳街入口,也射向路口蔚蓝的路牌。从未想过,化学书里冷冰冰的丁达尔效应在紫阳街面前变得如此柔和可爱。 没有丝毫停留,我毫不犹豫地扑入紫阳街的怀抱。穿过街头的木质矮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古色古香的木构建筑牢牢地抓住了我的视线。向上看去,是高高翘起的飞檐;向下看去,是老旧的门槛。勤劳的店家早已将店铺门敞开,殷
“头戴翡翠冠,外披彩霞衣,身如洁白玉,根是人参须。”这说的是寻常可见却又别具魅力的萝卜。 萝卜形态优美,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常见的是白萝卜,它色白皮薄,肉质脆嫩,味甜多汁,生吃甜似苹果脆似梨。除了富含糖类物质,它还含有各类氨基酸和大量的萝卜素,有止咳、助消化、利尿等药用功能,自古就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之说。 萝卜种类繁多,除白萝卜外,还有红萝卜、青萝卜等。现在有如枣子大小、圆圆的
爷爷去世后,我的泪流了一地。寂静在暮色里蔓延,餐桌上没了爽朗的笑声,没了烟杆敲桌的咔咔声,只有桌角被敲击的痕迹提醒有这么个人存在过。爸爸将剩菜又热了一遍,红着眼让我去拿筷子。沉默地将筷子摆好后,我才发现已习惯性地多拿了一双。我愣在了原地,不知拿这双筷子怎么办才好。我不愿让它孤零零地待在筷篓里,于是将它放在爷爷常坐的地方,只是那里少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 不知多久以后,我才慢慢习惯一次少抓一双筷子
闲暇时,我翻开一本诗集,发现书页中竟夹着一朵花,细看是一朵秋菊。凑近细闻,有淡淡幽香。 巧的是,书页上印的是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轻轻地吟道。恍惚间,我见一人从不远处向我走来,他神情安逸,衣带在秋风中微微飘拂,手拿一朵开得正盛的秋菊。 这是一个晴好的天气,阳光羽毛般轻轻飘落,山林中只余下鸟鸣啁啾。他眼眸微合,享受着秋风携来的秋菊香。 “你是五柳先生吧?”
萧统《文选》序中,对文章的要求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也就是说,古人一直是以思想性与文学性两条主要标准来判别文章好坏的。但现代还得加上“趣味”一条,特别是新媒体时代,文章吸不吸引人,几秒钟的事,谁还有耐心听你的教诲?即便你说的都是真理。我去年出版的笔记散文集《九万里风》,仅书名与书的整体设计,就能体现我的这种散文观。现在每年出几十万种书,读者凭什么选择你呢? 至于两者的关系,其实还应该加上
最可怕的人际关系是被他人孤立,所以人们才会寻找同伴、想要融入群体,一旦得不到就会情绪化。 可是,进入群体后,人们又有在伙伴中找出敌人,并试图消灭对方的倾向。 其实,绝大多数的人际关系中,本来就没有敌友之分。既有立场相同时的团结一心,也有立场不同时非敌对性的切磋。我认为,具有这种相关性的关系就是理想的人际关系。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和自己持有不同意见、想法的人视作敌人。因为在认为对方是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