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纪实文学《长征》以严肃的历史责任感、宏大的叙事结构、细腻而动情的笔触,记述了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惊人壮举,完整再现了长征的全部过程及其背后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因素,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为信仰艰苦奋斗的伟大长征精神,书写了这部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壮丽英雄史诗,也增进了广大青少年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前十一章,下册为后八章。 作者简介 王树增,中国军
长征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份,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长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的五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被积雪覆盖。长征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那片人烟罕至的湿地的面积几乎和法国的国土面积相等。而更重要的是,在总里程超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中,遭
(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六日,中央纵队到达土城。从这里向西北,距离赤水县城还有四十五公里。中央红军各部队相继遭遇川军的猛烈阻击,没能按照中革军委的作战计划完成任务,这使对实施北渡长江计划持乐观态度的周恩来、朱德和毛泽东心情沉重起来。到达土城后,毛泽东和朱德一起开始研究这个赤水河边的渡口小城周边的地形,试图寻找能够击溃川军主力的战场。 在随即发布的中革军委致中央红军各军团的电令中有这样的话:“迅速向
亲爱的妈妈:。。。。。。。。。。。。。。 。。一支细长的笔在我手中拿起又放下,每次想写下点什么,可又总是无从下笔。窗外,艳丽的蔷薇立于高墙之上,但墙角的那朵瘦弱、微垂的雏菊却吸引了我的注意,让我想起了曾经站在角落里的那个自己。。。。。。。。。 。。(开门见山,文风质朴,简洁明了,以角落里的一朵小雏菊引入主题。)。。。。。。 。。那是一个炎热的午后,喧闹的礼堂里人来人往,有正在为学生化妆的老师
名家引路 一 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晳,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 (节选自迟子建《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阅读心得 选段中,作者对“她”的穿着、动作、体态、外貌等进行了简单的刻画,仅寥寥数语,一位年迈、沧桑且虔诚的老妇人形象便跃然
蝉鸣不休的夏天,在幽静的书房中,我遇见了你——内画艺术。 一个半透明的小瓶子,看似普普通通,却因寥寥几抹色彩而显得不凡。内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工艺,难度极大。只见老师执一支特制的细钩笔,将笔尖探入瓶口,在瓶的内壁勾勾画画,如游龙,似惊鸿。不多时,数只锦鲤在瓶内“欢快地游动起来”。我盯着它们,不敢拍案叫绝,只怕惊扰了它们。 我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捏紧细钩笔,吸上颜料,在瓶子的内壁小心涂抹,可是我太
我迷恋光。 我喜欢在夜晚出去走走,家里的灯光明亮得不容忽视,而小区里的光线则柔和而梦幻。每当我踏出家门,一阶一阶地走下楼梯,月光与灯光便交织着洒在我的脚下,将我的影子拉得修长。月亮洒下的银辉与居民楼的窗口透出的点点灯光交相辉映,为世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纱幕。 我居住的这个小区,白天是热闹且匆忙的,许多和我一样的学生背着书包来去匆匆。然而到了夜晚,这里却是静谧而神秘的,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世界。
他们是一群年轻的瑶族人。 他们的脚下是一座座雄伟的大山,他们的声音正如那群山一般,高不可攀。 呼啦啦的大风吹进山中,也吹动了他们衣服上银色的挂饰。 但是,听!—— 他们一唱起来就疯狂了,忘情了!数十个身穿瑶族服装的年轻人,如数十头高声嚎叫的野狼。动人的,是高昂的歌声;稳重的,是腰鼓发出的鼓声;混合在一起的,是年轻男女的高音。这是一场多么酣畅淋漓、动人心弦的演唱会啊——呜哇山歌! 这歌声
你知道中国航海日吗? 中国航海日是为了纪念中国航海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并推动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而设立的。每年7月11日,在我国各地都会举行很多活动,向人们展示中国航海文化的丰富内涵。2005年,我国将每年的7月11日确定为“中国航海日”。 15世纪初,中国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大航海时代。郑和率领船队进行了一系列远航活动,将中华民族的文明传播到亚非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了